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动力调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594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气输配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驱动力调压器。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气口、出气口、阀口、阀杆、活阀、平衡膜、调节腔,所述的调节腔设置有中间隔离盘、带有上托盘的上膜、带有下托盘的下膜,上膜、中间隔离盘、下膜将调节腔分隔为第一调节腔、第二调节腔、第三调节腔、第四调节腔,第一调节腔设置有调压弹簧、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腔设置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信号管,第四调节腔设置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二信号管。该双驱动力调压器,上膜和下膜结构相同,将一套膜调节出气口压力,变为两套膜共同进行调节出气口压力,调节能力倍增,提高了调压器的流通能力。

Double drive power reg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驱动力调压器
本技术属于燃气输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驱动力调压器。
技术介绍
燃气调压器是专门适用于燃气输配系统中作为调压、稳压的燃气调压设备,广泛应用于燃气输配工程中。其作用是自动调节燃气出气口压力,使其稳定在某一压力范围,来满足用户要求的压力值,满足使用要求。当前使用的燃气调压器,其结构包括带有进气口、出气口和阀口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上膜片,上膜片上部设置有托盘、调压弹簧、调节杆和调节螺母,上膜片下部设置有与托盘相连接的阀杆,阀杆底端设置有与阀口相匹配的活阀,壳体内设置有与阀杆相连接的平衡膜片。调压器正常工作时,调压弹簧和进气口压力作用在平衡膜片和活阀上的力与出气口压力作用在上膜片的力达到平衡,阀杆静止,阀口处于正常打开状态。当出气口压力升高,出气口压力作用在上膜片的力加大,上膜片带动托盘向上移动压缩调压弹簧,托盘向上移动带动阀杆向上移动,阀杆带动平衡膜片和活阀向上移动,活阀与阀口间隙减小,减少气体通过量,使出气口压力减小恢复正常值,从而保持正常供气。当出气口压力降低,出气口压力作用在上膜片的力减小,上膜片带动托盘向下移动,调压弹簧弹伸,托盘向下移动带动阀杆向下移动,阀杆带动平衡膜片和活阀向下移动,活阀与阀口间隙加大,增加气体通过量,使出气口压力加大恢复正常值,从而保持正常供气。上述过程中,平衡膜片和活阀形成平衡,使进气口压力作用在活阀上的力被平衡膜片平衡掉,减少了进气口压力对燃气调压器调压性能的影响,提高了燃气调压器稳定性和流通能力。但是上膜片的调节能力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调节能力倍增的双驱动力调压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进气口、出气口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阀口、阀杆,阀杆底端设置有与阀口相匹配的活阀,壳体内设置有与阀杆相连接的平衡膜,壳体上端设置有调节腔,所述的调节腔设置有中间隔离盘,中间隔离盘上面设置有带有上托盘的上膜,中间隔离盘下面设置有带有下托盘的下膜,阀杆上部先与下托盘相连接,然后阀杆上部穿过中间隔离盘与上托盘相连接,上膜、中间隔离盘、下膜将调节腔分隔为第一调节腔、第二调节腔、第三调节腔、第四调节腔,第一调节腔设置有调压弹簧、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腔设置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信号管,第四调节腔设置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二信号管。本技术所提供的双驱动力调压器,平衡膜阻断进气口燃气对调节腔的影响,出气口燃气通过第一信号管到达第二调节腔,出气口燃气通过第二信号管到达第四调节腔。正常工作时,第二调节腔的燃气作用在上膜上向上的力、第四调节腔的燃气作用在下膜上向上的力与调压弹簧作用在上膜上向下的力达到平衡,阀杆静止,阀口处于正常打开状态。当出气口压力升高,第二调节腔的燃气作用在上膜上向上的力、第四调节腔的燃气作用在下膜上向上的力加大,上膜通过上托盘、下膜通过下托盘带动阀杆及平衡膜向上移动,调压弹簧被压缩,活阀与阀口间隙减小,燃气通过量减少,使出气口压力减小恢复正常值,从而保持正常供气。当出气口压力降低,第二调节腔的燃气作用在上膜上向上的力、第四调节腔的燃气作用在下膜上向上的力减小,调压弹簧弹伸,上膜通过上托盘、下膜通过下托盘带动阀杆及平衡膜向下移动,活阀与阀口间隙加大,燃气通过量增加,使出气口压力加大恢复正常值,从而保持正常供气。本技术所提供的双驱动力调压器,调节腔设置有中间隔离盘,中间隔离盘上面设置有带有上托盘的上膜,中间隔离盘下面设置有带有下托盘的下膜,上膜和下膜结构相同,将原来的一套上膜进行调节出气口压力,变为一套上膜、一套下膜共同进行调节出气口压力,也就是两套上膜共同进行调节出气口压力,调节能力倍增,从而大大减小了关闭压力,增加了调压弹簧的负载力和工作时的爆发力,极大提高了调压器的流通能力。双驱动力调压器与原来单驱动力调压器相比,在外观上变化不大,减小了占用空间,而流通能力却比单驱动力调压器增加了2-3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驱动力调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双驱动力调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双驱动力调压器包括壳体1,壳体1带有进气口2、出气口3,壳体1内设置有阀口4、阀杆5,阀杆5底端设置有与阀口4相匹配的活阀6,壳体1内设置有与阀杆5相连接的平衡膜7,壳体1上端设置有调节腔8,调节腔8设置有中间隔离盘9,中间隔离盘9上面设置有带有上托盘10的上膜11,中间隔离盘9下面设置有带有下托盘12的下膜13,阀杆5上部先与下托盘12相连接,然后阀杆5上部穿过中间隔离盘9与上托盘10相连接,上膜11、中间隔离盘9、下膜13将调节腔8分隔为第一调节腔81、第二调节腔82、第三调节腔83、第四调节腔84,第一调节腔81设置有调压弹簧14、调节螺杆15和调节螺母16,第二调节腔82设置有与出气口3相连接的第一信号管17,第四调节腔84设置有与出气口3相连接的第二信号管18。本技术所提供的双驱动力调压器,平衡膜7阻断进气口2燃气对调节腔8的影响,出气口3燃气通过第一信号管17到达第二调节腔82,出气口2燃气通过第二信号管18到达第四调节腔84。正常工作时,第二调节腔82的燃气作用在上膜11上向上的力、第四调节腔84的燃气作用在下膜13上向上的力与调压弹簧14作用在上膜11上向下的力达到平衡,阀杆5静止,阀口4处于正常打开状态。当出气口3压力升高,第二调节腔82的燃气作用在上膜11上向上的力、第四调节腔84的燃气作用在下膜13上向上的力加大,上膜11通过上托盘10、下膜13通过下托盘12带动阀杆5及平衡膜7向上移动,调压弹簧14被压缩,活阀6与阀口4间隙减小,燃气通过量减少,使出气口3压力减小恢复正常值,从而保持正常供气。当出气口3压力降低,第二调节腔82的燃气作用在上膜11上向上的力、第四调节腔84的燃气作用在下膜13上向上的力减小,调压弹簧14弹伸,上膜11通过上托盘10、下膜13通过下托盘12带动阀杆5及平衡膜7向下移动,活阀6与阀口4间隙加大,燃气通过量增加,使出气口3压力加大恢复正常值,从而保持正常供气。本技术所提供的双驱动力调压器,调节腔8设置有中间隔离盘9,中间隔离盘9上面设置有带有上托盘10的上膜11,中间隔离盘9下面设置有带有下托盘12的下膜13,上膜11和下膜13结构相同,将原来的一套上膜11进行调节出气口压力,变为一套上膜11、一套下膜13共同进行调节出气口3压力,也就是两套上膜11共同进行调节出气口3压力,调节能力倍增,从而大大减小了关闭压力,增加了调压弹簧14的负载力和工作时的爆发力,极大提高了调压器的流通能力。本技术所提供的双驱动力调压器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驱动力调压器,包括带有进气口、出气口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阀口、阀杆,阀杆底端设置有与阀口相匹配的活阀,壳体内设置有与阀杆相连接的平衡膜,壳体上端设置有调节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腔设置有中间隔离盘,中间隔离盘上面设置有带有上托盘的上膜,中间隔离盘下面设置有带有下托盘的下膜,阀杆上部先与下托盘相连接,然后阀杆上部穿过中间隔离盘与上托盘相连接,上膜、中间隔离盘、下膜将调节腔分隔为第一调节腔、第二调节腔、第三调节腔、第四调节腔,第一调节腔设置有调压弹簧、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腔设置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信号管,第四调节腔设置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二信号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驱动力调压器,包括带有进气口、出气口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阀口、阀杆,阀杆底端设置有与阀口相匹配的活阀,壳体内设置有与阀杆相连接的平衡膜,壳体上端设置有调节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腔设置有中间隔离盘,中间隔离盘上面设置有带有上托盘的上膜,中间隔离盘下面设置有带有下托盘的下膜,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李建东王国柱战豆豆武斌张斌苏振叶李新虎王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欧意诺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