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防水封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01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防水封装,包括外壳和灌封胶,所述外壳包括环形槽和电缆引出管,所述电缆引出管沿所述环形槽的轴向部分伸入所述环形槽,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底端插入所述外壳内,插入部分外周壁与所述外壳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底端与所述外壳内部构成的空腔部分被所述灌封胶填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容纳小尺寸光电倍增管下部的外壳,其内填充有灌封胶,再在外部包覆密封层,缓冲对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直接作用,提高使用寿命,同时防水和隔离效果好,结构稳定,使得产品性能得到稳固。

Waterproof package of small size photomultipl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防水封装
本技术涉及光电倍增管的封装
,尤其是一种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防水封装。
技术介绍
光电倍增管是将微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真空电子器件。光电倍增管用在光学测量仪器和光谱分析仪器中。光电倍增管的稳定性是由器件本身特性、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管子在工作过程中输出不稳定的情况很多,主要有管内电极焊接不良、结构松动、阴极弹片接触不良、极间尖端放电、跳火等引起的跳跃性不稳现象,信号忽大忽小。传统的光电倍增管密封有如下缺陷:1.单层密封,失败率高;2.灌胶壳设计简单,只能通过引出口灌胶,这种方式排气困难,容易造成腔室内存在气泡,而且气泡位置不可控。3.对于外皮为难粘接材料的电缆(如HDPE,PTFE等)没有可靠的密封方式。为了保证密封的可靠性,信号引出电缆外皮只能选择容易粘接的材料,如PVC.PU等,在兼容性要求很高的实验中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防水封装,使得光电倍增管封装效果好,性能稳定。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防水封装,包括外壳、灌封胶和密封层,所述外壳包括环形槽和电缆引出管,所述电缆引出管沿所述环形槽的轴向部分伸入所述环形槽,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底端插入所述外壳内,插入部分外周壁与所述外壳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底端与所述外壳内部构成的空腔部分被所述灌封胶填充;所述密封层包覆部分所述外壳、部分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以及两者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密封层包括防水层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覆在所述防水层外。优选的,所述隔离层为热缩管层。优选的,靠近所述环形槽的所述电缆引出管内部填充有密封胶。优选的,远离所述环形槽的所述电缆引出管外包覆有注塑密封件。优选的,所述灌封胶填充在所述电缆引出管端口与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底端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设置容纳5英寸以下的小尺寸光电倍增管下部的外壳,其内填充有灌封胶,再在外部包覆密封层,缓冲对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直接作用,提高使用寿命,同时防水和隔离效果好,结构稳定,使得产品性能得到稳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小尺寸光电倍增管的防水封装的结构示意图;图示标记:1-1、环形槽;1-2、导线引出管;1-3、引流槽;2-1、灌封胶;2-2、灌封胶;3、气室;4-1、丁基橡胶;4-2、热缩套管;5、注塑密封件;6、引脚;7、线路板;8、电缆;9、小尺寸光电倍增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一种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的防水封装,包括外壳和灌封胶,所述外壳包括环形槽1-1和电缆8引出管,所述电缆8引出管沿所述环形槽1-1的轴向部分伸入所述环形槽1-1,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底端插入所述外壳内,插入部分外周壁与所述外壳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底端与所述外壳内部构成的空腔部分被所述灌封胶2-1填充。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架设在外壳上部内,再在外壳内填充灌封胶2-1,将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与外壳之间密封住,确保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防水性。尤其是灌封胶2-1填充在靠近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底端。在电缆8引出管部分伸入环形槽1-1中,便于导线的引出,同时便于在外壳内形成气室3,保证灌封胶2-1热胀冷缩的空间,并使包覆在线路板7周围的胶无气泡。防水封装还包括密封层,包覆部分所述外壳、部分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以及两者的连接处,即套设在外壳与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连接处的附近,对此处的防水密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具体的密封层包括防水层和隔离层,隔离层包覆在防水层外,防水层直接与外壳与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连接处的附近接触;其中隔离层为热缩管层。灌封胶2-1内埋设有与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连接的线路板7。线路板7直接固定在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的底端面上,由线路板7引出导线,导线由电缆8引出管导出封装结构外。为提高电缆8引出管内的导线的防水密封性,在靠近所述环形槽1-1的所述电缆8引出管内部填充有密封胶,即导线外壁与电缆8引出管内壁之间填充密封胶,使得防水性能增强。尤其在远离所述环形槽1-1的所述电缆8引出管外包覆有注塑密封件5,更使得产品的防水密封性增强。其中该处的密封胶为HDPE灌封胶2-2。外壳为ABS材质制成。对于外壳内部,灌封胶2-2填充在所述电缆8引出管端口与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底端之间,气室3为电缆8引出管伸入部分四周的环槽结构。本防水封装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电缆8穿过电缆8引出管,在低压注塑机上做低压注塑,然后从引出管上端注入灌封胶2-2,完成电缆8的密封;2、焊接电缆8至线路板7,再焊接线路板7至引脚6处,使得光电倍增管有了工作电压后启动工作,并把得到的电信号通过分压器与电缆8传输至电子学;3、外壳处于正立位,往里面注入适量灌封胶2-1;4、正立位状态时光电倍增管底端插入外壳内,插入部分外周壁与外壳内壁台阶处紧密配合,在接触面外侧缠绕胶带;5、翻转整个结构处于倒立位,使得灌封胶2-1沿着引流槽1-3往光电倍增管底端流动,欠缺的灌封胶2-1使得在电缆8引出管插入灌胶腔体周围形成气室3;6、在光电倍增管与外壳形成的圆柱形外侧包覆密封胶带,套上热缩管,用热风枪热缩,紧密固定。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双重密封,提高了可靠性;2.外壳内部有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的防水封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灌封胶和密封层,所述外壳包括环形槽(1-1)和电缆(8)引出管,所述电缆(8)引出管沿所述环形槽(1-1)的轴向部分伸入所述环形槽(1-1),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底端插入所述外壳内,插入部分外周壁与所述外壳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底端与所述外壳内部构成的空腔部分被所述灌封胶填充;所述密封层包覆部分所述外壳、部分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以及两者的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的防水封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灌封胶和密封层,所述外壳包括环形槽(1-1)和电缆(8)引出管,所述电缆(8)引出管沿所述环形槽(1-1)的轴向部分伸入所述环形槽(1-1),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底端插入所述外壳内,插入部分外周壁与所述外壳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底端与所述外壳内部构成的空腔部分被所述灌封胶填充;所述密封层包覆部分所述外壳、部分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以及两者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尺寸光电倍增管(9)的防水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防水层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覆在所述防水层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美杭何苗秦中华魏赛琦谢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