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609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属于母线槽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侧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两侧均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相邻的一端均设设置有连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顶板在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的配合下,在侧板上滑动,第二顶板在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的配合,在侧板上滑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在连接头的作用下密封卡合,维修时只需要推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即可对母线槽的内部进行维修,避免拆卸提高了维修效率,通过在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下,便于对侧板进行安装,避免松动。

A kind of bus duct for building distribution room l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
本技术涉及母线槽
,具体为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
技术介绍
母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中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电线电缆。现有的母线槽在维修时需将顶板和侧板拆除,安装拆卸较为麻烦,降低了维修效率,且母线槽在安装时是平面与平面进行连接,容易松动,散热性能和绝缘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母线槽在维修时需将顶板和侧板拆除,安装拆卸较为麻烦,降低了维修效率,且母线槽在安装时是平面与平面进行连接,容易松动,散热性能和绝缘性能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侧板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侧板的一端设置有接头侧封板,所述侧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侧板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顶板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两侧均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相邻的一端均设设置有连接头,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座,所述第二绝缘座的上端设置有延伸至固定板外侧的母排,所述母排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绝缘座。优选地,所述母排的外侧设置有绝缘橡胶套,且母排与固定板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胶,所述第一绝缘座位于第二顶板的下方,且第一绝缘座通过螺栓与侧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底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优选地,所述接头侧封板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内侧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相匹配的插槽,且插槽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通过螺栓与侧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板的横截面呈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呈“T”型结构,所述连接头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两个所述连接头相匹配,且连接头的内部安装有密封条。优选地,所述底板、固定板、侧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接头侧封板的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且绝缘层由超高填充陶瓷粉体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顶板在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的配合下,在侧板上滑动,第二顶板在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的配合,在侧板上滑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在连接头的作用下密封卡合,维修时只需要推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即可对母线槽的内部进行维修,避免拆卸提高了维修效率,通过在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下,便于对侧板进行安装,避免松动,通过设置的散热片提高了母线槽的散热性能,通过设置的绝缘橡胶套、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以及绝缘层,提高了母线槽的绝缘防漏电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母线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的放大图。图中:1、底板;2、固定板;3、侧板;4、散热片;5、第一顶板;6、第二顶板;7、接头侧封板;8、母排;9、绝缘橡胶套;10、第一绝缘座;11、第二绝缘座;12、卡块;13、卡槽;14、连接头;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第一滑轨;18、第二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侧板3,侧板3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4,侧板3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2,固定板2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接头侧封板7,侧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侧板3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轨17和第二滑轨18,第一顶板5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滑块15与第一滑轨17活动连接,第二顶板6的两侧均通过第二滑块16与第二滑轨18活动连接,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相邻的一端均设设置有连接头14,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座11,第二绝缘座11的上端设置有延伸至固定板2外侧的母排8,母排8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绝缘座10。本实施中:通过设置的第一顶板5在第一滑块15和第一滑轨17的配合下,在侧板3上滑动,第二顶板6在第二滑块16和第二滑轨18的配合,在侧板3上滑动,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在连接头14的作用下密封卡合,维修时只需要推动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即可对母线槽的内部进行维修,避免拆卸提高了维修效率,通过设置的散热片4提高了母线槽的散热性能,通过设置的第一绝缘座10和第二绝缘座11提高了母线槽的绝缘防漏电性能,同时对母排8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请着重参阅图2,母排8的外侧设置有绝缘橡胶套9,且母排8与固定板2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胶,第一绝缘座10位于第二顶板6的下方,且第一绝缘座10通过螺栓与侧板3固定连接,侧板3的底端设置有卡块12,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与卡块12相匹配的卡槽13,通过在卡块12和卡槽13的配合下,便于对侧板3进行安装,避免松动,通过设置的绝缘橡胶套9和绝缘密封胶,提高了母线槽的绝缘防漏电性能。请着重参阅图1,接头侧封板7通过螺栓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2内侧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相匹配的插槽,且插槽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垫,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均通过螺栓与侧板3相连接,通过设置的插槽和橡胶垫对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进行密封,防止灰尘进入母线槽的内部造成零件的损坏,通过螺栓将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与侧板3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固性。请着重参阅图3和图4,第一顶板5的横截面呈凹字形结构,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均呈“T”型结构,连接头14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两个连接头14相匹配,且连接头14的内部安装有密封条,通过设置的“T”型结构的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提高了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移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两个连接头14卡接,提高了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连接位置的密封性,避免灰尘进入母线槽的内部造成零件的损坏。请着重参阅图1,底板1、固定板2、侧板3、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和接头侧封板7的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且绝缘层由超高填充陶瓷粉体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成,通过设置的由超高填充陶瓷粉体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成的绝缘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绝缘性,提高了母线槽的散热性能和防漏电性能。工作原理:安装时,先将一端的固定板2安装在底板1上,然后将母排8与第二绝缘座11进行安装,再将卡块12插入卡槽13内,通过螺栓将侧板3的一端与固定板2固定,同时将侧板3的底端与底板1固定,避免松动,然后将安装第一绝缘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侧板(3),所述侧板(3)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4),所述侧板(3)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接头侧封板(7),所述侧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所述侧板(3)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轨(17)和第二滑轨(18),所述第一顶板(5)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滑块(15)与第一滑轨(17)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6)的两侧均通过第二滑块(16)与第二滑轨(18)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相邻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头(14),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座(11),所述第二绝缘座(11)的上端设置有延伸至固定板(2)外侧的母排(8),所述母排(8)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绝缘座(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侧板(3),所述侧板(3)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4),所述侧板(3)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接头侧封板(7),所述侧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所述侧板(3)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轨(17)和第二滑轨(18),所述第一顶板(5)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滑块(15)与第一滑轨(17)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6)的两侧均通过第二滑块(16)与第二滑轨(18)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相邻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头(14),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座(11),所述第二绝缘座(11)的上端设置有延伸至固定板(2)外侧的母排(8),所述母排(8)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绝缘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宇配电房引线用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8)的外侧设置有绝缘橡胶套(9),且母排(8)与固定板(2)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绝缘密封胶,所述第一绝缘座(10)位于第二顶板(6)的下方,且第一绝缘座(10)通过螺栓与侧板(3)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政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