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及共享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617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及共享充电系统,其中共享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势能控制模块,与服务器通信;电压转换模块,与蓄电池以及所述充电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USB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势能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服务器发送的充电指令,而令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开启电压转换动作,并通过所述USB接口模块对电连接USB接口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可以有效的将蓄电池的电能进行转换,且通过USB接口模块有效的实现电能的共享,充电过程安全有效,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实现手机充电需求。

A shared charging device and shared char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及共享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共享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及共享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手机充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时随地都能给手机充电成为很多人的诉求。共享充电宝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手机充电的需求,但是现有共享充电宝配置于放置柜体,放置于车站、商场、店铺等固定场所,并不能满足随时随地灵活的充电需求。现有不少品牌家用电动车等都设置了车载USB充电接口,但其私有性、数量小等限制了更多人的使用,同时现有车载USB充电接口质量良莠不齐,并不能智能监控充放电,难以保证充电接口输出电压电流的稳定性,从而造成手机损坏甚至引起严重安全事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共享单车、助力车的出现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数量庞大的共享单车、助力车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各个角落,各交通站点、商城写字楼、小区、公园景区等都能看到共享单车、助力车的身影。现有共享单车、助力车通过智能锁等技术基本实现了实时定位、信息上报、监测预警等功能,其中共享助力车还配置了大容量蓄电池并具备BMS功能。共享助力车其分布和使用特性、自带蓄电池及BMS特性、扫码使用等特性,与车载智能USB充电接口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因此急需对基于物联网技术、共享助力车等的车载USB充电接口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实现手机充电需求、且解决现有车载USB充电接口充放电不稳定等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及共享充电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安全的实现共享充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势能控制模块,与服务器通信;电压转换模块,与蓄电池以及所述充电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USB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通过过流保护模块与所述USB接口模块电连接。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压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且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还与蓄电池电连接。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还与所述USB接口模块电连接。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202与充电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三引脚与二极管D20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01的阳极电连接蓄电池输出端,以接收所述蓄电池的供电,所述二极管D201的阴极还分别通过电容C201和电容C205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六引脚还分别通过电阻R201和电容C210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均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四引通过电阻R208和电容C213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206和电阻R205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二极管D20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0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与电感L200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200的第二端与电阻R206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06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一引脚、电阻R207的第一端以及电容C207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07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容C20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感L200的第二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208、电容C209以及电容C214接地,且所述电感L200的第二端与电容C214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01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201的阳极电连接。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过流保护芯片以及过流保护控制芯片,所述电感L200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引脚还通过电容C211接地,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过流保护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四引脚还用以通过电阻R203接地,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204接地,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212的第一端以及稳压管TVS20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21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稳压管TVS201的阳极接地。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USB接口模块包括USB接口和接口控制电路,所述USB接口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USB接口的第一引脚还用以与所述接口控制电路的电阻R30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01的第二端与电阻R302的第一端和电容C30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02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容C301的第二端接地。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流保护芯片的第五引脚、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和/或所述电阻R30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共享充电系统,包括服务器、客户端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共享充电装置,所述服务器与客户端以及所述充电势能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及共享充电系统,其中共享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势能控制模块,与服务器通信;电压转换模块,与蓄电池以及所述充电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USB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势能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服务器发送的充电指令,而令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开启电压转换动作,并通过所述USB接口模块对电连接USB接口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可以有效的将蓄电池的电能进行转换,且通过USB接口模块有效的实现电能的共享,充电过程安全有效,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实现手机充电需求。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共享充电系统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组成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共享充电装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组成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共享充电装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部分电路原理图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共享充电装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部分电路原理图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共享充电装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部分电路原理图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共享充电系统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组成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共享充电装置11充电势能控制模块12电压转换模块13USB接口模块14过流保护模块15电压电流检测模块2服务器3客户端4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充电势能控制模块,与服务器通信;/n电压转换模块,与蓄电池以及所述充电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nUSB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势能控制模块,与服务器通信;
电压转换模块,与蓄电池以及所述充电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USB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通过过流保护模块与所述USB接口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且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还与蓄电池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还与所述USB接口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202与充电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三引脚与二极管D20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01的阳极电连接蓄电池输出端,以接收所述蓄电池的供电,所述二极管D201的阴极还分别通过电容C201和电容C205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六引脚还分别通过电阻R201和电容C210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均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四引通过电阻R208和电容C213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206和电阻R205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二极管D20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0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五引脚与电感L200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200的第二端与电阻R206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06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王双平申泽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