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阀门保温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23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阀门保温套,该技术方案在电动阀既有结构的基础上对其驱动模块增设了笼罩式的保护结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阀门上端利用底板固定上凸管,阀杆上穿上凸管与缸体连接,在上凸管的外壁上,采用第二环形台固定套筒,使套筒笼罩在缸体及阀杆外部,从而对其形成保护作用,以此为基础,可将套筒设计为保温材料,从而实现保温作用。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套筒上端设置了丝接的端盖,可在检修时开启,从而不影响电动模块的维护或更换。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截留机构的配合模式,采用中心插接、配合边缘环形槽契合的模式,保证了截留效果。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电动阀门起到一定的防护、保温效果,推杆前景广阔。

Pipe valve insulation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阀门保温套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阀门保温套。
技术介绍
阀门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繁多。现有技术中,阀门的结构越复杂对安装和维护工作的要求越高。电控阀门是利用电动缸驱动阀杆运动实现阀门开闭的一类阀门,当此类阀门应用于户外环境时,受雨水、温差、风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阀门损坏现象较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从结构上对电动组件加以保护,则有望缓解环境因素对电控阀的影响,从而提升其使用寿命。然而,此类保护结构如何与电控阀的既有结构相契合,才能在不影响阀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保护作用,现有技术中并无成熟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管道阀门保温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暴露于户外环境的电控阀容易因环境因素而发生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结构层面对电控阀的电动组件加以保护。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管道阀门保温套,包括阀体,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法兰,汇合仓,端头,第一环形台,环形槽,阀杆,底板,上凸管,阀门填料,压环,第二环形台,套筒,端盖,其中阀体的内部分别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外端分别连接有法兰,进水通道的内端与汇合仓的下端相连通,出水通道的内端与汇合仓的侧端相连通;端头固定连接在阀杆的下端,在端头的中部插接在汇合仓的下端口处,在汇合仓的下端口边缘具有第一环形台,在端头上具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第一环形台插接配合;底板丝接固定在阀体的上端,在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凸管,阀杆的上端经由底板和上凸管伸出至上凸管的上方,在阀杆与上凸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阀门填料,在所述阀门填料的上端压盖有压环,在上凸管的外壁上具有第二环形台,套筒固定连接在第二环形台的上端,阀杆的上端连接在一缸体上,套筒套接在所述缸体及阀杆的外部,所述缸体与套筒固定连接,套筒具有上端口,端盖丝接固定在所述上端口处。作为优选,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有2个,所述2个滤网分别固定连接在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中。作为优选,所述端头包括一位于中心的圆柱体,和一位于所述圆柱体边缘的管体,所述管体与所述圆柱体固定连接,环形槽位于该管体与该圆柱体的交接处。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位置高于所述圆柱体,所述管体与所述圆柱体之间密封。作为优选,端盖的上端面高于套筒的上端面。在以上技术方案中,阀体为阀门的外壳结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阀体的内部汇合于汇合仓处;法兰用于同管路连接;汇合仓用于设置截留机构;所述截留机构包括阀杆、端头以及汇合仓的下端口等;端头中部插接在汇合仓的下端口中,端头边缘压置于下端口边缘,同时环形槽和第一环形台插接契合,从而起到封闭截留作用;阀杆用于驱动端头上下运动,从而实现阀门的开闭;底板用于同阀体丝接固定,底板和上凸管供阀杆上穿,在上凸管中,利用常规的阀门填料对阀杆与上凸管之间的环隙实现密封作用;压环对阀门填料起到保护作用;第二环形台用于将套筒固定在阀杆及缸体外周,从而对起到驱动作用的缸体(如电动缸)起到保护作用;缸体用于驱动阀杆上下运动;端盖用于在检修时开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阀门保温套,该技术方案在电动阀既有结构的基础上对其驱动模块增设了笼罩式的保护结构。具体来看,本技术在阀门上端利用底板固定上凸管,阀杆上穿上凸管与缸体连接,在上凸管的外壁上,采用第二环形台固定套筒,使套筒笼罩在缸体及阀杆外部,从而对其形成保护作用,以此为基础,可将套筒设计为保温材料,从而实现保温作用。与此同时,本技术在套筒上端设置了丝接的端盖,可在检修时开启,从而不影响电动模块的维护或更换。此外,本技术优化了截留机构的配合模式,采用中心插接、配合边缘环形槽契合的模式,保证了截留效果。应用本技术,可对电动阀门起到一定的防护、保温效果,推杆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从主视视角观察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中采用直径较大的套筒。图2是本技术从左视视角观察的半剖视图;图2中采用直径较小的套筒。图3是本技术中套筒局部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中未画出缸体,特此说明。图中:1、阀体2、进水通道3、出水通道4、法兰5、汇合仓6、端头7、第一环形台8、环形槽9、阀杆10、底板11、上凸管12、阀门填料13、压环14、第二环形台15、套筒16、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管道阀门保温套,如图1~4所示,包括阀体1,进水通道2,出水通道3,法兰4,汇合仓5,端头6,第一环形台7,环形槽8,阀杆9,底板10,上凸管11,阀门填料12,压环13,第二环形台14,套筒15,端盖16,其中阀体1的内部分别具有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在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的外端分别连接有法兰4,进水通道2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下端相连通,出水通道3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侧端相连通;端头6固定连接在阀杆9的下端,在端头6的中部插接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处,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边缘具有第一环形台7,在端头6上具有环形槽8,所述环形槽8与第一环形台7插接配合;底板10丝接固定在阀体1的上端,在底板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凸管11,阀杆9的上端经由底板10和上凸管11伸出至上凸管11的上方,在阀杆9与上凸管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阀门填料12,在所述阀门填料12的上端压盖有压环13,在上凸管11的外壁上具有第二环形台14,套筒15固定连接在第二环形台14的上端,阀杆9的上端连接在一缸体上,套筒15套接在所述缸体及阀杆9的外部,所述缸体与套筒15固定连接,套筒15具有上端口,端盖16丝接固定在所述上端口处。该装置的结构原理如下:阀体1为阀门的外壳结构;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在阀体1的内部汇合于汇合仓5处;法兰4用于同管路连接;汇合仓5用于设置截留机构;所述截留机构包括阀杆9、端头6以及汇合仓5的下端口等;端头6中部插接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中,端头6边缘压置于下端口边缘,同时环形槽8和第一环形台7插接契合,从而起到封闭截留作用;阀杆9用于驱动端头6上下运动,从而实现阀门的开闭;底板10用于同阀体1丝接固定,底板10和上凸管11供阀杆9上穿,在上凸管11中,利用常规的阀门填料12对阀杆9与上凸管11之间的环隙实现密封作用;压环13对阀门填料12起到保护作用;第二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阀门保温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进水通道(2),出水通道(3),法兰(4),汇合仓(5),端头(6),第一环形台(7),环形槽(8),阀杆(9),底板(10),上凸管(11),阀门填料(12),压环(13),第二环形台(14),套筒(15),端盖(16),其中阀体(1)的内部分别具有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在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的外端分别连接有法兰(4),进水通道(2)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下端相连通,出水通道(3)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侧端相连通;端头(6)固定连接在阀杆(9)的下端,在端头(6)的中部插接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处,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边缘具有第一环形台(7),在端头(6)上具有环形槽(8),所述环形槽(8)与第一环形台(7)插接配合;底板(10)丝接固定在阀体(1)的上端,在底板(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凸管(11),阀杆(9)的上端经由底板(10)和上凸管(11)伸出至上凸管(11)的上方,在阀杆(9)与上凸管(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阀门填料(12),在所述阀门填料(12)的上端压盖有压环(13),在上凸管(11)的外壁上具有第二环形台(14),套筒(15)固定连接在第二环形台(14)的上端,阀杆(9)的上端连接在一缸体上,套筒(15)套接在所述缸体及阀杆(9)的外部,所述缸体与套筒(15)固定连接,套筒(15)具有上端口,端盖(16)丝接固定在所述上端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阀门保温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进水通道(2),出水通道(3),法兰(4),汇合仓(5),端头(6),第一环形台(7),环形槽(8),阀杆(9),底板(10),上凸管(11),阀门填料(12),压环(13),第二环形台(14),套筒(15),端盖(16),其中阀体(1)的内部分别具有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在进水通道(2)和出水通道(3)的外端分别连接有法兰(4),进水通道(2)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下端相连通,出水通道(3)的内端与汇合仓(5)的侧端相连通;端头(6)固定连接在阀杆(9)的下端,在端头(6)的中部插接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处,在汇合仓(5)的下端口边缘具有第一环形台(7),在端头(6)上具有环形槽(8),所述环形槽(8)与第一环形台(7)插接配合;底板(10)丝接固定在阀体(1)的上端,在底板(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凸管(11),阀杆(9)的上端经由底板(10)和上凸管(11)伸出至上凸管(11)的上方,在阀杆(9)与上凸管(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阀门填料(12),在所述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骥商德建张翰朱双
申请(专利权)人:固安沃克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