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93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包括底座、左端支撑盘、输送带辊、上料框和电机,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皆安装有左端支撑盘,且左端支撑盘内侧的底座上方设置有上料框,所述上料框的内侧铰接有上料带辊,所述上料框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上料带辊上方的上料框内侧壁上固定有E型支板,所述底座远离左端支撑盘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右端支撑盘,且右端支撑盘内侧的底座上方设置有出料框,所述出料框与上料框内侧的底座上方设置有输送框,输送框的内侧壁上铰接有输送带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避免了装车机构在装卸货物时发生自动滑落现象,实现了装车机构在装卸货物时的称重分拣功能,而且提高了装车机构使用时的便利程度。

A loading mechanism for logistics go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
本技术涉及物流
,具体为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通常在物流货物的装卸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装车机构,目前,一般的装车机构在货物装卸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自动滑落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装车机构使用时的安全性,还有些装车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装卸货物时的称重分拣功能,从而严重影响了装车机构的使用范围,甚至有些装车机构在倾度调节时不够温度,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包括底座、左端支撑盘、输送带辊、上料框和电机,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皆安装有左端支撑盘,且左端支撑盘内侧的底座上方设置有上料框,所述上料框的内侧铰接有上料带辊,且上料带辊的一端管道上料框并与左端支撑盘的外侧壁相铰接,所述上料框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与上料带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带辊上方的上料框内侧壁上固定有E型支板,且E型支板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置槽,所述底座远离左端支撑盘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右端支撑盘,且右端支撑盘内侧的底座上方设置有出料框,所述出料框与上料框内侧的底座上方设置有输送框,输送框的内侧壁上铰接有输送带辊,所述输送带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等间距的防滑层,防滑层一侧的输送带辊表面粘贴有挡条,所述挡条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等间距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安装有防滑软板,所述底座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有滑行腔,滑行腔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侧的滑行腔内部设置有调节框,且调节框的外侧壁与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调节框通过铰接座与输送框的外侧壁相铰接。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托板,托板底端的一侧焊接有万向轮,同时万向轮一侧的托板底部固定有调节支座,并且万向轮最低点的高度大于调节支座最低点的最大高度,万向轮最低点的高度小于调节支座最低点的最小高度。优选的,所述出料框的内侧壁上铰接有出料带辊,且出料带辊的一端贯穿出料框并与右端支撑盘的外侧壁相铰接,并且出料带辊的另一端与上料带辊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出料框与上料框并延伸至右端支撑盘与左端支撑盘的内部并安装有皮带轮,同时输送带辊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左端支撑盘与右端支撑盘内部并与皮带轮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料带辊与输送带辊以及输送带辊与上料带辊之间的间距皆大于挡条与防滑软板的最大高度。优选的,所述右端支撑盘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的一端贯穿右端支撑盘并与出料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置槽的内部安装有电子称体,且电子称体最高点所在的平面低于E型支板最高点所在的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通过在输送带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防滑层,防滑层一侧的输送带辊表面粘贴挡条,并通过在挡条一侧的外壁上固定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安装防滑软板,避免了装车机构在装卸货物时发生自动滑落现象,从而提高了装车机构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在上料带辊上方的上料框内侧壁上固定E型支板,E型支板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置槽,并通过在置槽的内部安装电子称体,实现了装车机构在装卸货物时的称重分拣功能,从而提高了装车机构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在底座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滑行腔,滑行腔一侧的内壁上安装伸缩杆,并通过在伸缩杆一侧的滑行腔内部设置调节框,增加了装车机构倾度调节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装车机构使用时的便利程度,本技术不仅避免了装车机构在装卸货物时发生自动滑落现象,实现了装车机构在装卸货物时的称重分拣功能,而且提高了装车机构使用时的便利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左端支撑盘;3、皮带轮;4、输送框;5、输送带辊;6、挡条;7、出料框;8、出料带辊;9、托板;10、紧固螺栓;11、复位弹簧;12、防滑软板;13、防滑层;14、上料框;15、电机;16、转轴;17、E型支板;18、上料带辊;19、右端支撑盘;20、铰接座;21、万向轮;22、调节框;23、调节支座;24、置槽;25、电子称体;26、滑行腔;27、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包括底座1、左端支撑盘2、输送带辊5、上料框14和电机15,底座1顶端的一侧皆安装有左端支撑盘2,且左端支撑盘2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上料框14,上料框14的内侧铰接有上料带辊18,且上料带辊18的一端管道上料框14并与左端支撑盘2的外侧壁相铰接,上料框14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6,且转轴16的一端与上料带辊18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料带辊18上方的上料框14内侧壁上固定有E型支板17,且E型支板17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置槽24,置槽24的内部安装有电子称体25,且电子称体25最高点所在的平面低于E型支板17最高点所在的平面,用于称重工作;底座1远离左端支撑盘2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右端支撑盘19,且右端支撑盘19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出料框7,右端支撑盘19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紧固螺栓10,且紧固螺栓10的一端贯穿右端支撑盘19并与出料框7的外侧壁螺纹连接,用于固定工作,出料框7与上料框14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输送框4,输送框4的内侧壁上铰接有输送带辊5,输送带辊5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等间距的防滑层13,防滑层13一侧的输送带辊5表面粘贴有挡条6,挡条6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等间距的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一端安装有防滑软板12;出料框7的内侧壁上铰接有出料带辊8,且出料带辊8的一端贯穿出料框7并与右端支撑盘19的外侧壁相铰接,并且出料带辊8的另一端与上料带辊18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出料框7与上料框14并延伸至右端支撑盘19与左端支撑盘2的内部并安装有皮带轮3,同时输送带辊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左端支撑盘2与右端支撑盘19内部并与皮带轮3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装车工作,出料带辊8与输送带辊5以及输送带辊5与上料带辊18之间的间距皆大于挡条6与防滑软板12的最大高度,便于输送带辊5的旋转工作;底座1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有滑行腔26,滑行腔26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伸缩杆27,伸缩杆27一侧的滑行腔26内部设置有调节框22,且调节框22的外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包括底座(1)、左端支撑盘(2)、输送带辊(5)、上料框(14)和电机(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皆安装有左端支撑盘(2),且左端支撑盘(2)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上料框(14),所述上料框(14)的内侧铰接有上料带辊(18),且上料带辊(18)的一端管道上料框(14)并与左端支撑盘(2)的外侧壁相铰接,所述上料框(14)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6),且转轴(16)的一端与上料带辊(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带辊(18)上方的上料框(14)内侧壁上固定有E型支板(17),且E型支板(17)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置槽(24),所述底座(1)远离左端支撑盘(2)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右端支撑盘(19),且右端支撑盘(19)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出料框(7),所述出料框(7)与上料框(14)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输送框(4),输送框(4)的内侧壁上铰接有输送带辊(5),所述输送带辊(5)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等间距的防滑层(13),防滑层(13)一侧的输送带辊(5)表面粘贴有挡条(6),所述挡条(6)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等间距的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一端安装有防滑软板(12),所述底座(1)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有滑行腔(26),滑行腔(26)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伸缩杆(27),所述伸缩杆(27)一侧的滑行腔(26)内部设置有调节框(22),且调节框(22)的外侧壁与伸缩杆(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调节框(22)通过铰接座(20)与输送框(4)的外侧壁相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货物用装车机构,包括底座(1)、左端支撑盘(2)、输送带辊(5)、上料框(14)和电机(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皆安装有左端支撑盘(2),且左端支撑盘(2)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上料框(14),所述上料框(14)的内侧铰接有上料带辊(18),且上料带辊(18)的一端管道上料框(14)并与左端支撑盘(2)的外侧壁相铰接,所述上料框(14)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6),且转轴(16)的一端与上料带辊(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带辊(18)上方的上料框(14)内侧壁上固定有E型支板(17),且E型支板(17)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置槽(24),所述底座(1)远离左端支撑盘(2)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右端支撑盘(19),且右端支撑盘(19)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出料框(7),所述出料框(7)与上料框(14)内侧的底座(1)上方设置有输送框(4),输送框(4)的内侧壁上铰接有输送带辊(5),所述输送带辊(5)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等间距的防滑层(13),防滑层(13)一侧的输送带辊(5)表面粘贴有挡条(6),所述挡条(6)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等间距的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一端安装有防滑软板(12),所述底座(1)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有滑行腔(26),滑行腔(26)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伸缩杆(27),所述伸缩杆(27)一侧的滑行腔(26)内部设置有调节框(22),且调节框(22)的外侧壁与伸缩杆(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调节框(22)通过铰接座(20)与输送框(4)的外侧壁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定胜刘晓松花荣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睿曼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