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晓先专利>正文

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99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圆柱形箱体,所述箱体由第二本体和第一本体构成,所述第二本体下端设有若干个支腿以及设置在支腿下端的支撑块,所述第二本体内部设有用于净化水的进化组件,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旋转机构与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端设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侧面固定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下端通过导水软管连接设置在第二本体内部底部的液泵,液泵所在的第二本体内部设有储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需求,不仅能够对地下水进行净化,还能对使用后的循环水进行循环使用,降低了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有助于保护环境,另外装置还便于拆卸以及部件的更换,实用性强。

A recycling dev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derground reclaimed water in disaster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资源净化设备
,具体是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在发生地震区域的灾区由于地质塌陷,很多地表杂质就进入了地下水,这样就使得地下水中污染物较多,所以在使用这种地下水之前需要对水进行初步的处理,进而去除地下水中的泥沙等固体杂志,现有的过滤装置对地下水过滤后就会将水排出,这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重新获取地下水又要面临再次过滤净化,净化成本过大,还浪费了地下水资源,针对上述问题,现在提供一种环保节水型循环水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圆柱形箱体,所述箱体由第二本体和第一本体构成,所述第二本体下端设有若干个支腿以及设置在支腿下端的支撑块,所述第二本体内部设有用于净化水的进化组件,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旋转机构与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端设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侧面固定有竖直管,竖直管上端设有用于供水的供水龙头,所述竖直管下端通过导水软管连接设置在第二本体内部底部的液泵,液泵所在的第二本体内部设有储水池。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下端内壁的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所在的第二本体内壁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固定转轴与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和第一本体之间设有转动间隙。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本体内部的第一过滤锥网和第二过滤锥网,所述第一过滤锥网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锥网上的过滤孔,两个过滤锥网下端口都设有与第二本体内壁相配合的活塞环,活塞环与第二本体内壁滑动密封,这样也便于后期的拆卸,上下两个过滤锥网上的活塞环相抵使得第一过滤锥网和第二过滤锥网之间设有缓存间隙,缓存间隙用于杂质的堆积,这样双层过滤方式实现了对水质的固体初步除杂。为了便于后期将过滤锥网的取出,所述第一过滤锥网和第二过滤锥网顶部设有拉环,后期除杂时,用户只需拉动拉环即可取出过滤网;所述净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滤锥网下方的透水支撑网,所述透水支撑网和第二过滤锥网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层,通过利用活性炭本身强力吸附性能完成对杂质的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水的过滤效果;所述第二过滤锥网下方的第二本体内壁设有紫外消毒灯,通过紫外消毒灯对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所述紫外消毒灯表面设有透光层,从而提供紫外消毒灯的防水性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导管与过滤锥网同轴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本体上端口内壁设有环状槽,从而使得活塞环余第二本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便于将之取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泵和紫外消毒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水池所在的第二本体侧面设有放水管以及设置在放水管上的放水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靠近两个本体连接处的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表面都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本体上套设有辅助连接环,所述辅助连接环上设有两个本体表面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连接环内壁设有分布于两个本体相配合的密封圈,为了便于用户转动辅助连接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连接环表面设有若干个便于插杆插入插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针对现有需求,不仅能够对地下水进行净化,还能对使用后的循环水进行循环使用,降低了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有助于保护环境,另外装置还便于拆卸以及部件的更换,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过滤锥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本体1、收集斗2、供水龙头3、竖直管4、引导管5、第一连接块6、固定转轴7、第二连接块8、活塞环9、第二本体10、液泵11、支撑块12、支腿13、放水管14、放水阀15、透水支撑网16、活性炭吸附层17、第二过滤锥网18、第一过滤锥网19、密封圈20、辅助连接环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圆柱形箱体,所述箱体由第二本体10和第一本体1构成,所述第二本体10下端设有若干个支腿13以及设置在支腿13下端的支撑块12,所述第二本体10内部设有用于净化水的进化组件,所述第一本体1通过旋转机构与第二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引导管5,所述引导管5上端设有收集斗2,所述收集斗2侧面固定有竖直管4,竖直管4上端设有用于供水的供水龙头3,所述竖直管4下端通过导水软管连接设置在第二本体10内部底部的液泵11,液泵11所在的第二本体10内部设有储水池。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下端内壁的第一连接块6,第一连接块6所在的第二本体10内壁设有第二连接块8,所述第一连接块6通过固定转轴7与第二连接块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10和第一本体1之间设有转动间隙,后期需要清孔处理时,只需使得第一本体1沿着转动机构转动至第二本体2一侧,进而将第二本体10上端口呈现出来,以便后期的清孔处理。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本体10内部的第一过滤锥网19和第二过滤锥网18,所述第一过滤锥网19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锥网18上的过滤孔,两个过滤锥网下端口都设有与第二本体10内壁相配合的活塞环9,活塞环9与第二本体10内壁滑动密封,这样也便于后期的拆卸,上下两个过滤锥网上的活塞环9相抵使得第一过滤锥网19和第二过滤锥网18之间设有缓存间隙,缓存间隙用于杂质的堆积,这样双层过滤方式实现了对水质的固体初步除杂。为了便于后期将过滤锥网的取出,所述第一过滤锥网19和第二过滤锥网18顶部设有拉环,后期除杂时,用户只需拉动拉环即可取出过滤网。所述引导管5与过滤锥网同轴设置,这样就便于引导管5将污水引导至过滤锥网的尖端,从而有助于使得污水最大化辐射开,有助于提高过滤效果。为了便于将过滤网取出,所述第二本体10上端口内壁设有环状槽,从而使得活塞环9余第二本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便于将之取出。所述净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滤锥网18下方的透水支撑网16,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圆柱形箱体,所述箱体由第二本体(10)和第一本体(1)构成,所述第二本体(10)下端设有若干个支腿(13)以及设置在支腿(13)下端的支撑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0)内部设有用于净化水的净化组件,所述第一本体(1)通过旋转机构与第二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引导管(5),所述引导管(5)上端设有收集斗(2),所述收集斗(2)侧面固定有竖直管(4),竖直管(4)上端设有用于供水的供水龙头(3),所述竖直管(4)下端通过导水软管连接设置在第二本体(10)内部底部的液泵(11),液泵(11)所在的第二本体(10)内部设有储水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圆柱形箱体,所述箱体由第二本体(10)和第一本体(1)构成,所述第二本体(10)下端设有若干个支腿(13)以及设置在支腿(13)下端的支撑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0)内部设有用于净化水的净化组件,所述第一本体(1)通过旋转机构与第二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引导管(5),所述引导管(5)上端设有收集斗(2),所述收集斗(2)侧面固定有竖直管(4),竖直管(4)上端设有用于供水的供水龙头(3),所述竖直管(4)下端通过导水软管连接设置在第二本体(10)内部底部的液泵(11),液泵(11)所在的第二本体(10)内部设有储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下端内壁的第一连接块(6),第一连接块(6)所在的第二本体(10)内壁设有第二连接块(8),所述第一连接块(6)通过固定转轴(7)与第二连接块(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10)和第一本体(1)之间设有转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区环保地下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本体(10)内部的第一过滤锥网(19)和第二过滤锥网(18),所述第一过滤锥网(19)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锥网(18)上的过滤孔,两个过滤锥网下端口都设有与第二本体(10)内壁相配合的活塞环(9),活塞环(9)与第二本体(10)内壁滑动密封,上下两个过滤锥网上的活塞环(9)相抵使得第一过滤锥网(19)和第二过滤锥网(18)之间设有缓存间隙;
所述净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滤锥网(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先于波石峰宋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徐晓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