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笼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255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16
一种脱笼钩,包括第一组件和活动套设在该第一组件上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中设有活动的挂钩,该挂钩的下端设有勾子,该勾子置于第一组件下端的装配口中;所述第二组件活动时可解除挂钩勾住状态,所述挂钩的上部设有卡口,所述第一组件中设有可与弹性件相抵的可活动的卡件,所述卡件可卡入到卡口中使勾子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卡件的一端进入到装配口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笼钩,对笼子的取拿、脱卸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固定牢固,笼子脱卸效率高;同时设有卡件,可以方便的卡住挂钩使挂钩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

A kind of disengaging hoo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笼钩
本技术属于放笼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笼钩。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笼子在许多地方和场景中被使用到,且笼子的种类也各种各样,如鸟笼、宠物笼、装饰笼、用于捕蟹的蟹笼、用于捕鱼的鱼笼等。绝大多数的笼子都具有笼体和设于笼体上方的挂钩,该挂钩(脱笼钩)用于提拉携带笼子或将笼子悬挂固定在特定位置上,需要满足装配、拆卸方便的特点。蟹笼是水产捕捞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笼子,蟹笼的结构多样,如,公告号为CN2443597Y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海洋捕蟹笼,由框架、网罩、支撑条组成,其中支撑条均匀分布在框架的外周上;如,公布号为CN10172072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骨架为方形螺旋弹簧状结构的蟹笼,易于折叠,但放在水体中之后强度不高,容易变形;再如,公告号为CN2590372Y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圆柱状可折叠的蟹笼,结构简单。现有技术中的挂钩结构简单,尤其是对于蟹笼、鱼笼这些工具性的笼子,挂钩一般都有钢丝缠绕形成,用手直接取拿舒适感很差,且放置笼子时比较麻烦和不便,效率低,因此需要设计一些专用的脱笼钩来实现笼子的取拿和脱钩,脱钩后将其放置到需要的位置。此外,申请人在使用现有的脱笼钩过程中发现,目前一些弹簧弹力驱动的脱笼钩中,勾子始终受到弹簧力有保持闭合的趋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手用力才能使勾子保持在打开的状态,比较费事,不便于装配。因此,针对该问题,申请人在脱笼钩的结构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笼钩,对笼子的取拿、脱卸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固定牢固,且勾子可以自动处于打开状态,使用时更加方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脱笼钩,包括第一组件和活动套设在该第一组件上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中设有活动的挂钩,该挂钩的下端设有勾子,该勾子置于第一组件下端的装配口中;所述第二组件活动时可解除挂钩勾住状态,所述挂钩的上部设有卡口,所述第一组件中设有可与弹性件相抵的可活动的卡件,所述卡件可卡入到卡口中使勾子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卡件的一端进入到装配口中。现有技术中的脱笼钩中,通过可以相对滑移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实现勾子的勾住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的转换,且一旦外部力(人手)撤去之后,勾子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保持在勾住状态,因此当需要勾子长时间打开时就很麻烦,需要人手一直用力才行。本申请中,在第一组件中设置了卡件,可以卡住挂钩使勾子处于打开状态,不需要人手用力操作,十分方便,且卡件的卡住状态可以方便的接触。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挂钩转动设于第一组件中,该挂钩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位于转动轴心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组件上移时挤压挂钩上端的凸出部并使挂钩转动,该转动可解除挂钩的勾住状态;所述挂钩与第二弹性件相抵,该第二弹性件使挂钩处于勾住状态。该结构为第二组件移动时挂钩上勾子的勾住状态和打开状态,操作方便。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卡件上部与弹性件相抵,卡件下部的弯折部置于装配口中且位于勾子的内侧,卡件下部的弯折部可被物件挤压使卡件向上移动并离开卡口。该结构中,使用时,将绳子放入到装配口中且挤压卡件后,卡件上移并离开卡口,使挂钩转动并使勾子勾住绳子,实现装配。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卡件为弯折的条状结构,该卡件的上下两端分别均具有弯折部,结构简单。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卡件的上端的弯折部置于第一组件上的上滑槽中,卡件下端的弯折部穿过第一组件上的下滑槽后伸入到装配口中,该结构中,上下滑槽用于对卡件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和导向,稳定性高。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挂钩为板件,挂钩中的中部设有用于装配的转轴孔,挂钩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向相反方向凸出形成凸出部和勾子,一体件,制造成本低。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组件对应与装配口的位置设有缺口,装配时不会与置于装配口中的绳子发生干涉。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设有防止两者脱离的限位结构。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为配合的导向件、导向槽结构,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脱笼钩,对笼子的取拿、脱卸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固定牢固,笼子脱卸效率高;同时设有卡件,可以方便的卡住挂钩使挂钩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脱笼钩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脱笼钩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一组件的立体图一。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一组件的立体图二。图5为本技术中的第一组件的立体图三。图6为本技术中的第一组件的立体图四。图7为本技术中的第二组件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脱笼钩的剖视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的挂钩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中的卡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示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性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至图10,本技术中涉及的一种脱笼钩,包括第一组件1和活动套设在该第一组件1上的第二组件2,其中第二组件2具有中空腔21,用于装配第一组件1;第一组件1的上端设有通孔11,用于穿绳。具体结构如下。所述第一组件1中设有活动的挂钩3,该挂钩3的下端设有勾子32,该勾子32置于第一组件1下端的装配口12中。具体的,所述挂钩3转动设于第一组件1中,该挂钩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位于转动轴心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组件2上移时挤压挂钩3上端的凸出部31并使挂钩3转动,该转动可解除挂钩3的勾住状态;所述挂钩3与第二弹性件37相抵,该第二弹性件37使挂钩3处于勾住状态。本申请中,所述挂钩3为板件,挂钩3中的中部设有用于装配的转轴孔33,第一组件1中设有对应的转轴,挂钩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向相反方向凸出形成凸出部31和勾子32,勾子32伸入到装配口12中,凸出部31从第一组件1侧部的槽口13中伸出,使用时该凸出部31与第二组件2上的斜面29接触并互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组件1中设有可与弹性件47(如弹簧)相抵的可活动的卡件4,所述卡件4可卡入到卡口34中使勾子3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卡件4的一端进入到装配口1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笼钩,包括第一组件(1)和活动套设在该第一组件(1)上的第二组件(2),所述第一组件(1)中设有活动的挂钩(3),该挂钩(3)的下端设有勾子(32),该勾子(32)置于第一组件(1)下端的装配口(12)中;所述第二组件(2)活动时可解除挂钩(3)勾住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3)的上部设有卡口(34),所述第一组件(1)中设有可与弹性件(47)相抵的可活动的卡件(4),所述卡件(4)可卡入到卡口(34)中使勾子(3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卡件(4)的一端进入到装配口(1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笼钩,包括第一组件(1)和活动套设在该第一组件(1)上的第二组件(2),所述第一组件(1)中设有活动的挂钩(3),该挂钩(3)的下端设有勾子(32),该勾子(32)置于第一组件(1)下端的装配口(12)中;所述第二组件(2)活动时可解除挂钩(3)勾住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3)的上部设有卡口(34),所述第一组件(1)中设有可与弹性件(47)相抵的可活动的卡件(4),所述卡件(4)可卡入到卡口(34)中使勾子(3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卡件(4)的一端进入到装配口(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3)转动设于第一组件(1)中,该挂钩(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位于转动轴心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组件(2)上移时挤压挂钩(3)上端的凸出部(31)并使挂钩(3)转动,该转动可解除挂钩(3)的勾住状态;所述挂钩(3)与第二弹性件(37)相抵,该第二弹性件(37)使挂钩(3)处于勾住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笼钩,其特征在于,卡件(4)上部与弹性件(47)相抵,卡件(4)下部的弯折部置于装配口(12)中且位于勾子(32)的内侧,卡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刚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宏刚弹簧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