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阀门保温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23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阀门保温套,该技术方案在电动阀既有结构的基础上对其驱动模块增设了笼罩式的保护结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阀门上端利用底板固定上凸管,阀杆上穿上凸管与缸体连接,在上凸管的外壁上,采用第二环形台固定套筒,使套筒笼罩在缸体及阀杆外部,从而对其形成保护作用,以此为基础,可将套筒设计为保温材料,从而实现保温作用。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套筒上端设置了丝接的端盖,可在检修时开启,从而不影响电动模块的维护或更换。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截留机构的配合模式,采用中心插接、配合边缘环形槽契合的模式,保证了截留效果。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电动阀门起到一定的防护、保温效果,推杆前景广阔。

Pipe valve insulation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阀门保温套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阀门保温套。
技术介绍
阀门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繁多。现有技术中,阀门的结构越复杂对安装和维护工作的要求越高。电控阀门是利用电动缸驱动阀杆运动实现阀门开闭的一类阀门,当此类阀门应用于户外环境时,受雨水、温差、风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阀门损坏现象较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从结构上对电动组件加以保护,则有望缓解环境因素对电控阀的影响,从而提升其使用寿命。然而,此类保护结构如何与电控阀的既有结构相契合,才能在不影响阀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保护作用,现有技术中并无成熟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管道阀门保温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暴露于户外环境的电控阀容易因环境因素而发生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结构层面对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阀门保温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进水通道(2),出水通道(3),法兰(4),汇合仓(5),端头(6),第一环形台(7),环形槽(8),阀杆(9),底板(10),上凸管(11),阀门填料(12),压环(13),第二环形台(14),套筒(15),端盖(16),其中阀体(1)的内部分别具有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在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的外端分别连接有法兰(4),进水通道(2)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下端相连通,出水通道(3)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侧端相连通;端头(6)固定连接在阀杆(9)的下端,在端头(6)的中部插接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处,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边缘具...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阀门保温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进水通道(2),出水通道(3),法兰(4),汇合仓(5),端头(6),第一环形台(7),环形槽(8),阀杆(9),底板(10),上凸管(11),阀门填料(12),压环(13),第二环形台(14),套筒(15),端盖(16),其中阀体(1)的内部分别具有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在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的外端分别连接有法兰(4),进水通道(2)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下端相连通,出水通道(3)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侧端相连通;端头(6)固定连接在阀杆(9)的下端,在端头(6)的中部插接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处,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边缘具有第一环形台(7),在端头(6)上具有环形槽(8),所述环形槽(8)与第一环形台(7)插接配合;底板(10)丝接固定在阀体(1)的上端,在底板(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凸管(11),阀杆(9)的上端经由底板(10)和上凸管(11)伸出至上凸管(11)的上方,在阀杆(9)与上凸管(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阀门填料(12),在所述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骥商德建张翰朱双
申请(专利权)人:固安沃克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