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24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套接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上表面贴合有挡盖,所述挡盖的下表面对称固接有卡接机构,所述挡盖通过两个卡接机构与连接机构相卡接,所述连接机构通过固定机构与管体相固接。该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通过第一卡环、第二卡环、连杆、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使第一圆弧盖和第二圆弧盖固接于管体的破损口位置,从而便于后续操作,通过注料口的作用,使破损口能够被修补,通过连接块、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挡盖与凸台固定,从而使注料口密封,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了管体防结露破损处的修补,从而避免了整体拆除重新安装的问题,降低了损耗,使用方法简单,实用性强。

A kind of anti condensation structure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防结露结构
,具体为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
技术介绍
结露是指空气中的水汽能达到饱和状态时,若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开始出现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凝结水析出的现象。在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外壁上衣出现结露现象,结露现象产生的水汽会附着在管壁上,从而对给排水管道造成锈蚀,长此以往会影响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常在给排水管道的外壁套接一层聚氨酯,再在聚氨酯层外壁套接一层橡胶保护层,当某处防结露层破损时,常采取整体更换的解决方法,大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当某处防结露层破损时,常采取整体更换的解决方法,大大增加了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套接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上表面贴合有挡盖,所述挡盖的下表面对称固接有卡接机构,所述挡盖通过两个卡接机构与连接机构相卡接,所述连接机构通过固定机构与管体相固接。优选的,所述管体包括给排水管道、聚氨酯层、橡胶保护层和破损口,所述给排水管道的外壁加工有有聚氨酯层,所述聚氨酯层的外壁套接有橡胶保护层,所述给排水管道上方的聚氨酯层和橡胶保护层具有因意外造成的破损口。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圆弧盖、第二圆弧盖、弧形凸块、凸台和注料口,所述第一圆弧盖和第二圆弧盖与橡胶保护层相套接,所述第一圆弧盖的下表面与第二圆弧盖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圆弧盖和第二圆弧盖的外壁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弧形凸块,所述第一圆弧盖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凸台,所述凸台和第一圆弧盖的对应破损口位置均开设有注料口。优选的,所述挡盖包括挡板、塞块和橡胶垫,所述挡板与凸台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固接有塞块,所述塞块与注料口过盈配合,所述挡板的下表面固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连接块、卡块和卡槽,所述连接块对称固接于挡板的下表面两端,两个所述连接块的靠近注料口一侧均加工有卡块,所述连接块通过卡块与凸台的卡槽相卡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卡环、第二卡环、连杆、螺栓、垫圈和螺母,两个所述第一卡环对称贴合于第一圆弧盖的弧形凸块内侧,两个所述第一卡环之间通过连杆相固接,两个所述第二卡环对称贴合于第二圆弧盖的弧形凸块内侧,两个所述第二卡环之间通过连杆相固接,相贴合的两个所述连杆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相固接,多个所述螺栓上均套接有垫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通过第一卡环、第二卡环、连杆、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使第一圆弧盖和第二圆弧盖固接于管体的破损口位置,从而便于后续操作,通过注料口的作用,使破损口能够被修补,通过连接块、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挡盖与凸台固定,从而使注料口密封,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了管体防结露破损处的修补,从而避免了整体拆除重新安装的问题,降低了损耗,使用方法简单,实用性强,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挡盖和卡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连接块和卡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101、给排水管道,102、聚氨酯层,103、橡胶保护层,104、破损口,2、连接机构,201、第一圆弧盖,202、第二圆弧盖,203、弧形凸块,204、凸台,205、注料口,3、挡盖,301、挡板,302、塞块,303、橡胶垫,4、卡接机构,401、连接块,402、卡块,403、卡槽,5、固定机构,501、第一卡环,502、第二卡环,503、连杆,504、螺栓,505、垫圈,506、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包括管体1,管体1上套接有连接机构2,连接机构2的上表面贴合有挡盖3,挡盖3的下表面对称固接有卡接机构4,挡盖3通过两个卡接机构4与连接机构2相卡接,连接机构2通过固定机构5与管体1相固接。管体1包括给排水管道101、聚氨酯层102、橡胶保护层103和破损口104,给排水管道101的外壁加工有有聚氨酯层102,聚氨酯层102起到保温防结露作用,聚氨酯层102的外壁套接有橡胶保护层103,橡胶保护层103用于保护聚氨酯层102,给排水管道101上方的聚氨酯层102和橡胶保护层103具有因意外造成的破损口104。连接机构2包括第一圆弧盖201、第二圆弧盖202、弧形凸块203、凸台204和注料口205,第一圆弧盖201和第二圆弧盖202与橡胶保护层103相套接,第一圆弧盖201的下表面与第二圆弧盖202的上表面相贴合,第一圆弧盖201和第二圆弧盖202将管体1的破损处包裹,第一圆弧盖201和第二圆弧盖202的外壁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弧形凸块203,弧形凸块203防止固定机构5脱落,第一圆弧盖201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凸台204,凸台204和第一圆弧盖201的对应破损口104位置均开设有注料口205,通过注料口205向破损口104位置注入发泡剂,从而生成新的聚氨酯层102,以实现修补。挡盖3包括挡板301、塞块302和橡胶垫303,挡板301与凸台204的上表面相贴合,挡板301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固接有塞块302,塞块302为橡胶块,使注料口205密封,塞块302与注料口205过盈配合,挡板301的下表面固接有橡胶垫303,橡胶垫301使挡板301与凸台204的贴合度更高。卡接机构4包括连接块401、卡块402和卡槽403,连接块401对称固接于挡板301的下表面两端,两个连接块401的靠近注料口205一侧均加工有卡块402,连接块401通过卡块402与凸台204的卡槽403相卡接通过卡块402与卡槽403的卡接,使挡板301与凸台204相固接。固定机构5包括第一卡环501、第二卡环502、连杆503、螺栓504、垫圈505和螺母506,两个第一卡环501对称贴合于第一圆弧盖201的弧形凸块203内侧,两个第一卡环501之间通过连杆503相固接,两个第一卡环501与两个连杆503一体成型,两个第二卡环502对称贴合于第二圆弧盖202的弧形凸块203内侧,两个第二卡环502之间通过连杆503相固接,两个第二卡环502与两个连杆503一体成型,相贴合的两个连杆503之间通过螺栓504和螺母506相固接,多个螺栓504上均套接有垫圈505垫圈505使螺栓504与螺母506的紧固性更强,通过螺栓504和螺母506,使第一卡环501的连杆503与第二卡环502的连杆503相固接,从而使第一院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套接有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的上表面贴合有挡盖(3),所述挡盖(3)的下表面对称固接有卡接机构(4),所述挡盖(3)通过两个卡接机构(4)与连接机构(2)相卡接,所述连接机构(2)通过固定机构(5)与管体(1)相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套接有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的上表面贴合有挡盖(3),所述挡盖(3)的下表面对称固接有卡接机构(4),所述挡盖(3)通过两个卡接机构(4)与连接机构(2)相卡接,所述连接机构(2)通过固定机构(5)与管体(1)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括给排水管道(101)、聚氨酯层(102)、橡胶保护层(103)和破损口(104),所述给排水管道(101)的外壁加工有聚氨酯层(102),所述聚氨酯层(102)的外壁套接有橡胶保护层(103),所述给排水管道(101)上方的聚氨酯层(102)和橡胶保护层(103)具有因意外造成的破损口(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第一圆弧盖(201)、第二圆弧盖(202)、弧形凸块(203)、凸台(204)和注料口(205),所述第一圆弧盖(201)和第二圆弧盖(202)与橡胶保护层(103)相套接,所述第一圆弧盖(201)的下表面与第二圆弧盖(202)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圆弧盖(201)和第二圆弧盖(202)的外壁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弧形凸块(203),所述第一圆弧盖(201)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凸台(204),所述凸台(204)和第一圆弧盖(201)的对应破损口(104)位置均开设有注料口(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建利张龙吴考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楷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