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及其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70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及其电动工具,包括增压轮、回流管,增压轮套装、固定在动力轴上,动力轴装入保护套的内套内,且增压轮将内套分割为两部分;回流管一端与增压轮靠近工作头一端的内套连通、另一端与输出轴、偏心轮、一级齿轮部分连通,从而将润滑油脂由增压轮靠近工作头一端引流回输出轴、偏心轮、一级齿轮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现有条件仅增加一个简单零件,使沉积的润滑油脂能够流向齿轮啮合面,增强齿轮等寿命、节省润滑油脂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现有条件仅增加几个简单零件,就能使沉积的润滑油脂能够流动起来,并流向需要润滑的关键部位,从而增加摩擦易损零件(齿轮等)寿命,进而有效提高整机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在转动锤击工具的传动机构里一般由两部分的运动装置组成,一是冲击运动装置由与偏心轴固定连接的齿轮通过与电机输出端齿轮啮合连接传动、偏心轴与连杆连接、连杆与活塞连接将转动转化为往复运动;活塞与缸体配合在往复运动中不断压缩缸体空气引起缸体内大小冲锤运动从而冲击工作头做冲击运动、活塞、连杆、大小冲锤、及工作头组成;另一转动装置是电机输出端齿轮与中间轴上的另一齿轮啮合带支中间轴转动,中间轴上另一齿轮与缸体紧固配合的齿轮啮合从而带动缸体一起转动;在这过程中起润滑作用的油脂由于转动和往复运动的原因会将油脂推往工作头端部,这就容易造成各个需要润滑的零部件润滑不足,甚至造成温度上升损坏零部件或自燃。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及其电动工具,其能够将润滑油脂反向输送至需要润滑的位置,从而保证齿轮的润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包括增压轮、回流管,所述增压轮套装、固定在动力轴上,动力轴装入保护套的内套内,且增压轮将内套分割为两部分;所述回流管一端与增压轮靠近工作头一端的内套连通、另一端与输出轴、偏心轮、一级齿轮部分连通,从而将润滑油脂由增压轮靠近工作头一端引流回输出轴、偏心轮、一级齿轮部分,也可以将润滑油引入其它需润滑部分的,如大小冲锤、气缸等。优选地,所述增压轮上设置有增压叶片、增压安装孔,所述增压叶片至少有两个,且两个增压叶片之间形成斜槽,所述斜槽内侧与增压轮轴线之间形成倾斜角β。优选地,倾斜角β取值在10-30°之间。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电动工具,其应用有上述油脂回流机构。优选地,还包括密封自润滑机构,密封自润滑机构包括甩油环,甩油环安装在密封孔内,且甩油环周向转动时其在密封孔一侧形成负压,从而将润滑油脂向一级齿轮、偏心齿轮输送,最后通过甩油环甩向一级齿轮、偏心齿轮上进行润滑。优选地,所述甩油环上设置有叶片、安装通孔,所述叶片至少有两个,且每两个叶片之间存在甩油间隙。优选地,所述甩油间隙内壁与甩油环轴线呈角度为α的倾斜角倾斜设置在甩油环侧壁上。优选地,α的取值在5-15°之间。优选地,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电机第一离合齿、第二离合齿、动力轴、工作头、偏心轮,所述工作头、第二离合齿分别固定在动力轴两端;所述第一离合齿与伞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伞齿轮安装在轴体上,轴体上还安装有一级齿轮,且轴体与主体可转动装配;所述一级齿轮与转子轴齿啮合传动,所述转子轴齿与偏心齿轮啮合传动,所述转子轴齿设置在输出轴上,输出轴通过电机驱使而周向转动;所述输出轴与深沟球轴承的内圈装配固定,深沟球轴承的外圈与主体装配,所述输出轴在转子轴齿与深沟球轴承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甩油环;所述甩油环、深沟球轴承均安装在密封孔内;所述偏心齿轮上偏心安装有偏心轮。优选地,电动工具为冲击钻,连接件与动力轴内部密封、可轴向上滑动装配,且动力轴内部还与动力活塞密封、可轴向上滑动装配;所述动力活塞与冲击杆一端贴合,所述内套、工作头内侧安装有安装筒,安装筒内部中空且用于与钻头夹紧端卡紧装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现有条件仅增加一个简单零件,使沉积的润滑油脂能够流向齿轮啮合面,增强齿轮等寿命、节省润滑油脂用量。本技术利用现有条件仅增加几个简单零件,就能使沉积的润滑油脂能够流动起来,并流向需要润滑的关键部位,从而增加摩擦易损零件(齿轮等)寿命,进而有效提高整机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F1处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甩油环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一的甩油环结构示意图(侧面视图,左视图)。图7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二中增压轮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C-C剖视图。图12是实施例二中增压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包括主体300,所述主体300上设置有电机第一离合齿311、第二离合齿312、动力轴320、工作头330、偏心轮340,所述工作头330、第二离合齿312分别固定在动力轴320两端,所述第二离合齿312与第一离合齿311可以分离或啮合,从而切断或传递动能;所述第一离合齿311与伞齿轮250啮合传动,所述伞齿轮250安装在轴体350上,轴体350上还安装有一级齿轮231,且轴体350与主体300可转动装配;所述一级齿轮231与转子轴齿240啮合传动,所述转子轴齿240与偏心齿轮232啮合传动,所述转子轴齿240设置在输出轴111上,输出轴111通过电机110驱使而周向转动;所述输出轴111与深沟球轴承210的内圈装配固定,深沟球轴承210的外圈与主体300装配,所述输出轴111在转子轴齿240与深沟球轴承210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甩油环220;所述甩油环220上设置有叶片221、安装通孔223,所述叶片221至少有两个,且每两个叶片221之间存在甩油间隙222,所述偏心齿轮232上偏心安装有偏心轮340,所述偏心轮340用于在转动时不断推动第一离心齿311向第二离心齿312往复线性移动,从而驱动动力轴周向转动。偏心齿轮232、偏心轮340均套装在偏心轴360上,偏心轮340通过驱动杆410与连接件420装配,连接件420固定在第一离合齿轮311上,从而当偏心轮340周向转动时,会驱动第一离合齿轮31往复移动。所述甩油环220、深沟球轴承210均安装在密封孔301内,使用时,输出轴驱动甩油环220周向转动,润滑油脂在甩油间隙222向心并在甩油环轴向向上流动,从而将甩向密封孔301内且向下流动的润滑油脂向上(反向)提升,然后经由甩油环220顶部甩向转子轴齿240分别与一级齿轮231、偏心齿轮232啮合处,从而将润滑油脂分别甩向转子轴齿240分别与一级齿轮231、偏心齿轮232啮合处,对一级齿轮231、偏心齿轮232进行润滑。优选地,所述甩油间隙222内壁与甩油环220轴线呈角度为α的倾斜角倾斜设置在甩油环220侧壁上,α的取值在5-15°之间。所述甩油环220在图1俯视图方向上和转子轴齿240分别与一级齿轮231、偏心齿轮232啮合处重叠,而且在甩油环220与密封孔301之间形成类似风扇,从而从对润滑油脂形成向上的提升力。实施例二参见图7-图12,实际使用时,工作头330有时会往下倾斜或树脂使用,这就会导致用于润滑输出轴111、偏心轮340、一级齿轮2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增压轮、回流管,所述增压轮套装、固定在动力轴上,动力轴装入保护套的内套内,且增压轮将内套分割为两部分;/n所述回流管一端与增压轮靠近工作头一端的内套连通、另一端与输出轴、偏心轮、一级齿轮部分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增压轮、回流管,所述增压轮套装、固定在动力轴上,动力轴装入保护套的内套内,且增压轮将内套分割为两部分;
所述回流管一端与增压轮靠近工作头一端的内套连通、另一端与输出轴、偏心轮、一级齿轮部分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回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增压轮上设置有增压叶片、增压安装孔,所述增压叶片至少有两个,且两个增压叶片之间形成斜槽,所述斜槽内侧与增压轮轴线之间形成倾斜角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脂回流机构,其特征是:倾斜角β取值在10-30°之间。


4.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是:应用有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油脂回流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还包括密封自润滑机构,密封自润滑机构包括甩油环,甩油环安装在密封孔内,且甩油环周向转动时其在密封孔一侧形成负压,从而将润滑油脂向一级齿轮、偏心齿轮输送,最后通过甩油环甩向一级齿轮、偏心齿轮上进行润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是:所述甩油环上设置有叶片、安装通孔,所述叶片至少有两个,且每两个叶片之间存在甩油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岳马国刚
申请(专利权)人:锐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锐奇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