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32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自动摇床,包括床头架和床框,所述床头架设置在床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所述床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后支撑杆,该前、后支撑杆之间设有起背床架,该起背床架包括背部床架、坐部床架及腿部床架,所述背部床架和腿部床架相对坐部床架可上、下转动,所述床框内设有支撑框架、摇摆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固设于支撑框架上,所述摇摆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该摇摆结构与起背床架的左端中底部、右端中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背部床架的顶面、坐部床架的顶面及腿部床架的顶面均平齐时背部床架的底面与后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腿部床架的底面与前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所述起背床架除底部外其外周包覆有床垫。

An automatic sh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摇床
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自动摇床。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床就在我们的日常家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一款精美别致的床,不止是你舒适睡眠的保证,也是你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床的种类款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床的使用功能数分,可分为单用床和两用床,单用床:主要用于睡卧的床;两用床:能满足坐、卧两用的床。当前,常见的两用床为起背床,其床架可分为背部床架、坐部床架及腿部床架,所述背部床架和腿部床架相对坐部床架可上、下转动,以满足人们的坐、卧需求。虽然现有的起背床可以满足人们的坐、卧需求,但是其功能相对较为单一,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休闲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自动摇床,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起背床功能单一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摇床,包括床头架和床框,所述床头架设置在床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所述床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杆、后支撑杆,该前、后支撑杆之间设有起背床架,该起背床架包括背部床架、坐部床架及腿部床架,所述背部床架和腿部床架相对坐部床架可上、下转动,所述床框内设有支撑框架、摇摆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固设于支撑框架上,所述摇摆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该摇摆结构与起背床架的左端中底部、右端中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背部床架的顶面、坐部床架的顶面及腿部床架的顶面均平齐时背部床架的底面与后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腿部床架的底面与前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所述起背床架除底部外其外周包覆有床垫,所述支撑框架的宽度与床框的内部宽度相当,所述起背床架的长度小于床框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底框、左吊杆以及右吊杆,该左吊杆、右吊杆在侧视方向上均呈“︹”形,该左、右吊杆分别设于支撑底框的左、右部,该左、右吊杆的前端之间和后端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杆;所述摇摆机构包括两左摇摆杆、两右摇摆杆、左底杆、右底杆、前支杆、后支杆、两左连杆以及两右连杆,所述两左摇摆杆、两右摇摆杆均前、后地布置,该两左摇摆杆的顶部与左吊杆的横向部分铰接,该两左摇摆杆的底部与左底杆铰接,所述两右摇摆杆的顶部与右吊杆的横向部分铰接,该两右摇摆杆的底部与右底杆铰接,所述左底杆、右底杆均位于支撑底框的下方,所述前支杆设于左底杆的前端顶面和右底杆的前端顶面之间,所述后支杆设于左底杆的后端顶面和右底杆的后端顶面之间,所述两左连杆和两右连杆均前、后地布置,所述两左连杆均呈“┓”形,所述两右连杆均呈“┏”形,所述两左连杆的底部分别与前支杆的左部顶面、后支杆的左部顶面连接,该两左连杆的左部与一左横杆连接,所述两右连杆的底部分别与前支杆的右部顶面、后支杆的右部顶面连接,该两右连杆的右部与一右横杆连接,所述起背床架的左侧、右侧分别设有左侧杆、右侧杆,所述背部床架及腿部床架的左端与左侧杆铰接,所述坐部床架的左端与左侧杆固定连接,所述背部床架及腿部床架的右端与右侧杆铰接,所述坐部床架的右端与右侧杆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杆的底部与左横杆的顶部连接,所述右侧杆的底部与右横杆的顶部连接,所述左侧杆、右侧杆和床框之间具有摇摆空间。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框内设有两前、后布置的安装杆,该两安装杆上均设有锁定杆,所述两左连杆和两右连杆中,排列在前的左连杆和右连杆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排列在后的左连杆和右连杆之间设有第三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和第三加强杆之间设有第四加强杆,该第四加强杆位于锁定杆的右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座、设于固定座内的前线圈绕线筒和后线圈绕线筒以及移动铁杆,所述前线圈绕线筒的后侧面和后线圈绕线筒的前侧面分别设有前轴座和后轴座,所述移动铁杆的前端依次穿过前轴座和前线圈绕线筒,所述移动铁杆的后端依次穿过后轴座和后线圈绕线筒,所述前线圈绕线筒和后线圈绕线筒的外周均绕设有线圈,所述第四加强杆的左侧面固设有侧板,该侧板的左侧面设有竖直的滑槽,所述移动铁杆的中部设有轴杆,该轴杆的左端设有与滑槽相适配的轴承,该轴承位于滑槽内,所述固定座与两安装杆上的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前线圈绕线筒和后线圈绕线筒上的线圈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床框的左部顶面、右部顶面分别开设有左凹槽、右凹槽,所述左侧杆、右侧杆分别位于左凹槽、右凹槽内,该左凹槽、右凹槽的长度分别大于左侧杆、右侧杆的长度,所述左凹槽、右凹槽形成所述摇摆空间,所述前支撑杆、后支撑杆设于床框内。更进一步的,所述床框的左部顶面设有前、后布置的左前放置槽、左后放置槽,该床框的右部顶面设有前、后布置的右前放置槽、右后放置槽,所述前支撑杆设于左前放置槽和右前放置槽之间,所述后支撑杆设于左后放置槽和右后放置槽之间,所述前支撑杆的顶部和后支撑杆的顶面高于床框的顶面,且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高于床框的部分的高度大于左侧杆、右侧杆的高度。更进一步的,所述床框的底部设有四根第一支撑腿,所述支撑底框的底部设有四根第二支撑腿,所述四根第一支撑腿的底面与四根第二支撑腿的底面平齐。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在背部床架的顶面、坐部床架的顶面及腿部床架的顶面均平齐时的状态下,由于背部床架的底面与后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腿部床架的底面与前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在不启动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当人们躺在起背床上时,背部床架与后支撑杆之间、腿部床架与前支撑杆之间均具有摩擦力,加之人体的重力以增加摩擦力,此时起背床架不会移动,起背床可作为普通的床使用,供人们躺下休息。当背部床架与后支撑杆分离、腿部床架与前支撑杆分离,比如背部床架和腿部床架均相对坐部床架向上转动时,此时驱动机构可通过摇摆机构带动整个起背床前、后摇摆,这样人们坐在起背床上时可享受摇摆带来的乐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2为图1去掉床垫后的结构图。图3为图2去掉床头架和床框后的结构图。图4为图3去掉起背床架后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驱动机构和侧板的连接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驱动机构去掉部分固定座后的连接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起背床架向上转动后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起背床架向上转动后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自动摇床,包括床头架1和床框2,所述床头架1设置在床框2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所述床框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杆21、后支撑杆22,该前支撑杆21、后支撑杆22之间设有起背床架3。所述起背床架包括背部床架31、坐部床架32及腿部床架33,所述背部床架31和腿部床架33相对坐部床架32可上、下转动,所述床框2内设有支撑框架4、摇摆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固设于支撑框架4上。所述摇摆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该摇摆结构与起背床架3的左端中底部、右端中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背部床架31的顶面、坐部床架32的顶面及腿部床架33的顶面均平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摇床,包括床头架和床框,所述床头架设置在床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杆、后支撑杆,该前、后支撑杆之间设有起背床架,该起背床架包括背部床架、坐部床架及腿部床架,所述背部床架和腿部床架相对坐部床架可上、下转动,所述床框内设有支撑框架、摇摆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固设于支撑框架上,所述摇摆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该摇摆结构与起背床架的左端中底部、右端中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背部床架的顶面、坐部床架的顶面及腿部床架的顶面均平齐时背部床架的底面与后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腿部床架的底面与前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所述起背床架除底部外其外周包覆有床垫,所述支撑框架的宽度与床框的内部宽度相当,所述起背床架的长度小于床框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摇床,包括床头架和床框,所述床头架设置在床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杆、后支撑杆,该前、后支撑杆之间设有起背床架,该起背床架包括背部床架、坐部床架及腿部床架,所述背部床架和腿部床架相对坐部床架可上、下转动,所述床框内设有支撑框架、摇摆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固设于支撑框架上,所述摇摆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该摇摆结构与起背床架的左端中底部、右端中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背部床架的顶面、坐部床架的顶面及腿部床架的顶面均平齐时背部床架的底面与后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腿部床架的底面与前支撑杆的顶面相抵触,所述起背床架除底部外其外周包覆有床垫,所述支撑框架的宽度与床框的内部宽度相当,所述起背床架的长度小于床框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底框、左吊杆以及右吊杆,该左吊杆、右吊杆在侧视方向上均呈“︹”形,该左、右吊杆分别设于支撑底框的左、右部,该左、右吊杆的前端之间和后端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杆;所述摇摆机构包括两左摇摆杆、两右摇摆杆、左底杆、右底杆、前支杆、后支杆、两左连杆以及两右连杆,所述两左摇摆杆、两右摇摆杆均前、后地布置,该两左摇摆杆的顶部与左吊杆的横向部分铰接,该两左摇摆杆的底部与左底杆铰接,所述两右摇摆杆的顶部与右吊杆的横向部分铰接,该两右摇摆杆的底部与右底杆铰接,所述左底杆、右底杆均位于支撑底框的下方,所述前支杆设于左底杆的前端顶面和右底杆的前端顶面之间,所述后支杆设于左底杆的后端顶面和右底杆的后端顶面之间,所述两左连杆和两右连杆均前、后地布置,所述两左连杆均呈“┓”形,所述两右连杆均呈“┏”形,所述两左连杆的底部分别与前支杆的左部顶面、后支杆的左部顶面连接,该两左连杆的左部与一左横杆连接,所述两右连杆的底部分别与前支杆的右部顶面、后支杆的右部顶面连接,该两右连杆的右部与一右横杆连接,所述起背床架的左侧、右侧分别设有左侧杆、右侧杆,所述背部床架及腿部床架的左端与左侧杆铰接,所述坐部床架的左端与左侧杆固定连接,所述背部床架及腿部床架的右端与右侧杆铰接,所述坐部床架的右端与右侧杆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杆的底部与左横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宏
申请(专利权)人:抚州宏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