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84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推车,涉及物流运输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底端的行走轮以及固定在底板一端的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对行走轮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片、连接位于底板两侧制动片的连接杆、固定在连接杆顶端的第一齿条、啮合在第一齿条顶端一侧的制动齿轮、与制动齿轮啮合并且与第一齿条平行的第二齿条以及固定在第二齿条顶端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控制平板推车到达终点后停止的效果。

Flat c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板推车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推车。
技术介绍
平板推车是一种常用的搬运工具,因为造价低廉,在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在短距离搬运货物时十分方便,常用的平板推车由一块底板加移动轮组成。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66987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手动平板推车,包括平板推车,所述平板推车上安装有一可伸缩的铰接框架。所述可伸缩的铰接框架安装在平板推车的平板面四周。但是这种手动平板推车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制动装置,所以在货物运输到终点后由于惯性的存在还会继续运动,手动制动(拽停)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当运输的货物质量较大时,手动制动也存在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推车,通过设置制动装置方便控制平板推车到达终点后的停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板推车,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底端的行走轮以及固定在底板一端的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对行走轮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片、连接位于底板两侧制动片的连接杆、固定在连接杆顶端的第一齿条、啮合在第一齿条顶端一侧的制动齿轮、与制动齿轮啮合并且与第一齿条平行的第二齿条以及固定在第二齿条顶端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带动第二齿条上升,在制动齿轮的转换下第一齿条下降,下降的第一齿条带动连接杆和制动片向靠近行走轮的方向运动,使得制动片与行走轮紧密抵接,从而减小行走轮的制动,方便对行走轮进行制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把手上的外壳、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的转动套、与转动套同轴转动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三齿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转动带动第三齿条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运动,通过转动转动套方便对行走轮进行制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对转动后的转动套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对转动后的转动片进行固定,方便运输车停在斜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转动套同轴转动的棘轮、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并且与棘轮配合的棘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棘轮与棘爪配合,使得转动套能够单向锁死,方便转动套的转动以及对转动后转动套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棘爪的一侧固定有伸出外壳的转轴,所述转轴伸出外壳的一端固定有拨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块方便带动棘爪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齿条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带动制动片复位的复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组件能够在刹车后带动制动片复位,方便运输车的继续运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齿条顶端一侧的固定块、固定在固定块底端的导柱以及带动固定块向远离底板方向运动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带动固定块想远离底板的方向运动,方便控制制动片的复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驱动机构带动第二齿条上升,在制动齿轮的转换下第一齿条下降,下降的第一齿条带动连接杆和制动片向靠近行走轮的方向运动,使得制动片与行走轮紧密抵接,从而减小行走轮的制动,方便对行走轮进行制动;2.棘轮与棘爪配合,使得转动套能够单向锁死,方便转动套的转动以及对转动后转动套固定;3.弹性件带动固定块想远离底板的方向运动,方便控制制动片的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制动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体现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图中:1、底板;11、T形块;2、行走轮;21、支架;3、把手;4、制动装置;41、制动片;42、连接杆;43、第一齿条;44、复位组件;441、固定块;442、导柱;443、弹簧;45、制动齿轮;46、第二齿条;461、T形槽;47、过渡杆;48、驱动机构;481、外壳;482、转动套;4821、转杆;483、驱动齿轮;484、第三齿条;485、固定组件;4851、棘轮;4852、棘爪;4853;转轴;4854、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平板推车,参见图1,一种平板推车,参见图1,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底端的行走轮2、固定在底板1一端的把手3、以及设置在把手3上对行走轮2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4。底板1的底端固定有支架21、行走轮2与支架21转动连接。参见图1和图2,制动装置4包括在支架21沿竖直方向滑动的制动片41、连接位于底板1两侧制动片41的连接杆42、固定在连接杆42顶端的第一齿条43、固定在第一齿条43顶端一侧的复位组件44、啮合在第一齿条43顶端另一侧的制动齿轮45、与制动齿轮45啮合并且与第一齿条43平行的第二齿条46、固定在第二齿条46顶端的过渡杆47以及固定在过渡杆47顶端的驱动机构48。制动片41为圆弧形并且能够与行走轮2抵接,制动片41与行走轮2抵接后,减小行走轮2转动的动能,从而实现对行走轮2的制动。为了平衡两侧制动片41的制动效果,第一齿条43固定在连接杆42的中间位置处。制动齿轮45与底板1转动连接并同时与第一齿条43和第二齿条46啮合,且第一齿条43和第二齿条46相互平行,固第一齿条43和第二齿条46彼此的运动方向相反。驱动机构48设置在把手3上,带动过渡杆47运动。参加图3,复位组件44包括固定在第一齿条43顶端一侧的固定块441、固定在固定块441底端的导柱442以及套设在导柱442上的弹簧443。导柱442能够沿竖直方向与底板1滑动连接,弹簧443的顶端与固定块441的端抵接,弹簧443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端抵接,能够带动固定块441向远离底板1的方向运动。第二齿条46远离制动齿轮45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461,底板1上固定有能够在T形槽461内滑动的T形块11。T形块11在T形槽461内滑动,增加第二齿条46滑动的稳定性。参见图2和图4,驱动机构48包括固定在把手3上的外壳481、转动连接在外壳481内部的转动套482、与转动套482同轴转动的驱动齿轮483、与驱动齿轮483啮合的第三齿条484以及对转动后的转动套482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485。固定组件485包括与转动套482同轴转动的棘轮4851、转动连接在外壳481内部并且与棘轮4851配合的棘爪4852、与棘爪4852同轴转动并且伸出外壳481的转轴4853、以及固定在转轴4853伸出外壳481一端的拨块4854。转动套482的一端伸出外壳481,且伸出外壳481的一端固定有转杆4821,方便对转动套482进行转动;转动套482套接在把手3的顶端,并且能够相对于把手3转动。第三齿条484的底端固定在过渡杆47的顶端。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推车,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底端的行走轮(2)以及固定在底板(1)一端的把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上设置有对行走轮(2)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4);所述制动装置(4)包括制动片(41)、连接位于底板(1)两侧制动片(41)的连接杆(42)、固定在连接杆(42)顶端的第一齿条(43)、啮合在第一齿条(43)顶端一侧的制动齿轮(45)、与制动齿轮(45)啮合并且与第一齿条(43)平行的第二齿条(46)以及固定在第二齿条(46)顶端的驱动机构(4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推车,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底端的行走轮(2)以及固定在底板(1)一端的把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上设置有对行走轮(2)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4);所述制动装置(4)包括制动片(41)、连接位于底板(1)两侧制动片(41)的连接杆(42)、固定在连接杆(42)顶端的第一齿条(43)、啮合在第一齿条(43)顶端一侧的制动齿轮(45)、与制动齿轮(45)啮合并且与第一齿条(43)平行的第二齿条(46)以及固定在第二齿条(46)顶端的驱动机构(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8)包括固定在把手(3)上的外壳(481)、转动连接在外壳(481)内部的转动套(482)、与转动套(482)同轴转动的驱动齿轮(483)、与驱动齿轮(483)啮合的第三齿条(48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8)还包括对转动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