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13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包括风扇,用于给供电装置散热;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外接市电转换成负载用电;电源生成单元,耦接到电源转换电路和风扇之间,向风扇供电,提供给风扇的驱动电压随着风扇发出的反向电压和电源转换电路提供电压的改变改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的电源供应装置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用以驱动风扇所需的风扇驱动电压仅需从顺向式变换电路中即可获取,此风扇驱动电压又会随着顺向式变换电路的负载变化改变,即无需再额外设计一个独立对应的控制线路以驱动装设于电源供应装置的风扇,此举将可降低电源供应装置整体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风扇可视为一个固定负载,故可于功率开关关闭时对变压器进行消磁。

A power supply device with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负载驱动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的是,目前计算机装置(computerdevice)内部零件(例如CPU)及/或装置(例如供电装置(powersupply))上都安装有散热装置(例如散热片、风扇...等),而在这些散热装置中,风扇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零件,因为它可将计算机装置内部零件及/或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在计算机装置壳体之外,从而保证计算机装置系统能够正常地运作,不受高温影响。供电装置为中用以驱动风扇的风扇驱动电压(fandrivingvoltage)是由独立且对应的控制线路(controlcircuit)所提供,且控制线路利用具有负温度系数(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NTC)的热敏电阻(thermistor)来感测供电装置的发热情况,并且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来调整风扇驱动电压。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用来驱动装设在供电装置上风扇的方式必须额外设计一个独立,并用于风扇的控制线路,不但在生产中造成工作量的增加,也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其无需再额外设计一个独立且对应于风扇的控制线路来驱动散热风扇,藉以改善/解决
技术介绍
所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包括:风扇,用于给供电装置散热;顺向式变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具有一次侧、第一二次侧以及第二二次侧,其中所述一次侧的异名端用以接收输入电压;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所述一次侧的同名端,其第二端耦接至一接地电位,而其控制端则用以接收一控制信号;第一电源生成单元,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用以反应于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一次侧与所述第一二次侧的第一圈数比而产生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生成单元,耦接所述第二二次侧,用以反应于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一次侧与所述第二二次侧的第二圈数比而产生第二电源;电源生成电路模块,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所述第二电源生成单元以及所述风扇,并根据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反向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源而产生风扇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风扇,其中,所述风扇的驱动电压根据所述反向电压及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确定。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源生成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异名端;第二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负极则耦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齐纳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负极则耦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感,其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而其第二端则用以产生并输出所述第一电源;第一电容,其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其中,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异名端上的电压为所述反向电压。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源生成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的第一输出级,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源稳压,以输出为第一稳压电源。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稳压电源为+5V。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源生成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二二次侧的异名端;第四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二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负极则耦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齐纳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二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负极则耦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电感,其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而其第二端则用以产生并输出所述第二电源;第二电容,其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所述第二二次侧的同名端。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源生成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的第二输出级,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源稳压,以输出为第二稳压电源。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稳压电源为+3.3V。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感与第二电感相互耦合。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生成单元包括:第五二极管,其负极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异名端;第三电容,其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而其第二端则耦接至所述接地电位;第四电容,其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而其第二端则耦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其中,跨在所述第四电容两端的电压为所述风扇驱动电压。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变压器还具有第三二次侧;所述顺向式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三电源生成单元,耦接所述第三二次侧,并根据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一次侧和所述第三二次侧的第三圈数比产生一第三电源和一第四电源。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的电源供应装置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且其用以驱动风扇所需的风扇驱动电压仅需从顺向式变换电路中即可获取,而此风扇驱动电压又会随着顺向式变换电路的负载变化(即,小负载或大负载)而改变。如此一来,即无需再额外设计一个独立且对应的控制线路以驱动装设于电源供应装置的风扇,而此举将可降低电源供应装置整体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风扇可视为一个固定负载,故而可于功率开关关闭时对变压器进行消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源供应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实施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源供应装置的示意图,而图2为图1的实施方式示意图。请合并参照图1与图2,电源供应装置10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forward-based),且其可以包括:风扇(fan)101、顺向式变换电路(forwardpowerconversioncircuit)103(即电源转换电路),以及电源生成单元(fanpowergeneratingunit)105。风扇101用于对连动负载式电源模块10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源进行散热作业。顺向式变换电路103用为负载20(load,例如计算机系统,但并不限制于此)提供电力。电源生成单元105耦接于风扇101与顺向式变换电路103之间。电源生成单元105用于根据顺向式变换电路103所产生的部分电力来为风扇101提供风扇驱动电压Vfan。更清楚来说,顺向式变换电路103可以包括:变压器(transformer)T、(N型)功率开关(powerswitch)Q、第一电源生成单元(powergeneratingunit)PG1、第二电源生成单元PG2、第三电源生成单元PG3,以及脉宽调变控制芯片209(pulsewidthmodulationcontrolchip,PWMcontrolchip)。变压器T具有一次侧(primarywinding)NP、第一二次侧(secondarywinding)NS1、第二二次侧NS2,以及第三二次侧NS3。其中,变压器T之一次侧NP的异名端(opposite-polarityterminal,即未打点处)用以接收输入电压VIN。功率开关Q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T之一次侧的同名端(common-p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风扇,用于给供电装置散热;/n顺向式变换电路,包括:/n变压器,具有一次侧、第一二次侧以及第二二次侧,其中所述一次侧的异名端用以接收输入电压;/n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所述一次侧的同名端,其第二端耦接至一接地电位,而其控制端则用以接收一控制信号;/n第一电源生成单元,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用以反应于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一次侧与所述第一二次侧的第一圈数比而产生第一电源;/n第二电源生成单元,耦接所述第二二次侧,用以反应于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一次侧与所述第二二次侧的第二圈数比而产生第二电源;/n电源生成电路模块,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所述第二电源生成单元以及所述风扇,并根据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反向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源而产生风扇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风扇,/n其中,所述风扇的驱动电压根据所述反向电压及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确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用于给供电装置散热;
顺向式变换电路,包括:
变压器,具有一次侧、第一二次侧以及第二二次侧,其中所述一次侧的异名端用以接收输入电压;
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所述一次侧的同名端,其第二端耦接至一接地电位,而其控制端则用以接收一控制信号;
第一电源生成单元,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用以反应于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一次侧与所述第一二次侧的第一圈数比而产生第一电源;
第二电源生成单元,耦接所述第二二次侧,用以反应于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一次侧与所述第二二次侧的第二圈数比而产生第二电源;
电源生成电路模块,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所述第二电源生成单元以及所述风扇,并根据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反向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源而产生风扇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风扇,
其中,所述风扇的驱动电压根据所述反向电压及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生成单元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异名端;
第二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负极则耦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第一齐纳二极管,其正极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负极则耦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第一电感,其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而其第二端则用以产生并输出所述第一电源;
第一电容,其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而其第二端则耦接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其中,所述第一二次侧的异名端上的电压为所述反向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生成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的第一输出级,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源稳压,以输出为第一稳压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风扇的供电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辉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