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结构及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05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结构及可穿戴设备,充电结构包括下壳以及用于与所述充电针电连接的充电端子,下壳底面贯穿设置与充电端子同轴设置的通孔,还包括固定于下壳底面的支架,其固定设置有充电端子;滑块,其位于充电端子与通孔之间,其固定端通过弹性件固定于支架内部,其活动端封堵通孔;充电针插入通孔过程中挤压滑块活动端,使其从所述通孔处移开,充电针伸入通孔实现与充电端子电接触;充电针移出过程中,滑块活动端沿弹性件回弹方向移动以封堵通孔,实现对充电端子的遮挡。实施该实施例,能够避免充电端子被汗液电解腐蚀。

Charging structure and wearabl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收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关注,特别是佩戴在腕部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现有技术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通常采用Pogopin充电技术进行充电,即将内置于主体内部的充电端子与外部充电座上的充电针(即pogopin)电接触,以实现充电,现有技术采用充电针与充电端子电接触以实现充电。由于充电端子一直裸露在空气中,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几率很大,导致充电端子上很容易沾上大量汗液,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端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加速腐蚀速度,导致充电端子极易被腐蚀。为此,可以通过选用耐电解腐蚀的材质作为充电端子使用,但是,该种材质价格较为昂贵,无法大面积推广。由上述方案可知,如何通过设计一款充电端子的保护结构来防止充电端子受到汗液的腐蚀,以实现充电端子的有效防护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结构及可穿戴设备,能够从结构上防止充电端子受到汗液的腐蚀,实现了对充电端子的有效隔离和防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结构,包括下壳以及用于与充电针电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下壳底面贯穿设置与所述充电端子同轴设置的通孔,还包括:支架,其固定于所述下壳底面,其固定设置有所述充电端子;滑块,其位于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通孔之间,其固定端通过弹性件固定于所述支架内部,其活动端封堵所述通孔;所述充电针插入所述通孔过程中挤压所述滑块活动端,使其从所述通孔处移开,所述充电针伸入所述通孔实现与所述充电端子电接触;所述充电针移出过程中,所述滑块活动端沿所述弹性件回弹方向移动以封堵所述通孔,实现对所述充电端子的遮挡。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充电端子长度方向设置且向所述下壳内侧凸出的凸台,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凸台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滑块,所述滑块固定端通过弹性件固定在所述凸台侧壁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台侧壁沿所述支架长度方向设置导向柱,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向柱、弹性件和滑块均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凸台侧壁,所述通孔设置于两所述导向柱的对称轴线方向上;两所述弹性件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柱上,两所述滑块固定于对应的弹性件端部。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所述充电针相对的面设置导向曲面。优选的,所述凸台的两所述导向柱的间隙位置处设置支架槽孔,且所述支架槽孔贯穿所述凸台设置,所述充电端子固定在所述支架槽孔内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架槽孔内壁设置密封槽,所述充电端子靠近所述支架外壁的一侧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槽与所述充电端子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固定。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下壳底面。优选的,所述滑块采用硅胶材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结构:一方面,该充电结构只有其与充电座配合使用进行充电时,充电端子才会因充电端子与充电针的电接触以外露,但始终不会与人体皮肤接触,因此,该种充电结构对充电端子实现了有效地防护,降低了充电端子被腐蚀的概率,提高了充电端子充电的可靠性,延长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智能手表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下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下壳内部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沿垂直于下壳表面方向充电端子隐藏状态结构图;图5为图4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沿垂直于下壳表表面方向充电端子充电状态结构图;图7为图6局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支架背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壳,2、弹簧,3、滑块,4、容纳槽,5、磁铁,6、充电端子,7、支架,8、充电座,9、充电针,4-1、心率透镜,4-2、通孔,6-1、密封圈,7-1、凸台,7-2,支架槽孔,7-3、导向柱,7-2-1、密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以智能手表为例对充电结构进行说明。实施例一:一种充电结构,包括下壳1以及用于与充电针9电连接的充电端子6,下壳1底面贯穿设置与充电端子6同轴设置的通孔4-2,还包括:支架7,其固定于下壳1底面,其固定设置有所述充电端子6;滑块3,其位于充电端子6与通孔4-2之间,其固定端通过弹性件固定于支架7内部,其活动端封堵通孔4-2;充电针9插入通孔4-2过程中挤压滑块3活动端,使其从通孔4-2处移开,充电针9伸入通孔4-2实现与充电端子6电接触;充电针9移出过程中,滑块3活动端沿弹性件回弹方向移动以封堵通孔4-2,实现对充电端子6的遮挡。其中,滑块3固定端指其与弹性件连接的一端,滑块3活动端指其背离弹性件的一端。滑块3固定端可通过弹性件固定在支架7内部侧壁上,或者在下壳1底面固定设置L型定位凸起,弹性件套设在L型定位凸起上,滑块3固定端通过弹性件固定在L型定位凸起上。由于该实施例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器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占用下壳内部空间,为此,在下壳1外凸设置容纳槽4,支架7设置在容纳槽4中,支架7固定在容纳槽4的内壁上。其中,容纳槽4的深度根据支架7的深度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以不对智能手表的其他功能有干扰为目的,心率透镜4-1位于下壳1的中部且数量为四个,为了不对智能手表的心率检测功能造成干扰,将支架、弹性件和滑块设置于心率透镜4-1的两侧。从消费者角度来观察产品外观,充电端子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其外露的结构,而是巧妙地将其用滑块遮挡起来,只有在充电状态下,滑块活动端被弹性件的弹性力的带动进而不会通孔造成遮挡,实现充电端子的外露。如图7和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支架7一方面用于固定弹性件;另一方面其用于固定充电端子6。为了固定弹性件,支架7包括沿垂直于充电端子6长度方向设置且向下壳1内侧凸出的凸台7-1,弹性件一端抵靠在凸台7-1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结构,包括下壳(1)以及用于与充电针(9)电连接的充电端子(6),所述下壳(1)底面贯穿设置与所述充电端子(6)同轴设置的通孔(4-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支架(7),其固定于所述下壳(1)底面,其固定设置有所述充电端子(6);/n滑块(3),其位于所述充电端子(6)与所述通孔(4-2)之间,其固定端通过弹性件固定于所述支架(7)内部,其活动端封堵所述通孔(4-2);/n所述充电针(9)插入所述通孔(4-2)过程中挤压所述滑块(3)活动端,使其从所述通孔(4-2)处移开,所述充电针(9)伸入所述通孔(4-2)实现与所述充电端子(6)电接触;/n所述充电针(9)移出过程中,所述滑块(3)活动端沿所述弹性件回弹方向移动以封堵所述通孔(4-2),实现对所述充电端子(6)的遮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结构,包括下壳(1)以及用于与充电针(9)电连接的充电端子(6),所述下壳(1)底面贯穿设置与所述充电端子(6)同轴设置的通孔(4-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7),其固定于所述下壳(1)底面,其固定设置有所述充电端子(6);
滑块(3),其位于所述充电端子(6)与所述通孔(4-2)之间,其固定端通过弹性件固定于所述支架(7)内部,其活动端封堵所述通孔(4-2);
所述充电针(9)插入所述通孔(4-2)过程中挤压所述滑块(3)活动端,使其从所述通孔(4-2)处移开,所述充电针(9)伸入所述通孔(4-2)实现与所述充电端子(6)电接触;
所述充电针(9)移出过程中,所述滑块(3)活动端沿所述弹性件回弹方向移动以封堵所述通孔(4-2),实现对所述充电端子(6)的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充电端子(6)长度方向设置且向所述下壳(1)内侧凸出的凸台(7-1),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凸台(7-1)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滑块(3),所述滑块(3)固定端通过弹性件固定在所述凸台(7-1)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7-1)侧壁沿所述支架(7)长度方向设置导向柱(7-3),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7-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宇王会刚刘袆凡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