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培育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70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生植物培育器具通过采用不同的苗床土来实现植物培育用功能和水的净化功能,该水生植物培育器具将植物培育用容器(2)配置在最上侧,植物培育用容器具备能够使水透过并且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1)铺设的底部(23)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将水净化用容器(3)配置在最下侧,水净化用容器具备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33)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并在该侧部贯通有与泵(5)连通的排水管(31)并且设置吸水孔(34)、或者贯通有与泵连通的吸水管(32)并设置排水孔,将植物培育用容器与水净化用容器直接结合、或者经由其他水净化用容器以及/或者植物培育用容器而间接地结合。

Aquatic plant cultiv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生植物培育器具
本专利技术以水生植物培育器具为对象,该水生植物培育器具铺设多孔质且有助于水生植物培育以及水的净化的烧结土颗粒,并且预定设置在水槽内。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现有技术已采用如下技术:在将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而铺设在容器的底部的基础上,将该容器设置在水槽内,从而利用该烧结土颗粒来培育水生植物并且对水进行净化。而且,对于在将火山灰土基质的土壤形成为多孔质的顆粒状态的基础上,有助于水生植物培育以及水的净化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也已被采用然而,如现有技术那样,在将烧结土颗粒铺设为一层苗床土,并且兼用于植物培育和水的净化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以下的技术问题。第一、尽管适于水生植物培育的水的循环速度与适于水的净化的水的循环速度不同,但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一层的苗床土的水的循环速度是一样的,因而无法采用相互不同的水的循环速度。其结果,在采用了适合净化的水的循环速度的情况下,在水生植物的根部发生过量的水向下方的循环,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水生植物的培育产生障碍。与此相对,在使适于水生植物的培育的水在下方循环的情况下,在水的净化方面并不充分,从而无法使水槽整体的水长期成为清澈的状态。第二、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鱼粪等污物层叠在苗床土的表面上,成为水生植物的根部处的水循环的障碍,因而需要频繁地将积蓄的污物去除。第三、在水中循环的垃圾进入构成苗床土的烧结土颗粒内,从而存在产生烧结土颗粒堵塞的情况。在堵塞的状态缓慢的情况下,烧结土颗粒可以在使用了五年左右后进行更换,但在堵塞的状态频繁的情况下,需要在三个月左右对烧结土颗粒进行更换。在任一情况下,使与水生植物结合的烧结土颗粒脱离这一繁琐的更换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第四、在水生植物的根进入到烧结土颗粒的内部的情况下,烧结土颗粒被破坏,净化功能根据该破坏而降低,但在使烧结土颗粒兼用作水的净化的情况下,则无法应对上述降低。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032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9171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关于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通过采用不同的苗床土来实现植物培育用功能和水的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培育器具的结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为:(1)一种水生植物培育器具,预定设置在水槽内,其中,将植物培育用容器配置在最上侧,该植物培育用容器具备能够使水透过并且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将水净化用容器配置在最下侧,该水净化用容器具备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并且在该侧部贯通有与泵连通的排水管并设置有吸水孔,将配置于最上侧的所述植物培育用容器与配置于最下侧的所述水净化用容器直接结合、或者在双方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水净化用容器以及/或者植物培育用容器而在上下方向上间接地依次结合。(2)一种水生植物培育器具,是预定设置在水槽内的植物培育器具,其中,将植物培育用容器配置在最上侧,该植物培育用容器具备能够使水透过并且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将水净化用容器配置在最下侧,该水净化用容器具备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并且在该侧部贯通有与泵连通的吸水管并设置有排水孔,将配置于最上侧的所述植物培育用容器与配置于最下侧的所述水净化用容器直接结合、或者在双方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水净化用容器以及/或者植物培育用容器而在上下方向上间接地依次结合。基本结构(1)和基本结构(2)的不同点在于:泵的连通是在排水侧,或者在吸水侧,但双方的技术价值是等同的。另外,也能够采用将泵与排出侧和吸引侧的双方连通的结构,但这样的结构属于利用基本结构(1)和基本结构(2)的结构。在基于上述基本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情况下,关于植物培育用容器的水的循环,能够使底部的水的透过处于缓慢的状态,另一方面关于水净化用容器的水循环,经由与泵连通的排水管和吸水孔进行的循环(基本结构(1)的情况)以及与泵连通的吸水管和排水孔进行的循环(基本结构(2)的情况),能够设定适合水的净化的循环速度。即,能够独立设定适合水生植物培育的水的速度、和适合净化的水的速度。其结果,鱼粪等污物、尘垢、垃圾积蓄于水净化用容器的苗床土上,而不会积蓄于植物培育用容器的苗床土上,因此无需如现有技术的情况那样,对用于培育水生植物的苗床土的表面进行频繁的清扫。此外,关于水净化用容器的烧结土颗粒,虽然与现有技术的情况相同地需要进行更换,但在更换时,由于未形成植物培育的苗床土,因此能够通过单纯的更换作业来进行处理,而无需如现有技术的情况那样为了成为不对培育中的水生植物产生障碍的状态而进行繁琐的更换作业。附图说明图1的(a)~(c)表示的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的特征在于,最上侧的容器与最下侧的容器直接结合的两层结构,(a)是表示植物培育用容器的底部中,由烧结土颗粒形成苗床土的区域、和未铺设烧结土颗粒且未形成苗床土的区域的双方的俯视图,(b)是表示水净化用容器的底部的状态的俯视图,(c)是表示将最上侧的植物培育用容器与最下侧的水净化用容器直接结合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的(a)、(b)是表示在最上侧的植物培育用容器与最下侧的水净化用容器之间夹设有水净化用容器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a)表示夹设一个的状态,(b)表示夹设多个(两个)的状态。图3的(a)、(b)是表示在最上侧的植物培育用容器与最下侧的水净化用容器之间夹设有植物培育用容器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a)表示夹设一个的状态,(b)表示夹设多个(两个)的状态。图4的(a)、(b)是表示在最上侧的植物培育用容器与最下侧的水净化用容器之间夹设有植物培育用容器以及水净化用容器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a)表示在最上侧以及最下侧以外的中间位置的上侧夹设有植物培育用容器,在中间位置的下侧夹设有水净化用容器的状态,(b)表示在最上侧以及最下侧以外的中间位置的上侧夹设有水净化用容器,在中间位置的下侧夹设有植物培育用容器,在下侧还夹设植物培育用容器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烧结土颗粒层叠而成的苗床土;2…植物培育用容器;21…柱状体;23…植物培育用容器的底部;3…水净化用容器;31…排水管;32…吸水管;33…水净化用容器的底部;34…排水孔以及吸水孔;5…泵;6…肋部;7…水生植物;8…防止观赏鱼进入的筛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各附图,对上述基本结构(1)和基本结构(2)的实施方式单独进行说明。另外,图1的(c)的左侧、图2的(a)、图3的(a)、图4的(a)表示立足于基本结构(1)的情况,图1的(c)的右侧、图2的(b)、图3的(b)、图4的(b)表示立足于基本结构(2)的情况,但也能够是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立足状态,在各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基本结构(1)和基本结构(2)中的任一个。图1的(a)~(c)表示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是将最上侧的植物培育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生植物培育器具,预定设置在水槽内,其特征在于,/n将植物培育用容器配置在最上侧,该植物培育用容器具备能够使水透过并且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n将水净化用容器配置在最下侧,该水净化用容器具备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并且在该侧部贯通有与泵连通的排水管并设置有吸水孔,/n将配置于最上侧的所述植物培育用容器与配置于最下侧的所述水净化用容器直接结合、或者在双方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水净化用容器以及/或者植物培育用容器而在上下方向上间接地依次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9 JP 2018-1297951.一种水生植物培育器具,预定设置在水槽内,其特征在于,
将植物培育用容器配置在最上侧,该植物培育用容器具备能够使水透过并且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
将水净化用容器配置在最下侧,该水净化用容器具备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并且在该侧部贯通有与泵连通的排水管并设置有吸水孔,
将配置于最上侧的所述植物培育用容器与配置于最下侧的所述水净化用容器直接结合、或者在双方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水净化用容器以及/或者植物培育用容器而在上下方向上间接地依次结合。


2.一种水生植物培育器具,是预定设置在水槽内的植物培育器具,其特征在于,
将植物培育用容器配置在最上侧,该植物培育用容器具备能够使水透过并且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
将水净化用容器配置在最下侧,该水净化用容器具备将多孔质的烧结土颗粒作为苗床土铺设的底部以及包围该底部的侧部,并且在该侧部贯通有与泵连通的吸水管并设置有排水孔,
将配置于最上侧的所述植物培育用容器与配置于最下侧的所述水净化用容器直接结合、或者在双方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水净化用容器以及/或者植物培育用容器而在上下方向上间接地依次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生植物培育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最上侧的所述植物培育用容器与最下侧的所述水净化用容器之间夹设一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净化用容器、或者以相互直接结合的状态夹设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净化用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生植物培育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最上侧的所述植物培育用容器与最下侧的所述水净化用容器之间,经由具有基于水生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濑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广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