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595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固设在所述机架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一排的下滚筋模,所述下滚筋模在动力组件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产生转动和扭动两种运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可相对所述下滚筋模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滚筋模,所述上滚筋模与所述下滚筋模相互配合将位于两者之间的工件滚压出呈波浪形的滚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该装置结构紧凑,工作稳定,滚筋位置准确,滚筋处无划伤,节拍快,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物力,可完成从自动上料‑定位‑波浪形滚筋成型‑下料的全自动化生产,能兼容多种型号。

Wave shaped rolling bar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滚筋成型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滚筋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一项工艺,传统的细长轴滚筋工艺采用的滚筋机是利用单边不对称加工挤压使工件成型,如此容易导致工件弯曲。如果要保证工件的同心度必须在滚筋处理后增加校正工序,从而增加了加工成本。目前对零件进行滚筋主要采用滚筋机,利用两个滚筋轮对产品表面进行挤压,以滚出和滚筋轮一样规格的网纹和直纹,其中两个滚筋轮是偏心轮,在轴距一定的情况下,旋转的同时就会产生距离的变化,俗称一张一合的运动。目前,市场上用于打印机、复印机的轴,为了满足需要,往往需要在轴的前端通过设定的花轮滚压出花纹。具体的是人工手持轴,并靠近花轮,以将在轴前端加工出设定的花纹,如此操作,不易控制滚压的力度,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较高,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开发出一种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的适用于给轴滚筋的滚筋机的供料装置是人们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固设在所述机架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一排的下滚筋模,所述下滚筋模在动力组件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产生转动和扭动两种运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可相对所述下滚筋模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滚筋模,所述上滚筋模与所述下滚筋模相互配合将位于两者之间的工件滚压出呈波浪形的滚筋。优选的,所述下滚筋模包括球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所述球面的直径大于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有一框形的下支撑件跨设在所述平面上,所述下支撑件与所述下滚筋模的平面之间为通过枢轴连接以使所述下滚筋模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绕枢轴点产生第一方向转动。优选的,所述下支撑件包括一个支座及相对垂直设置的两个凸耳,所述凸耳与所述下滚筋模的平面之间枢轴连接。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至少通过固定块枢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传动皮带与电动马达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下滚筋模的任一一侧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下滚筋模之间相互摩擦配合。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至少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下支撑件的底部贯穿所述固定板设有的转轴,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进而同时带动所述下支撑件和下滚筋模同时产生第二方向扭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上滚筋模通过可转动的上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滚筋模可在所述下滚筋模在作用力下与其同步转动。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一上罩,所述上罩上设有与所述下滚筋模数量和位置设置相同的开口,所述下滚筋模始终有部分突出于所述上罩的上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该装置结构紧凑,工作稳定,滚筋位置准确,滚筋处无划伤,节拍快,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物力,可完成从自动上料-定位-波浪形滚筋成型-下料的全自动化生产,能兼容多种型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第一方向的立体图,此时去除上滚筋模;图2:本技术第二方向的立体图,此时,去除上罩和上滚筋模;图3: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固定板2。当然,所述固定板2也可以采用其他输送机的部分框架来代替,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不做过多赘述。所述固定板2的上方设有一排的下滚筋模3,所述下滚筋模3采用的是整体球体结构。具体的,所述下滚筋模3包括球面3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32,所述球面31的直径大于两个平面32之间的距离,有一框形的下支撑件33跨设在所述平面32上,所述下支撑件33包括一个支座331及相对垂直设置的两个凸耳332,所述凸耳332与所述下滚筋模3的平面32之间枢轴连接。所述下支撑件33与所述下滚筋模3的平面32之间为通过枢轴连接以使所述下滚筋模3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绕枢轴点产生第一方向转动。所述动力组件5至少通过固定块51枢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上的传动轴52,所述传动轴52通过传动皮带53与电动马达54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52位于所述下滚筋模3的任一一侧且所述传动轴52与所述下滚筋模3之间相互摩擦配合。球体式下滚筋模3与传动轴52之间通过摩擦转动,降低了工作噪音,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驱动组件6至少包括伺服电机61,所述下支撑件33的底部贯穿所述固定板2设有的转轴62,所述伺服电机61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转轴62转动,进而同时带动所述下支撑件33和下滚筋模3同时产生第二方向扭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一上罩21,所述上罩21上设有与所述下滚筋模3数量和位置设置相同的开口22,所述下滚筋模3始终有部分突出于所述上罩21的上表面。所述上罩21起到一个保护作用,仅仅只有下滚筋模3球体部分露出于所述上罩6之外,进一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工件上的杂物被缠绕的问题产生。本技术中,所述上滚筋模4通过可转动的上支撑件4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在压力下,所述上滚筋模4可在所述下滚筋模3在作用力下与其同步扭动,实现对所述工件上滚压出波浪形的滚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上方设有一排的下滚筋模(3),所述下滚筋模(3)在动力组件(5)和驱动组件(6)的驱动下产生转动和扭动两种运动;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可相对所述下滚筋模(3)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滚筋模(4),所述上滚筋模(4)与所述下滚筋模(3)相互配合将位于两者之间的工件滚压出呈波浪形的滚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上方设有一排的下滚筋模(3),所述下滚筋模(3)在动力组件(5)和驱动组件(6)的驱动下产生转动和扭动两种运动;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可相对所述下滚筋模(3)上下移动且可转动的上滚筋模(4),所述上滚筋模(4)与所述下滚筋模(3)相互配合将位于两者之间的工件滚压出呈波浪形的滚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滚筋模(3)包括球面(3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32),所述球面(31)的直径大于两个平面(32)之间的距离,有一框形的下支撑件(33)跨设在所述平面(32)上,所述下支撑件(33)与所述下滚筋模(3)的平面(32)之间为通过枢轴连接以使所述下滚筋模(3)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绕枢轴点产生第一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件(33)包括一个支座(331)及相对垂直设置的两个凸耳(332),所述凸耳(332)与所述下滚筋模(3)的平面(32)之间枢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浪形滚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俊彪严丁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贵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