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28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负载和用于为臭氧负载供电的电路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电路组件的电路安装槽和用于安装臭氧负载的负载安装槽,所述臭氧负载包括管体、处于管体两端的内电极以及设置在管体上外电极,负载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内电极穿过的开口槽,至少一个内电极上形成与开口槽配合用于防止内电极轴向移动的定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将电路与臭氧发生器分别安装在同一个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彻底解决了安装与使用过程中外力引起内电极移动,引起臭氧放电区域变化,甚至引发臭氧发生器或电路烧机的情形;同时在电路或臭氧负载出现异常时,更换方便。

Integrated ozon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发生装置是今年来引入加工业的一项卫生消毒技术,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臭氧的杀菌消毒特点,使其具备了在某些生产环节替代现行的紫外线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方法的优势,还能解决某些物品不能采用热消毒办法的问题,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但目前市场上的臭氧发生装置,臭氧发生器与电路组件都是分离式,造成在电路组件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另外安装臭氧发生器,造成安装麻烦,也不便于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将电路与臭氧发生器一体化安装,简单方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负载和用于为臭氧负载供电的电路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电路组件的电路安装槽和用于安装臭氧负载的负载安装槽,所述臭氧负载包括管体、处于管体两端的内电极以及设置在管体上外电极,负载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内电极穿过的开口槽,至少一个内电极上形成与开口槽配合用于防止内电极轴向移动的定位槽。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由设置在内电极上两个凸台形成。优选地,所述两个内电极中的一个内电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开口槽分为大开口槽和小开口槽,一个内电极上的定位槽与小开口槽配合,另一个内电极穿过大开口槽。优选地,所述负载安装槽内设有用于供外电极安装的螺栓柱。优选地,所述电路组件包括与外部电源的电源模块以及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将电源模块的电压转换为高压电的高压电模块,高压电模块通过高压线与臭氧负载的内电极和外电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电路安装槽设有用于供电源模块的电源线穿过的电源线槽。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内还设有连通电路安装槽和负载安装槽用于供高压电模块的高压线穿过的高压线通道。优选地,所述负载安装槽还配合有盖板。优选地,所述安装座顶部还设有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将电路与臭氧发生器分别安装在同一个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这种一体式的安装,彻底解决了安装与使用过程中外力引起内电极移动,引起臭氧放电区域变化,甚至引发臭氧发生器或电路烧机的情形;同时在电路或臭氧负载出现异常时,更换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中臭氧负载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中安装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图1至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该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负载10、用于为臭氧负载供电的电路组件20以及安装座30,安装座30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臭氧负载的负载安装槽31,安装座30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电路组件的电路安装槽32,所述臭氧负载10包括管体11、处于管体两端的内电极12以及设置在管体上外电极13,负载安装槽31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内电极穿过的开口槽311,至少一个内电极12上形成与开口槽311配合用于防止内电极轴向移动的定位槽121,这样在安装时将内电极12上定位槽121与开口槽311配合,彻底解决了安装与使用过程中外力引起内电极移动,引起臭氧放电区域变化,甚至引发管体11或电路烧机的情形。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槽121由设置在内电极12上两个凸台122形成,在定位槽121与开口槽311配合时,两个凸台122分别处于对应开口槽311的前后侧,防止内电极12的轴向移动。所述管体11采用石英材料制成。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两个内电极12中的一个内电极上设有定位槽121;所述开口槽311分为大开口槽3111和小开口槽3112,一个内电极上的定位槽121与小开口槽3112配合,另一个内电极12穿过大开口槽3111。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大开口槽3111为大弧形开口槽,其开口的宽度大于内电极的直径,所述小开口槽3112为小弧形开口槽,其开口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内电极的直径。为了防止一个内电极12在小开口槽3112内出现滚动现象,所述定位槽12的一对侧壁上形成一对接触平台与小开口槽3112的侧壁直接接触。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使臭氧负载10与电路组件2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防止臭氧负载1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路组件20,所述负载安装槽31内设有用于供外电极安装的螺栓柱312,在安装外电极13时,螺栓与螺栓柱312配合,使得管体11与负载安装槽31的槽底壁留有间隙,便于管体11的散热。所述外电极13为两个弧形散热片形成,管体11通过该外电极13安装在负载安装槽31内。所述负载安装槽31还配合有盖板313,用于盖合负载安装槽31。如图1所示,所述电路组件20包括与外部电源的电源模块21以及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将电源模块的电压转换为高压电的高压电模块22,高压电模块22通过高压线与臭氧负载10的内电极12和外电极13连接。所述电路安装槽32的一侧设有用于供电源模块的电源线穿过的电源线槽321。所述安装座30内还设有连通电路安装槽和负载安装槽用于供高压电模块的高压线穿过的高压线通道33,高压电模块22连接的高压线穿过高压线通道33与臭氧负载10的内电极12和外电极13连接,这样既能保护其在安装过程中不受刮损,还能防止两根高压线相互交叉缠绕引起的电路不良,更有利于降低辐射干扰。如图1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电路安装槽32内设有隔板3201,隔板3201将电路安装槽32划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电源模块21和高压电模块22安放在第一区内,高压线通道33处于第二区内,隔板3201上设有供高压线穿过的连通槽3202。该安装座30中的负载安装槽31与电路安装槽32可由去除材料形成,也可采用分隔板分隔形成。所述安装座30顶部还设有安装孔301;为了方便安装,安装座30顶部的四个边角形成安装台,每个安装台上设有安装孔301。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区别于市面上臭氧发生器负载灌封的方式,将臭氧负载10和电路组件20一体式安装在同一安装座30内,在出现问题时,该臭氧负载和电路组件易于安装和更换,假如单一臭氧负载破损,可以快速更换新的臭氧负载;假如单一电路组件出现烧机,可以快递更换新的电路组件,做到资源充分回收利用,更加环保。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且本技术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技术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技术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技术申请专利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负载和用于为臭氧负载供电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电路组件的电路安装槽和用于安装臭氧负载的负载安装槽,所述臭氧负载包括管体、处于管体两端的内电极以及设置在管体上外电极,负载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内电极穿过的开口槽,至少一个内电极上形成与开口槽配合用于防止内电极轴向移动的定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负载和用于为臭氧负载供电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电路组件的电路安装槽和用于安装臭氧负载的负载安装槽,所述臭氧负载包括管体、处于管体两端的内电极以及设置在管体上外电极,负载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内电极穿过的开口槽,至少一个内电极上形成与开口槽配合用于防止内电极轴向移动的定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由设置在内电极上两个凸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内电极中的一个内电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开口槽分为大开口槽和小开口槽,一个内电极上的定位槽与小开口槽配合,另一个内电极穿过大开口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亮李曼婷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诺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