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电池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干电池是一种伏打电池,利用某种吸收剂(如木屑或明胶)使内含物成为不会外溢的糊状。常用作手电筒照明、收音机等的电源。我国干电池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其比能量、循环寿命、高低温适应性等问题已有所突破,目前我国正逐渐缩小与国际领先技术的差距,在部分核心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并且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本申请人发现:在干电池进行生产过程中,往往都是人工抽样及检测,由于都是机械化生产,这样在抽样过程中来自机械的危险,同时抽样及检测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干电池进行生产过程中,往往都是人工抽样及检测,由于都是机械化生产,这样在抽样过程中来自机械的危险,同时抽样及检测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检测体,其固定于底座,且检测体的内部设有内腔,所述检测体的下方设有掉落口;r>转动块,其位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33);/n检测体(11),其固定于底座(33),且检测体(11)的内部设有内腔(12),所述检测体(11)的下方设有掉落口(14);/n转动块(13),其位于内腔(12)内,且转动块(13)两端面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与内腔(12)内对应的两端侧壁转动连接,且其中一个转轴(15)延伸至检测体(11)外部,并与电机动力连接,所述转动体(13)的外表面设有若干用于储存待测电池的匹配槽(18);/n导管(10),其一端与转动块(13)的与内腔(12)相连通;/n切换机构,其固定于底座(33),其一侧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33);
检测体(11),其固定于底座(33),且检测体(11)的内部设有内腔(12),所述检测体(11)的下方设有掉落口(14);
转动块(13),其位于内腔(12)内,且转动块(13)两端面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与内腔(12)内对应的两端侧壁转动连接,且其中一个转轴(15)延伸至检测体(11)外部,并与电机动力连接,所述转动体(13)的外表面设有若干用于储存待测电池的匹配槽(18);
导管(10),其一端与转动块(13)的与内腔(12)相连通;
切换机构,其固定于底座(33),其一侧与导管(10)连通,用于在检测时,将部分电池导入导管(10)中,切换机构的另一侧与整个生产线的下一个步骤连接;
收集筒(1),其底部固定于切换机构的上方,并与切换机构的入口处连通;
若干检测机构,其固定于转动块(13)内,每个所述检测机构对应不同的检测项目,用于在匹配槽(13)转动到检测机构位置时,对干电池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13)的侧表面与内腔(12)的侧表面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圆环柱(2)和转动柱(3),所述圆环柱(2)的上方设有进口(4),所述进口(4)与收集筒(1)的底部连通,所述圆环柱(2)下方的一侧设有第一出口(5),圆环柱(2)下方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出口(6),所述第一出口(5)与整个生产线的下一个步骤连接,所述第二出口(6)与导管(10)连通,所述转动柱(3)位于圆环柱(2)的内部,转动柱(3)的两端与圆环柱(2)内部的两侧内部转动连接,且转动柱(3)的一端与电机动力连接,并在电机驱动下,转动柱(3)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转动柱(3)内设有第一通道(7)和第二通道(8),所述转动柱(3)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进口(4)通过第一通道(7)与第一出口(5)连通,所述转动柱(3)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进口(4)通道第二通道(8)与第二出口(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7)和第二通道(8)均为弧形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电池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检测机构均位于检测体(11)端面的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正熹标王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