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096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属于粉料成球造粒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配料装置、混合装置、待料装置、粉料卸料装置和水外加剂装置,所述配料装置位于粉料卸料装置的上方,所述粉料卸料装置位于混合装置的上方,所述混合装置位于待料装置的上方;所述粉料卸料装置包括混合斗、翻门板和溜管,所述水外加剂装置包括水箱、外加剂箱、紊流箱、流量计、增压泵和阀门;所述配料装置位于混合斗的上方,所述混合斗与溜管连通,所述翻门板安装在混合斗下,且翻门板与溜管配合,所述溜管位于混合装置的上方,所述水箱和外加剂箱均通过管道与紊流箱连通,所述管道上安装有增压泵、流量计和阀门,所述紊流箱与混合装置连接。

A kind of proportioning equipment for pelletizing system of fly a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属于粉料成球造粒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发电以煤炭为电力生产基本燃料占比大。煤碳在制成煤粉后,煤粉在炉膛中呈悬浮状态燃烧,燃煤中的绝大部分可燃物都能在炉内烧尽,而煤粉中的不燃物(主要为灰分)大量混杂在高温烟气中。这些不燃物因受到高温作用而部分熔融,同时由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大量细小的球形颗粒。在锅炉尾部引风机的抽气作用下,含有大量灰分的烟气流向炉尾。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一部分熔融的细粒因受到一定程度的急冷呈玻璃体状态,从而具有较高的潜在活性。在引风机将烟气排入大气之前,上述这些细小的球形颗粒,经过除尘器,被分离、收集,即为粉煤灰。粉煤灰的大量排放,一方面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人均占有资源储量有限的国家,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解决我国电力生产环境污染,资源缺乏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而粉煤灰颗粒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孔隙率高大,有很强的吸水性。粉煤灰采用盘式成球机成球造粒后的颗粒也具有这些的特性,这种成球颗粒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应用于城市污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制药废水、电废水、重金属废水及含酚、含氟废水等的处理;可以应用到以造粒粉煤灰为填料的滤床对景观水的去除磷化物;可以应用到以粉煤灰陶粒作为轻骨料,聚合物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剂,制备多孔声屏障材料领域;可以作为蓄水材料应用到防沙固沙土地沙化治理领域。有鉴于此,在公告号为201810329746.5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高效成球造粒设备,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装有进料斗,所述支撑架上装有固定滚筒和浮动滚筒,进料斗底部设有出料口,固定滚筒和浮动滚筒的内端面固接有使其内端封闭的封堵架,固定滚筒和浮动滚筒上设有贯通的成型孔,固定滚筒和浮动滚筒的外端敞口设置且该敞口为出料口,所述支撑架上铰接有可摆动的摆动架,浮动滚筒的封堵架以及动力机构连接在摆动架上,支撑架上装有限位复位装置,支撑架上连接有分别位于固定滚筒和浮动滚筒内的刮刀架,刮刀架上连接有朝向固定滚筒和浮动滚筒的内壁设置的刮刀,刮刀的刃部贴近固定滚筒和浮动滚筒相互靠近部位的内壁。粉煤灰成球造粒既可以解决粉煤灰堆放需要大量占地问题,也可解决粉煤灰大量堆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现粉料成球造粒领域中,成球造粒设备中粉料配比中粉煤灰用量少,且设备为一次配料、一次混合,配比后粉料采用斗提机提升到高程的混合机中,结构复杂,且混合周期长,同一方量的混合机的配料和出料时间相对较长,生产率低。成型机采用挤压式造粒机,破环了成球造粒后的粒子多孔性能;采用滚筒式造粒机,生产效率虽高,但成球造粒大小粒径不一,且占地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配料装置、混合装置、待料装置、粉料卸料装置和水外加剂装置,所述配料装置位于粉料卸料装置的上方,所述粉料卸料装置位于混合装置的上方,所述混合装置位于待料装置的上方;所述粉料卸料装置包括混合斗、翻门板和溜管,所述水外加剂装置包括水箱、外加剂箱、紊流箱、流量计、增压泵和阀门;所述配料装置位于混合斗的上方,所述混合斗与溜管连通,所述翻门板安装在混合斗下,且翻门板与溜管配合,所述溜管位于混合装置的上方,所述水箱和外加剂箱均通过管道与紊流箱连通,所述管道上安装有增压泵、流量计和阀门,所述紊流箱与混合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装置与除尘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溜管与混合装置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紊流箱与混合装置通过管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计和阀门沿着液流的方向安装在管道上。进一步地,所述配料装置包括粉煤灰秤、水泥备用合料秤和底渣石膏合料秤,所述粉煤灰秤、水泥备用合料秤和底渣石膏合料秤并列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装置包括一号混合机和二号混合机,所述待料装置包括一号待料斗和二号待料斗,所述一号混合机和二号混合机分别与一号待料斗和二号待料斗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溜管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溜管与一号混合机连通,另一个溜管与二号混合机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翻门板安装在一号溜管和二号溜管之间,用于切换一号溜管和二号溜管的开闭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配料装置与除尘器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可有效解决混合周期中进料卸料时间占比过长,而当纯混合时间一定时,使整个混合周期过长的问题,通过使用该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可提升成球造粒系统的生产效率。该配料装置可以保证配料时充足,混合装置可使得物料充分混合,待料装置可实现物料的暂存,通过该粉料卸料装置中的翻门板可实现对两个溜管的开闭状态自动切换,以保证该设备可持续运行,进而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保证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的流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配料装置1、混合装置2、待料装置3、粉料卸料装置4、除尘器5、水外加剂装置6、粉煤灰秤11、水泥备用合料秤12、底渣石膏合料秤13、一号混合机21、二号混合机22、一号待料斗31、二号待料斗32、混合斗41、翻门板42、溜管43、水箱61、外加剂箱62、紊流箱63、流量计64、增压泵65、阀门6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包括配料装置1、混合装置2、待料装置3、粉料卸料装置4和水外加剂装置6,配料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料装置(1)、混合装置(2)、待料装置(3)、粉料卸料装置(4)和水外加剂装置(6),所述配料装置(1)位于粉料卸料装置(4)的上方,所述粉料卸料装置(4)位于混合装置(2)的上方,所述混合装置(2)位于待料装置(3)的上方;所述粉料卸料装置(4)包括混合斗(41)、翻门板(42)和溜管(43),所述水外加剂装置(6)包括水箱(61)、外加剂箱(62)、紊流箱(63)、流量计(64)、增压泵(65)和阀门(66);所述配料装置(1)位于混合斗(41)的上方,所述混合斗(41)与溜管(43)连通,所述翻门板(42)安装在混合斗(41)下,且翻门板(42)与溜管(43)配合,所述溜管(43)位于混合装置(2)的上方,所述水箱(61)和外加剂箱(62)均通过管道与紊流箱(63)连通,所述管道上安装有增压泵(65)、流量计(64)和阀门(66),所述紊流箱(63)与混合装置(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料装置(1)、混合装置(2)、待料装置(3)、粉料卸料装置(4)和水外加剂装置(6),所述配料装置(1)位于粉料卸料装置(4)的上方,所述粉料卸料装置(4)位于混合装置(2)的上方,所述混合装置(2)位于待料装置(3)的上方;所述粉料卸料装置(4)包括混合斗(41)、翻门板(42)和溜管(43),所述水外加剂装置(6)包括水箱(61)、外加剂箱(62)、紊流箱(63)、流量计(64)、增压泵(65)和阀门(66);所述配料装置(1)位于混合斗(41)的上方,所述混合斗(41)与溜管(43)连通,所述翻门板(42)安装在混合斗(41)下,且翻门板(42)与溜管(43)配合,所述溜管(43)位于混合装置(2)的上方,所述水箱(61)和外加剂箱(62)均通过管道与紊流箱(63)连通,所述管道上安装有增压泵(65)、流量计(64)和阀门(66),所述紊流箱(63)与混合装置(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2)与除尘器(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管(43)与混合装置(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粉煤灰成球造粒系统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箱(63)与混合装置(2)通过管道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青黄金根车晓杰李倩钱宇锋向阳金龙蒋树文梁鹏陆永亚孙世威李宜燃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