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可卸式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076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厢可卸式货箱,包括立方体结构的货箱主体、安装在货箱主体外部的货箱导向底架以及安装在货箱主体底部的支腿总成,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运输状态时,货箱支腿总成和滑梯总成均处于收回状态。从卸载状态到运输状态过程中,首先车厢可卸式货车通过货箱导向底架总成中货箱导轨将货箱初步装载到车上,通过货箱定位轴套、货箱锁紧机构以及防撞块将货箱先定位再固定在车厢可卸式货箱上。货箱支腿总成处于工作状态时、支腿固定杆将货箱外支腿与支腿固定杆定位孔相连接形成“三角形”状、支腿旋转锁紧插销将支腿旋转轴与支腿旋转轴套锁死;当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卸载状态时,滑梯总成中滑梯踏板通过滑梯导轨可以伸出便于货物装卸;滑梯总成处于货箱导向底架总成后端。

A detachable cargo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可卸式货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厢货箱,尤其是一种机动车与货箱可以装卸并且便于机动车与货箱之间的互换技术,属货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货运需求不断激增,尤其是近年迅猛发展的快递配送行业,急需货运解决方案。目前,大部分小型货运汽车的车箱与底盘都是不可分离的,一辆货车底盘配备一种货箱,大大降低了汽车底盘使用效率。同时在货物运输的整个过程中,等待装卸货物的时间大于运输时间,导致整个货物的运输效率低、车辆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车厢可拆卸式货箱。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厢可卸式货箱,包括立方体结构的货箱主体、安装在货箱主体外部的货箱导向底架以及安装在货箱主体底部的支腿总成,其特征在于:支腿总成主要由货箱锁紧机构、货箱外支腿、货箱内支腿、支腿固定杆、支腿销轴、支腿固定杆定位孔、支腿旋转锁紧插销、支腿旋转轴以及矩形管组成;货箱内支腿滑动连接在货箱外支腿内,货箱内支腿和货箱外支腿之间通过支腿销轴锁定相对位置;矩形管套在支腿旋转轴外侧;货箱支腿总成处于工作状态时、支腿固定杆将货箱外支腿与支腿固定杆定位孔相连接形成“三角形”状、支腿旋转锁紧插销将支腿旋转轴与支腿旋转轴套锁死;当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卸载状态时,滑梯总成中滑梯踏板通过滑梯导轨可以伸出便于货物装卸;滑梯总成处于货箱导向底架总成后端。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的,货箱主体前面板设有防撞块,货箱主体的前面板、货箱左、右面板分别固定在货箱导向底架上,货箱主体的后门分别铰接于货箱主体的左、右面板上;货箱导向底架主要包括货箱底架、货箱导轨、货箱定位轴套、货箱锁紧机构、支腿旋转轴套、货箱支腿固定夹以及货箱滑梯总成;所述货箱导轨由两根“外八字”矩形管组成,对称固定于箱体底架上;货箱支腿总成主要包括支腿旋转轴、货箱外支腿、货箱内支腿、支腿销轴、支腿固定杆以及支腿旋转锁紧插销。所述支腿旋转轴由圆管和矩形管组成,所述矩形管套在圆管外侧;支腿旋转轴与货箱外支腿垂直固定;支腿旋转锁紧插销固定在支腿旋转轴外侧。进一步的,货箱定位机构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圆管组成,分别均布在货箱底架四个角方位。进一步的,所述的货箱锁紧结构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槽钢组成,倒置焊接与货箱底架上,槽钢上表面和侧面开有长槽孔。进一步的,支腿旋转轴套由四个圆管轴套和支腿旋转锁紧插销组成,所述圆管轴套上开有径向定位孔。四个支腿旋转轴套分别对称纵向布置与货箱底架上。进一步的,滑梯总成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滑梯踏板以及两个滑轨组成,滑梯踏板上开有防滑孔,所述滑轨安装在货箱导轨后端。进一步的,货箱支腿由货箱内支腿和货箱外支腿、矩形管组成,货箱内支腿安装在货箱外支腿内部并可以相对滑动,货箱外支腿和货箱外支腿由支腿销轴固定。进一步的,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运输状态时、货箱支腿总成和滑梯总成均处于收回状态。进一步的,车厢可拆卸式货箱从卸载状态到运输状态转化过程中,首先车厢可卸式货车通过货箱导向底架总成中货箱导轨将货箱初步装载到车上,通过货箱定位轴套、货箱锁紧机构以及防撞块将货箱先定位再固定在车厢可卸式货箱上。进一步的,将支腿固定杆收回并与货箱外支腿固定,支腿旋转锁紧插销同步收回,支腿旋转轴与支腿旋转轴套可以相对选装90°并纵向收回货箱支腿总成,由支腿托板和货箱支腿固定夹固定货箱支腿总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车厢可卸式货箱即可以与车厢可卸式货车固定使用,也可以分离做到一车匹配多个箱使用,有效的解决货物的运输效率低、车辆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问题。箱体同步可升降式支腿,降低满再后箱体重心,消除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车厢可卸式货箱卸载状态示意图;图2为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运输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运输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车厢可卸式货箱右视图;图5为货箱支腿总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厢可卸式货箱,交换箱体为立方体结构。图1为车厢可卸式货箱卸载状态示意图,主要包括①货箱主体、⑪货箱导向底架以及⑩支腿总成。其中⑩货箱支腿总成主要包括②货箱锁紧机构、③货箱外支腿、④货箱内支腿、⑤支腿固定杆、⑧支腿销轴、⑫支腿固定杆定位孔、⑭支腿旋转锁紧插销、⑮支腿旋转轴以及⑳矩形管。③货箱外支腿、④货箱内支腿可以相对滑动,通过⑧支腿销轴锁定③货箱外支腿和④货箱内支腿相对距离,从而改变货箱卸载时离地高度,提高箱体通用性。⑳矩形管套在⑮支腿旋转轴外侧提高支腿支腿抗弯强度。⑤支腿固定杆在⑩货箱支腿总成处于工作状态时将③货箱外支腿与⑫支腿固定杆定位孔相连接形成“三角形”状,使⑩货箱支腿总成更稳定。与此同时⑭支腿旋转锁紧插销将⑮支腿旋转轴与⑱支腿旋转轴套锁死,防止⑮支腿旋转轴与⑱支腿旋转轴套出现相对转动引起安全隐患。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卸载状态时,滑梯总成中⑲滑梯踏板通过⑰滑梯导轨可以伸出便于货物装卸。如图2、图3所示为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运输状态的示意图,⑩货箱支腿总成和滑梯总成均处于收回状态。从卸载状态到运输状态过程中,首先车厢可卸式货车通过⑪货箱导向底架总成中⑨货箱导轨将货箱初步装载到车上,通过⑬货箱定位轴套、②货箱锁紧机构以及⑥防撞块将货箱先定位再固定在车厢可卸式货箱上。其次,如图5所示将⑤支腿固定杆收回并与③货箱外支腿固定,⑭支腿旋转锁紧插销同步收回,⑮支腿旋转轴与⑱支腿旋转轴套可以相对选装90°并纵向收回⑩货箱支腿总成,由⑦支腿托板和⑯货箱支腿固定夹固定⑩货箱支腿总成。最后,如图4所示为车厢可卸式货箱右视图,货箱货物均从货箱后端装卸。滑梯总成处于⑪货箱导向底架总成后端。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可卸式货箱,包括立方体结构的货箱主体(1)、安装在货箱主体(1)外部的货箱导向底架(11)以及安装在货箱主体(1)底部的支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支腿总成(10)主要由货箱锁紧机构(2)、货箱外支腿(3)、货箱内支腿(4)、支腿固定杆(5)、支腿销轴(8)、支腿固定杆定位孔(12)、支腿旋转锁紧插销(14)、支腿旋转轴(15)以及矩形管(20)组成;/n货箱内支腿(4)滑动连接在货箱外支腿(3)内,货箱内支腿(4)和货箱外支腿(3)之间通过支腿销轴(8)锁定相对位置;矩形管(20)套在支腿旋转轴(15)外侧;/n货箱支腿总成(10)处于工作状态时、支腿固定杆(5)将货箱外支腿(3)与支腿固定杆定位孔(12)相连接形成“三角形”状、支腿旋转锁紧插销(14)将支腿旋转轴(15)与支腿旋转轴套(18)锁死;/n当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卸载状态时,滑梯总成中滑梯踏板(19)通过滑梯导轨(17)可以伸出便于货物装卸;滑梯总成处于货箱导向底架(11)后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可卸式货箱,包括立方体结构的货箱主体(1)、安装在货箱主体(1)外部的货箱导向底架(11)以及安装在货箱主体(1)底部的支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支腿总成(10)主要由货箱锁紧机构(2)、货箱外支腿(3)、货箱内支腿(4)、支腿固定杆(5)、支腿销轴(8)、支腿固定杆定位孔(12)、支腿旋转锁紧插销(14)、支腿旋转轴(15)以及矩形管(20)组成;
货箱内支腿(4)滑动连接在货箱外支腿(3)内,货箱内支腿(4)和货箱外支腿(3)之间通过支腿销轴(8)锁定相对位置;矩形管(20)套在支腿旋转轴(15)外侧;
货箱支腿总成(10)处于工作状态时、支腿固定杆(5)将货箱外支腿(3)与支腿固定杆定位孔(12)相连接形成“三角形”状、支腿旋转锁紧插销(14)将支腿旋转轴(15)与支腿旋转轴套(18)锁死;
当车厢可卸式货箱处于卸载状态时,滑梯总成中滑梯踏板(19)通过滑梯导轨(17)可以伸出便于货物装卸;滑梯总成处于货箱导向底架(11)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可卸式货箱,其特征在于:货箱主体(1)前面板设有防撞块(6),货箱主体(1)的前面板、货箱左、右面板分别固定在货箱导向底架(11)上,货箱主体(1)的后门分别铰接于货箱主体(1)的左、右面板上;
货箱导向底架(11)主要包括货箱底架、货箱导轨(9)、货箱定位轴套(13)、货箱锁紧机构(2)、支腿旋转轴套(18)、货箱支腿固定夹(16)以及货箱滑梯总成;所述货箱导轨(9)由两根“外八字”矩形管组成,对称固定于箱体底架上;
货箱支腿总成(10)主要包括支腿旋转轴(15)、货箱外支腿(3)、货箱内支腿(4)、支腿销轴(8)、支腿固定杆(5)以及支腿旋转锁紧插销(14);所述支腿旋转轴(15)由圆管和矩形管组成,所述矩形管套在圆管外侧;支腿旋转轴(15)与货箱外支腿(3)垂直固定;支腿旋转锁紧插销(14)固定在支腿旋转轴(15)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龙徐杰曹庆祥张铖周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