【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C-N-O过饱和固溶奥氏体不锈钢粉末及制备、熔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增材及再制造
,涉及一种B-C-N-O原子过饱和固溶奥氏体不锈钢粉末及制备、熔覆方法。
技术介绍
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以其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及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较低、抗蠕变能力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有高强度且塑韧性优良要求的领域应用。因此,在不降低其抗腐蚀性与塑韧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强度是扩大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应用领域的关键。基于传统认识,碳原子在普通碳钢的强化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奥氏体与A/F双相不锈钢方面,碳原子却一直被视为有害而极力避免。其根本原因是碳在奥氏体中平衡溶解度极小,极易在晶界偏析形成M23C6相,产生众所周知的晶界贫铬区,导致抗腐蚀性急剧下降等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在大气环境下激光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都要极力避免合金的氧化并且对合金粉末氧含量提出了高的要求,主要原因是氧在合金中平衡溶解度很小,过量的氧掺杂会导致其在晶界、裂纹尖端、位错及其它内部应力源处偏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C-N-O过饱和固溶奥氏体不锈钢粉末,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元素组成:/nC为0.40~0.48%、Cr为18.5~19.0%、Ni为8.0~9.0%、B为0.001~0.006%、Si为0.80~0.95%,N为0.08~0.12%,O为0.045~0.055%,余量为Fe,以上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B-C-N-O过饱和固溶奥氏体不锈钢粉末,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元素组成:
C为0.40~0.48%、Cr为18.5~19.0%、Ni为8.0~9.0%、B为0.001~0.006%、Si为0.80~0.95%,N为0.08~0.12%,O为0.045~0.055%,余量为Fe,以上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C-N-O过饱和固溶奥氏体不锈钢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元素组成:C0.46%、Cr18.71%、Ni8.37%、B0.001%、Si0.85%、N为0.11%、O为0.045%,余量为Fe,以上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C-N-O过饱和固溶奥氏体不锈钢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粉末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选取中间过渡合金铁碳、铁铬、铁硅、硼铁及纯镍,配成所需比例成分的合金混合物,将其真空熔炼,用高纯氮气雾化制粉,该制粉过程粉末氮含量为0.08~0.12%,氧含量为0.045~0.055%,筛分出粒度为50~180μm的粉末,即制得B-C-N-O过饱和固溶奥氏体不锈钢粉末。
技术研发人员:邱长军,宋勇,陈勇,朱红梅,张振远,张聪,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