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二宗专利>正文

手机手感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10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机手感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和充电线,还包括放线盘,所述充电插头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感识别凸块,所述充电线两端的接头上均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充电线中部设置在放线盘内、两端伸出放线盘,所述放线盘转动连接有可放置手机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放线盘之间设置有固定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识别充电线的正反面、便于支撑手机。

Mobile phone touch 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机手感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具体涉及手机手感充电器。
技术介绍
手机已经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通信工具,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与手机搭配必不可少的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插头和充电线,充电线一端为USB大接头、与充电插头连接,另一端为小接头连接至手机的充电接口。但是手机在充电前插接充电线时,常因为充电线两端接头的外形结构无法直接分辨正反,而导致需要多次试插,甚至损坏充电线插头或者手机的充电接口,尤其是对于视力不佳的人群或者光线弱的环境下。而且多数手机的充电插口在手机的下部,在进行充电时,常用的手机支架下端直接折弯支撑,当支架直接放置与桌面上时,便没有了放置充电线接头的空间,对手机在充电时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充电线正反不易识别而损坏充电器或者手机充电接口、充电时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机手感充电器,方便识别充电线的正反面、便于支撑手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手机手感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和充电线,还包括放线盘,所述充电插头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感识别凸块,所述充电线两端的接头上均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充电线中部缠绕设置在放线盘内、两端伸出放线盘,所述放线盘转动连接有可放置手机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放线盘之间设置有固定卡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感识别凸块和第二手感识别凸块为文字或数字,第一手感识别凸块和第二手感识别凸块上涂覆有荧光层。进一步地,充电插头设置第一手感识别凸块的一侧与充电线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的一侧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与充电插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按压弹簧,所述按压弹簧与第二手感识别凸块连接,第二手感识别凸块的上端面设置有倾斜段、其远离充电插头的一端低于靠近充电插头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日”形结构,支架下部的水平段向前凸起并设置有多个通孔,支架两侧竖直段的后端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设置有三角架。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段铰接设置在支架竖直段的矩形凹槽内,支架竖直段的矩形凹槽内部上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凸条,所述第三连接段通过凸条与支架竖直段的矩形凹槽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半球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放线盘中心部位通过立柱与支架转动连接,支架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为匚形结构,固定卡扣一端与支架铰接,放线盘的外端面设置有多个与固定卡扣另一端相匹配的插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充电插头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感识别凸块,所述充电线两端的接头上均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便于识别充电线及充电插头的正反,避免在插接时出错,同时避免损坏充电插头、充电线及手机充电接头;第一手感识别凸块和第二手感识别凸块为文字或数字,第一手感识别凸块和第二手感识别凸块上涂覆有荧光层,增加了识别的趣味性,或在光线弱的情况下也便于识别;第二手感识别凸块通过按压弹簧设置在充电线的凹槽内,其远离充电插头的一端低于靠近充电插头的一端,不仅便于识别,也避免第二手感识别凸块在按压时对人手指的挤压力度,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支架两侧竖直段的后端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设置有三角架,通过三角架的第一连接段的立起,为充电线接头留出空间,通过三段连接段的组合,可调节支撑角度,并在非支撑使用状态下,放入矩形凹槽内,避免占用空间,同时也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机手感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充电线、按压弹簧与第二手感识别凸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三角架扣合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充电插头,2为充电线,201为按压弹簧,3为第一手感识别凸块,4为第二手感识别凸块,5为放线盘,6为支架,7为固定卡扣,8为三角架,801为第一连接段,802为第二连接段,803为第三连接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横向”、“竖向”、“正”、“反”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手机手感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1和充电线2,还包括放线盘5,所述充电插头1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所述充电线2两端的接头上均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充电线2中部设置在放线盘5内、两端伸出放线盘5,所述放线盘5转动连接有可放置手机的支架6,所述支架6与放线盘5之间设置有固定卡扣7。所述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和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为文字或数字,文字或数字增加了在使用时的趣味性,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和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上涂覆有荧光层,荧光层吸收各种光和热,转换成光能储存,然后在黑暗中自动发光,通过吸收各种可见光实现发光功能,并可循环使用,在光线弱的环境下也便于识别接头的正反,避免接头插反损坏充电器或者手机。充电插头1设置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的一侧与充电线2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的一侧相对应。所述充电线2与充电插头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按压弹簧201,所述按压弹簧201与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连接,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的上端面设置有倾斜段、其远离充电插头1的一端低于靠近充电插头1的一端,不仅便于识别,也避免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在按压时对人手指的挤压力度,提高使用的舒适。所述支架6为“日”形结构,支架6下部的水平段向前凸起并设置有多个通孔,支架6两侧竖直段的后端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设置有三角架8。所述三角架8包括第一连接段801、第二连接段802和第三连接段803,所述第二连接段8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801和第三连接段803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段801铰接设置在支架6竖直段的矩形凹槽内,支架6竖直段的矩形凹槽内部上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凸条,所述第三连接段803通过凸条与支架6竖直段的矩形凹槽卡接,所述第一连接段801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段802和第三连接段803的长度,实现三段连接段与支架7形成可进行变形的四边形结构,并对支架6进行支撑。所述第二连接段802的两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半球状结构,在三角架8收起时,将第三连接段803扣入支架6竖直段的矩形凹槽内,使第二连接段802处于三角架8的最外层、并通过第二连接段802两侧的半球状结构进行卡接固定。具体的,所述放线盘5为中空的盘状结构、中心部位设置有旋转轮,旋转轮中心部位设置有弹簧、外部缠绕充电线2,充电线2的两端的接口自放线盘5伸出。放线盘5中心部位通过立柱与支架6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机手感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1)和充电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线盘(5),所述充电插头(1)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所述充电线(2)两端的接头上均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充电线(2)中部缠绕设置在放线盘(5)内、两端伸出放线盘(5),所述放线盘(5)转动连接有可放置手机的支架(6),所述支架(6)与放线盘(5)之间设置有固定卡扣(7)。/n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机手感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1)和充电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线盘(5),所述充电插头(1)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所述充电线(2)两端的接头上均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充电线(2)中部缠绕设置在放线盘(5)内、两端伸出放线盘(5),所述放线盘(5)转动连接有可放置手机的支架(6),所述支架(6)与放线盘(5)之间设置有固定卡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手感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和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为文字或数字,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和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上涂覆有荧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手感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充电插头(1)设置第一手感识别凸块(3)的一侧与充电线(2)设置有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的一侧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手感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2)与充电插头(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按压弹簧(201),所述按压弹簧(201)与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连接,第二手感识别凸块(4)的上端面设置有倾斜段、其远离充电插头(1)的一端低于靠近充电插头(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手感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为“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二宗马斐柯
申请(专利权)人:马二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