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484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冲渣池两端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水平设置有X向导轨,X向导轨上架设有横梁,横梁上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Y向导轨,横梁上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滚轮、风机和水气分离筒,以及竖直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与集气罩固连,集气罩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通道连接口,排气通道连接口与耐热波纹管的一端连通,波纹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风机的出风口与水气分离筒的进风口连通。通过设置X向导轨、Y向导轨和液压缸,可以满足集气罩在空间内移动,根据水淬废气具体情况来移动集气罩,灵活操作,适应性强,能够很好的达到处理废气的目的。

A waste gas treatment device for water quenching sl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炼钢厂需要将高温液态渣放入冷水池冷却,然后用抓斗将废渣从池内转出。水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水蒸汽及少量粉尘的烟气,形成白色的水雾弥散在冲渣池周围空间。水淬渣过程产生的废气对环境、设备、安全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湿度、高温度废气对周边设备腐蚀严重。(2)导致周边车间能见度低,抓渣人员操作困难,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不便。(3)由于炉渣温度很高,大约在1000℃左右,放入冲渣池后,在产生大量蒸汽的同时,会夹杂带出部分灰尘,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冲渣池水也会随着水蒸气流失掉。因此,需要不断地向冲渣池补充新水,造成很大的水资源浪费。所以有必要对液态渣水淬过程废气进行收集处理,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对此,中国专利CN102350142B,名称为一种用于液态渣水淬过程中废气收集处理的装置及方法,废气被移动式集气罩收集,经过移动排气管、固定排气管,被螺旋雾化喷头喷出的雾化水降温混凝后送入洗涤风机,进行降温处理后以30m/s流速进入水气分离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冷凝水及粉尘沿筒壁向下运动,进行分离净化,净化后的洁净空气通过排气筒排空,冷凝水及粉尘经筒体底部排污管排放,将分离出来的污水送入澄清池内进行澄清,然后进行二次利用。但是该专利的集气罩只能在一个方向上移动,适应性差;且该专利中集气罩与冲渣池大小相同,体积庞大,重量重、中部缺少支撑,导致结构稳定相差;另外,该专利的集气罩不能升降,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解决现有集气罩只能在一个方向上移动,体积庞大,重量重、中部缺少支撑,导致结构稳定相差;且集气罩不能升降,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冲渣池两端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水平设置有X向导轨,两个X向导轨平行设置,且等高,两个X向导轨上架设有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每个第一滚轮分别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X向导轨上,横梁上安装有驱动第一滚轮的第一电机;横梁上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Y向导轨,X向导轨与Y向导轨垂直设置,横梁上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滚轮、风机和水气分离筒,以及竖直设置的液压缸;其中,第二支架通过第二滚轮活动式卡设在Y向导轨上,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滚轮;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与集气罩固连,集气罩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通道连接口,排气通道连接口与耐热波纹管的一端连通,波纹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风机的出风口与水气分离筒的进风口连通,水气分离筒的出风口与排气筒连通,水气分离筒的与排污管连通。车间并排设置有多个冲渣池,第一支架沿冲渣池宽度方向布置,且两个第一支架位于冲渣池的两端,每个第一支架的长度大于多个冲渣池宽度的之和。使用该装置进行废气处理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启动第一电机,驱动横梁沿X向导轨移动,使横梁位于带处理废气的某个冲渣池正上方;然后启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支架,带动风机、水气分离筒,以及集气罩沿Y向导轨移动,使集气罩位于废气上方;然后启动通过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带动集气罩向下移动,使集气罩能够罩在因水淬炉渣而差生的废气正上方。开启风机,废气被集气罩收集然后进入波纹管,然后经风机降温处理后,进入水气分离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净化,其中冷凝水和粉尘沿筒壁向下流动,净化后的洁净空气通过气筒排空。冷凝水和粉尘经筒底的排污管排出,并对分离出来的污水进行澄清,然后再流入冲渣池中循环利用。通过设置X向导轨、Y向导轨和液压缸,可以满足集气罩在空间内移动,根据水淬废气具体情况来移动集气罩,灵活操作,适应性强,能够很好的达到处理废气的目的。集气罩的尺寸小于冲渣池尺寸,机构稳定性好,且节约成本。通过设置波纹管,排气管道随着液压缸的活塞杆升、降进行伸、缩,保证排气管道不会被折断。进一步改进,所述X向导轨和Y向导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防止横梁移动到第一支架端部时第一滚轮与X向导轨脱离,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腰型孔,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长腰型孔设置,结构合理,防止活塞杆与其他部件干涉;同时,减轻横梁的重量,降低能耗。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气罩和波纹管由不锈钢材质制成,防腐性能好,延长使用寿命。集气罩呈倒置的漏斗状。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架,集气罩设置在第三支架上。通过增加第三支架,防止活塞杆与集气罩直接连接时,在活塞杆的升降过程中,活塞杆与集气罩的连接处被损坏而影响集气效果。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第二支架固连,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第三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直线轴承,且直线轴承套设在导向杆上,导向杆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平行设置。通过设置导向杆,在活塞杆伸、缩过程中,第三支架和集气罩沿导向杆上下移动,防止晃动,提高结构稳定性。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速度控制精确,转矩速度特性很硬,效率高,发热少,低噪音,方便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来分别实现横梁、第二支架的往复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X向导轨、Y向导轨和液压缸,可以满足集气罩在空间内移动,根据水淬废气具体情况来移动集气罩,灵活操作,适应性强,能够很好的达到处理废气的目的。通过,集气罩的尺寸小于冲渣池尺寸,机构稳定性好,且节约成本。通过设置波纹管,排气管道随着液压缸的活塞杆升、降进行伸、缩,保证排气管道不会被折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风机和水气分离筒的结构图。图4为集气罩和风机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冲渣池两端的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上水平设置有X向导轨2,两个X向导轨2平行设置,且等高,两个X向导轨上架设有横梁4,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每个第一滚轮分别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X向导轨2上,横梁上安装有驱动第一滚轮的第一电机3;横梁4上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Y向导轨5,X向导轨2与Y向导轨5垂直设置,横梁4上设置有第二支架6,第二支架6上设置有第二电机13、第二滚轮、风机8和水气分离筒15,以及竖直设置的液压缸7;其中,第二支架6通过第二滚轮活动式卡设在Y向导轨5上,第二电机13用于驱动第二滚轮。所述液压缸7的活塞杆下端与集气罩9固连,集气罩9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通道连接口,排气通道连接口与耐热波纹管11的一端连通,波纹管11的另一端与风机8的进风口连通,风机8的出风口与水气分离筒15的进风口连通,水气分离筒15的出风口与排气筒151连通,水气分离筒15的与排污管152连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冲渣池两端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水平设置有X向导轨,两个X向导轨平行设置,且等高,两个X向导轨上架设有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每个第一滚轮分别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X向导轨上,横梁上安装有驱动第一滚轮的第一电机;横梁上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Y向导轨,X向导轨与Y向导轨垂直设置,横梁上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滚轮、风机和水气分离筒,以及竖直设置的液压缸;其中,第二支架通过第二滚轮活动式卡设在Y向导轨上,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滚轮;/n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与集气罩固连,集气罩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通道连接口,排气通道连接口与耐热波纹管的一端连通,波纹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风机的出风口与水气分离筒的进风口连通,水气分离筒的出风口与排气筒连通,水气分离筒的与排污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冲渣池两端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水平设置有X向导轨,两个X向导轨平行设置,且等高,两个X向导轨上架设有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每个第一滚轮分别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X向导轨上,横梁上安装有驱动第一滚轮的第一电机;横梁上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Y向导轨,X向导轨与Y向导轨垂直设置,横梁上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滚轮、风机和水气分离筒,以及竖直设置的液压缸;其中,第二支架通过第二滚轮活动式卡设在Y向导轨上,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滚轮;
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与集气罩固连,集气罩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通道连接口,排气通道连接口与耐热波纹管的一端连通,波纹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风机的出风口与水气分离筒的进风口连通,水气分离筒的出风口与排气筒连通,水气分离筒的与排污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淬炉渣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涵王振宇姚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伯尔莱恩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