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鱼运输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253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增氧管和排水口,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位置均匀排布有多个增氧管,在所述箱体内部、位于所述增氧管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一硬质隔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圆孔,所述隔板的下方位置通过支撑架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箱体底部位置,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箱体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箱体侧壁上开设有放鱼口,所述放鱼口位置固定连接有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面、效果好,能够将鱼和排水增氧管分开,使鱼箱里的粪便、粘液和污物分离下沉到底部,换水时随水流排除,不会造成水质污染,且不会造成一些小型鱼类逃出。

A kind of live fish transport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鱼运输箱
本技术涉及养殖运输
,具体为一种活鱼运输箱。
技术介绍
活鱼运输一直是养殖业的难题之一,因为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活鱼死亡的情形,造成了经济损失;在经过长途运输后,鱼儿也会状态不佳,影响鱼的品质。为解决这一问题,活鱼运输都是在水里通入氧气,增加水的含氧量,从而提高鱼类运输过程的成活率。但是,传统的增氧方式都是通过气泵及气管向水中压入气体,此种增氧方式存在下述弊端:由于在水里通入氧气后,氧气管道很容易被鱼堵塞,且一些带硬刺的鱼类容易造成氧气管的扎伤,也会造成鱼体表擦伤的危险;另外,鱼的粪便、粘液等污物混在水中,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造成鱼类成活率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活鱼运输箱,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将鱼类与氧气管分开,使鱼箱内的粪便、粘液等污物分离下沉到底部,在换水时随水排出,不会造成水质的污染,有利于鱼类成活率的提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增氧管和排水口,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位置均匀排布有多个增氧管,在所述箱体内部、位于所述增氧管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一硬质隔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圆孔,所述隔板的下方位置通过支撑架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箱体底部位置,位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箱体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箱体侧壁上开设有放鱼口,所述放鱼口位置固定连接有软管。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水口和放鱼口的位置上均安装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箱体底部之间的距离为8-10cm。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厚度为0.3-0.5cm。进一步的,所述隔板材质为PP板或PVC板。进一步的,所述圆孔的直径为3-5mm,所述隔板上相邻两个圆孔的中心距为4-6mm。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的直径为3英寸。进一步的,所述软管的长度为1.3-1.6m。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面、效果好,能够将鱼和排水增氧管分开,使鱼箱里的粪便、粘液和污物分离下沉到底部,换水时随水流排除,不会造成水质污染,且不会造成一些小型鱼类逃出;鱼箱内铺上一层隔板后,整个箱内壁光滑,不会造成鱼体表擦伤,也不会造成有些带硬刺的鱼类对氧气管的扎伤,捞鱼时用抄网很容易捞到鱼,不会被氧气管及附属设施挂住,也不会造成鱼藏匿到氧气管缝隙间难以捞出,特别是小个体鱼类和带硬刺的鱼类;在需要一次性放出鱼时只要将软管放下连接到鱼池,拉起放鱼口的闸阀,就可使整个箱体内的鱼全部顺水流放出,不会造成鱼体的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隔板;3、支撑架;4、圆孔;5、增氧管;6、排水口;7、阀门;8、软管;9、放鱼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1、增氧管5和排水口6,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部位置均匀排布有多个增氧管5,在所述箱体1内部、位于所述增氧管5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一材质为PVC的隔板2,所述隔板2与箱体1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述隔板2厚度为0.3cm,所述隔板2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直径为3mm的圆孔4,相邻两个圆孔4之间的间距为5mm,所述隔板2的下方位置通过支撑架3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箱体1底部位置,位于所述隔板2下方的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直径为3英寸的排水口6,位于所述隔板2上方的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放鱼口9,所述放鱼口9位置固定连接有软管8,软管8长度为1.5m,在所述排水口6和放鱼口9的位置上均安装有阀门7,该阀门7为球阀或者其他种类的阀门7。工作原理:增氧管5设置在箱体1底部,增氧管5的末端贯穿箱体1且连接有氧气泵,其中,在增氧管5与箱体1之间的部位设置密封胶,以防该部位产生漏水;在运输中,氧气泵产生的氧气进入增氧管5,从增氧管5进入水中,给鱼类供氧,鱼类活动区域位于隔板2上方位置,不会与增氧管5产生接触,也就不会造成增氧管5出口堵塞的问题,鱼类在水中产生的粪便、粘液等污物经过圆孔4落入箱体1底部位置,使得污物与隔板2上方的水分离,有利于上方鱼类活动区域的水质改善,降低鱼的死亡率;在放水时,开启位于排水口6位置的阀门7,水连同水中的污物可以一同被排出到箱体1外部;在放鱼时,将软管8外端连接鱼池,开启放鱼口9位置的阀门7,鱼类就可以从箱体1通过软管8进入鱼池,达到放鱼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1)、增氧管(5)和排水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部位置均匀排布有多个增氧管(5),在所述箱体(1)内部、位于所述增氧管(5)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一硬质隔板(2),所述隔板(2)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圆孔(4),所述隔板(2)的下方位置通过支撑架(3)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箱体(1)底部位置,位于所述隔板(2)下方的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6),位于所述隔板(2)上方的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放鱼口(9),所述放鱼口(9)位置固定连接有软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1)、增氧管(5)和排水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部位置均匀排布有多个增氧管(5),在所述箱体(1)内部、位于所述增氧管(5)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一硬质隔板(2),所述隔板(2)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圆孔(4),所述隔板(2)的下方位置通过支撑架(3)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箱体(1)底部位置,位于所述隔板(2)下方的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6),位于所述隔板(2)上方的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放鱼口(9),所述放鱼口(9)位置固定连接有软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鱼运输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口(6)和放鱼口(9)的位置上均安装有阀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山黄晋舒旗林邓俊强佘洪王鑫丁瑶何兴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圣达水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