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管切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87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切割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排管切割机构,包括下部传送机架及悬吊在传送机架上方的切刀,所述传送机架上安装有传送辊,且所述传送辊形成传送通道,所述传送辊末端的机架上设有排管尾对齐装置,所述排管尾对齐装置包括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传送机架上的对齐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管排锯制造时没设计尾对齐挡板,也没预留出挡板位置,所以尾端对齐的位置选取及挡板尺寸设计都受到很大的制约,钢管尾端对齐的最佳位置在原升降辊道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管切割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切割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排管切割机构。
技术介绍
管排锯原设计管头锯切只有切头挡板和定尺挡板,无切尾挡板的设计,在切尾时只能凭目测钢管尾端长度大体一致,或用下一组管子的前端与这一组管子尾端撞一下使其管尾端长短大体一致,来切掉尾端管头;这种方式不仅费工而且废料,有部分尾端较好管头被当废料切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了钢管的成材率。钢管厂每年生产能力约为25万吨,因钢管尾端不对齐造成的浪费约0.155万吨左右,钢管采取上面的粗略的对齐方式,每组约浪费锯切时间1分钟,若按Ф325*10生产为例,每组3根,年浪费时间约为5760分钟,若将此时间充分利用,排管锯将每年增加4天锯切时间。因此,开发一种新排管切割机构,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管切割机构,以解决现有排管切割过程中管体浪费且切割时间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管切割机构,包括下部传送机架及悬吊在传送机架上方的切刀,所述传送机架上安装有传送辊,且所述传送辊形成传送通道,所述传送辊末端的机架上设有排管尾对齐装置,所述排管尾对齐装置包括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传送机架上的对齐平台,所述对齐平台包括通过轴套与转轴连接的安装侧架及连接在两安装侧架之间的对齐板,所述对齐板为L型板。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转轴延伸到传送机架外侧的外端部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内端沿转轴径向连接在转轴端部的驱动柄,所述驱动柄的外端与液压缸的伸缩端部铰接,所述液压缸的底座铰接到传送机架上。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传送辊通过升降辊架安装在传送机架上,所述升降辊架包括下轮廓架及通过螺栓紧固在下轮廓架上方的上轮廓架,所述传送辊的端部插装并紧固在上轮廓架与下轮廓架之间的环腔内。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轮廓架的下端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穿过设置在传送机架上的螺纹通道延伸到传送机架下方,并连接有升降手柄,所述升降螺杆的上端转动安装于下轮廓架下端部设置的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管排锯制造时没设计尾对齐挡板,也没预留出挡板位置,所以尾端对齐的位置选取及挡板尺寸设计都受到很大的制约,钢管尾端对齐的最佳位置在原升降辊道处。同时,在辊道原架体基础上进行改造,将辊体设置成升降模式。(2)尾对齐装置的对齐板呈L型设计,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带动转轴旋转,并使对齐板旋转90度,由第一对其位置转动至第二对其位置,适应于不同位置管尾的对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升降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送机架,2、侧架,3、传送辊,4、下轮廓架,5、上轮廓架,6、对齐板,7、升降螺杆,9、转轴,10、驱动柄,11、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排管切割机构,包括下部传送机架1及悬吊在传送机架1上方的切刀,所述切刀切割下方传送机架1上的排管,排管在传送机架1上排列设置,排管的排列数量与传送机架1的宽度相匹配,所述切刀初始悬吊在传送机架1上方,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下移,切割排管。所述传送机架1上安装有传送辊3,所述传送辊3转动安装与传送机架1上,且传送辊3沿传送机架1的传送方向排列设置若干根,所述多根传送辊3形成传送通道,排管垂直于传送辊3的设置方向放置在传送辊3上,所述传送辊3末端的机架上设有排管尾对齐装置,尾对齐装置竖立在传送机架1的末端,排管传送到传送机架1末端时,在传送辊3的带动下,排管端部贴合到尾对齐装置上,将多根排管的尾端对其,此时,切刀下落,切割,无需在切完后再次对齐切割尾端,所述排管尾对齐装置包括通过转轴9转动安装在传送机架1上的对齐平台,所述对齐平台包括通过轴套与转轴9连接的安装侧架2及连接在两安装侧架2之间的对齐板6,所述对齐板6为L型板,所述侧架2设置在两侧,对齐板6的侧壁通过螺栓连接在侧架2上,并连接为一个整体,转轴9带动侧架2及对齐板6一同旋转。所述转轴9延伸到传送机架1外侧的外端部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带动转轴9及对齐板6转动,对齐板6转动90度,由于对齐板6为L型,对齐板6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后,底部横板变为竖向,适应两种不同排管的对齐位置。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内端沿转轴9径向连接在转轴9端部的驱动柄10,所属驱动柄10垂直于转轴9的轴线安装,所述驱动柄10的外端与液压缸11的伸缩端部铰接,所述液压缸11的底座铰接到传送机架1上,液压缸11伸出,驱动柄10向下移动,带动转轴9顺时针转动,此时对齐板6位于第一对齐位置,液压缸11的端部收缩,驱动柄10向上移动,带动转轴9逆时针转动,此时对齐板6位于第二对齐位置。所述传送辊3通过升降辊架安装在传送机架1上,所述升降辊架包括下轮廓架4及通过螺栓紧固在下轮廓架4上方的上轮廓架5,所述传送辊3的端部插装并紧固在上轮廓架5与下轮廓架4之间的环腔内。传送辊3可拆卸放置在下轮廓架4与上轮廓架5之间。所述下轮廓架4的下端连接有升降螺杆7,所述升降螺杆7的下端穿过设置在传送机架1上的螺纹通道延伸到传送机架1下方,并连接有升降手柄,通过升降手柄转动升降螺杆7,可手动或通过机械转动手柄,带动升降螺杆7旋转,下轮廓架4不与升降螺杆7一同转动,所述升降螺杆7的上端转动安装于下轮廓架4下端部设置的凹槽内,螺杆7的上端具有凸出的环状凸条,转动安装在下轮廓架4下端面上的凹槽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管切割机构,包括下部传送机架(1)及悬吊在传送机架(1)上方的切刀,所述传送机架(1)上安装有传送辊(3),且所述传送辊(3)形成传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3)末端的机架上设有排管尾对齐装置,所述排管尾对齐装置包括通过转轴(9)转动安装在传送机架(1)上的对齐平台,所述对齐平台包括通过轴套与转轴(9)连接的安装侧架(2)及连接在两安装侧架(2)之间的对齐板(6),所述对齐板(6)为L型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管切割机构,包括下部传送机架(1)及悬吊在传送机架(1)上方的切刀,所述传送机架(1)上安装有传送辊(3),且所述传送辊(3)形成传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3)末端的机架上设有排管尾对齐装置,所述排管尾对齐装置包括通过转轴(9)转动安装在传送机架(1)上的对齐平台,所述对齐平台包括通过轴套与转轴(9)连接的安装侧架(2)及连接在两安装侧架(2)之间的对齐板(6),所述对齐板(6)为L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管切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延伸到传送机架(1)外侧的外端部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管切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内端沿转轴(9)径向连接在转轴(9)端部的驱动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涛朱修军杜宁波侯凯凯尹兆伟袁希敏伦成功林新刚李乐涛孙建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寿光巨能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