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连接器母端、充电连接器公端及充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04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器母端、充电连接器公端及充电连接器组件,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充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和信号连接孔、第一插针、第二插针和信号连接端;当第一插针与第一插接孔连接时,无论充电连接器公端与充电连接器母端正接或者反接时,均能够有一个第二插接孔与第二插针连接,从而能够保证电源形成完整回路,任意一组信号连接孔能够与信号连接端连接,实现了电连接器的正反插,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充放电连接器进行连接时效率低下,防呆卡槽的设计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降低了防呆要求。

Charging connector female, charging connector male and charging connecto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连接器母端、充电连接器公端及充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连接器母端、充电连接器公端及充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用于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它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针对电池充放电连接器而言,本领域的电池充放电连接器需要通过公母端连接器进行连接,因此公母端连接器的连接只能采用固定的安装方式,为了防止正反接口插错,还需要设计防呆卡槽,以便在装配时候防止正负极装错,导致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充放电连接器进行连接时效率低下,而且防呆卡槽也会造成电连接器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充电连接器母端、充电连接器公端及充电连接器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充放电连接器进行连接时效率低下,防呆卡槽的设计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器母端,包括信号连接孔、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中心的第一插接孔,以及以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具有一个正极插针和一个负极插针、且该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位于中心的充电连接器公端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第二插接孔中的其中一个的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具有一个正极插针/负极插针和两个负极插针/正极插针、且该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位于中心的充电连接器公端连接;所述信号连接孔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路板;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通过所述电路板短接;当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均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的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通过所述电路板短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的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的短接处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的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连接,以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的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和所述第一插接孔内的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形成回路。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母端壳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母端壳体内部,且所述母端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和信号连接孔均位于所述连接凹槽内。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器公端,用于与上述的充电连接器母端配合,包括信号连接端、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的中心,所述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插针为正极插针/负极插针,所述第二插针为负极插针/正极插针,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用于与具有位于充电连接器母端中心的第一插接孔,以及以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的充电连接器母端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插针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插针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的中心,第二插针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插针以所述第一插针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一插针为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两个所述第二插针为负极插针/正极插针,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用于与具有位于充电连接器母端中心的第一插接孔,以及以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第二插接孔中的其中一个的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的充电连接器母端连接;所述信号连接端能够与任意一组所述信号连接孔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插针为两个时,两个所述第二插针短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插针的短接处与所述第一插针连接,以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插针和所述第一插针形成回路。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的材料为黄铜,且所述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的外部设置有镀金层。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公端壳体;所述公端壳体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第一插针、第二插针和信号连接端均位于所述连接凸起内,所述公端壳体通过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的连接凹槽插接,以使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能够与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起的外圆套设有密封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充电连接器母端和充电连接器公端;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包括信号连接孔、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中心的第一插接孔,以及以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插接孔;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包括信号连接端、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所述第一插针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的中心,所述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插针为正极插针/负极插针,所述第二插针为负极插针/正极插针,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第二插接孔中的其中一个的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所述第一插针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插针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的中心,第二插针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插针以所述第一插针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一插针为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两个所述第二插针为负极插针/正极插针,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连接;所述信号连接孔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信号连接端能够与任意一组所述信号连接孔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连接端设置为弹簧针,且所述弹簧针设置有多个;任意一组所述信号连接孔的数量与所述弹簧针的数量一一对应,以使多个所述弹簧针分别插设于任意一组内的多个所述信号连接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器母端,包括: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和信号连接孔;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器公端,包括:第一插针、第二插针和信号连接端;通过充电连接器母端和充电连接器公端配合连接形成所述的充电连接器组件;具体地,第二插接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插接孔可以均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也可以在两个第二插接孔中的其中一个的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根据充电连接器母端不同形式,对应的设置有不同配对的充电连接器公端,具体地,当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均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此时第一插针位于充电连接器公端的中心,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分别设置有一个,且第一插针为正极插针,第二插针为负极插针,当第一插针与第一插接孔连接时,无论充电连接器公端与充电连接器母端正接或者反接时,均能够有一个第二插接孔内负极导通件与第二插针连接,从而能够保证电源形成完整回路。或者,当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均设置有正极导通件,此时第一插针位于充电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连接孔、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中心的第一插接孔,以及以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插接孔;/n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具有一个正极插针和一个负极插针、且该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位于中心的充电连接器公端连接;/n或者,/n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第二插接孔中的其中一个的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具有一个正极插针/负极插针和两个负极插针/正极插针、且该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位于中心的充电连接器公端连接;/n所述信号连接孔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呈中心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连接孔、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中心的第一插接孔,以及以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插接孔;
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具有一个正极插针和一个负极插针、且该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位于中心的充电连接器公端连接;
或者,
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第二插接孔中的其中一个的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所述充电连接器母端用于与具有一个正极插针/负极插针和两个负极插针/正极插针、且该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位于中心的充电连接器公端连接;
所述信号连接孔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呈中心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
两组所述信号连接孔通过所述电路板短接;
当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均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的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通过所述电路板短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的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的短接处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的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连接,以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的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和所述第一插接孔内的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形成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母端壳体;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母端壳体内部,且所述母端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和信号连接孔均位于所述连接凹槽内。


4.一种充电连接器公端,用于与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器母端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连接端、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
所述第一插针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的中心,所述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插针为正极插针/负极插针,所述第二插针为负极插针/正极插针,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用于与具有位于充电连接器母端中心的第一插接孔,以及以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正极导通件/负极导通件,两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设置有负极导通件/正极导通件的充电连接器母端连接;
或者,
所述第一插针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插针位于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的中心,第二插针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插针以所述第一插针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一插针为正极插针/负极插针,两个所述第二插针为负极插针/正极插针,所述充电连接器公端用于与具有位于充电连接器母端中心的第一插接孔,以及以所述第一插接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君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