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072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极板,每个极板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凸包区,凸包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包,凸包区的外围设置有导向浅槽,导向浅槽在极板的下部设置有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凸包以及导向浅槽,凸包和导向浅槽与极板基准平面的高度差较小,不会增加极板之间的风压,进而不会增加风阻,保证油烟能够正常排出。同时极板上形成的油滴会流至导向浅槽中,由于导向浅槽位于凸包的外周,则存在与气流相垂直的部分,当油烟气流自极板间通过时无法将导向浅槽中的油滴吹出至外部空气中,即提高了油烟中油脂的分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静电式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静电场,将通过两个不同电极板之间的气体进行电离,如此气体中的颗粒带电后则吸附于电极板上,达到净化目的。静电式净化装置在空气净化器以及油烟机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吸油烟机中使用时,有些静电净化装置设置在风机的后端,如此在工作时,当静电净化装置的极板上吸附一定的油脂后,油脂颗粒汇聚成油滴,进而在出风的吹动下将油滴吹出,又排放至空气中,不能有效实现对油烟的净化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极板多为平板,有采用极板长度来解决该问题的,但是会增加静电净化装置的体积,不利于吸油烟机方便进行安装。也有将极板部分进行弯折设置,虽然可有效阻挡油滴的排出,但是也很难导向油滴流入到油杯中,同时会增大排烟的阻力,在油烟较大时,影响正常排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排烟阻力小且能避免聚集的油滴被吹动而外排至空气中,进而增强油烟中油脂分离度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极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极板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凸包区,所述凸包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包,所述凸包区的外围设置有导向浅槽,所述导向浅槽在极板的下部设置有出口。为了有效阻止聚集的油滴随着气流被吹出而降低对油烟中油脂的分离度,所述凸包区内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列有至少两个凸包,相邻的凸包之间设置与导向浅槽相连通的连通浅槽。为了更好提高对油烟中油脂的分离度,同时降低风阻,每个凸包上均排列设置有x行y列的凹坑,其中x、y均为自然数。为了提高对油烟中油脂的分离度的同时降低风阻,所述凸包区整体凸起形成凸包,并且所述凸包均匀排列设置m行n列的凹坑,其中m、n均为自然数。优选地,所述凹坑呈圆形。优选地,所述凸包区分布设置在极板的上部和中部。为了使得油滴能够汇聚从与气流相反的方向导出,所述导向浅槽的出口设置有两个,两个出口分别设置在极板的两侧。简单地,所述凸包和导向浅槽均压制成型。优选地,所述极板上凸包同侧的下部设置有导向凸包,所述导向凸包靠近凸包区的两侧倾斜设置而使得导向浅槽在靠近出口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聚集油滴的三角区。为了表面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因为凸包区而发生击穿的情况,所述极板包括具有不同极性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上的凸包、导向浅槽对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凸包以及导向浅槽,凸包和导向浅槽与极板基准平面的高度差较小,不会增加极板之间的风压,进而不会增加风阻,保证油烟能够正常排出。同时极板上形成的油滴会流至导向浅槽中,由于导向浅槽位于凸包的外周,则存在与气流相垂直的部分,当油烟气流自极板间通过时无法将导向浅槽中的油滴吹出至外部空气中,即提高了油烟中油脂的分离度。而导向浅槽的出口则可以将油滴按照设计沿与气流相反的方向导出,如可以导出至风机系统中进而流至油杯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包括安装框9以及平行且间隔设置在安装框9上的极板。极板包括具有不同极性的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交替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板7下端的两侧向下延伸设置有撑脚71,两个撑脚71之间横跨固定有极丝10,第二极板8的下端对应于极丝10向下延伸设置,进而使得极丝10能够与第二极板8的下部配合进行电离工作。如此极丝10与第二极板8的下部形成电离区,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的中上部形成集尘区,用于捕获油污颗粒,进而实现油烟中油脂的分离。长期使用过程中捕获的油污颗粒会汇聚形成油滴。极板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凸包区1,凸包区1位于极板的中上部。本实施例中凸包区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包2,该凸包2呈矩形且沿左右方向横跨极板至靠近极板的边缘,并且各凸包2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凸包区1的外围设置有导向浅槽3,同时相邻的凸包2之间设置有与导向浅槽3相连通的连通浅槽4,连通浅槽4沿左右方向横向设置,该连通浅槽4的方向与油烟气流的通过方向相垂直。导向浅槽3和连通浅槽4均略低于极板的基准面,并且该导向浅槽3在极板的下部设置有出口31。本实施例中导向浅槽3的出口31包括有两个,分别位于极板下部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板7上导向浅槽3的出口31位于两个撑脚71上并直通至撑脚71的下边缘,如此也可以避免油滴流至极丝10上而影响电离工作。第二极板8上导向浅槽3的出口31位于极板两侧的边缘处。同时为了更好的汇集油滴,每个极板上凸包2同侧的下部设置有导向凸包6,导向凸包6与凸包2的高度相同,导向凸包6靠近凸包区1的两侧倾斜设置而使得导向浅槽3在靠近出口31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聚集油滴的三角区32,进而汇聚的油滴可以通过该三角区32流至出口31。制作时,可以通过压制的方式在极板上制成凸包2、导向凸包6、导向浅槽3以及连通浅槽4。本实施例中,通过自极板的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压制导向浅槽3以及连通浅槽4,进而同时形成凸包2、导向凸包6。也可以通过自极板的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压制凸包2、导向凸包6,进而同时形成导向浅槽3以及连通浅槽4。制作时,如果极板的厚度为0.5mm,则压型高度1mm左右,如此则能够相对于极板形成0.4-0.5mm高度的导向浅槽3以及连通浅槽4。根据具体的极板厚度具体设置压型的高度,尽量控制极板的厚度/压型高度小于0.5。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上的凸包2、导向凸包6、导向浅槽3以及连通浅槽4分别对应设置,且压型方向相同,如此可以避免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之间发生击穿的情况。本技术中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凸包2以及导向浅槽3,凸包2和导向浅槽3与极板基准平面的高度差较小,不会增加极板之间的风压,进而不会增加风阻,保证油烟能够正常排出。同时极板上形成的油滴会流至导向浅槽3中,由于导向浅槽3位于凸包2的外周,则存在与气流相垂直的部分,同时连通浅槽4的设置方向也与优雅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垂直,当油烟气流自极板间通过时无法将导向浅槽3以及连通浅槽4中的油滴吹出至外部空气中,即提高了油烟中油脂的分离度。而连通浅槽4中的油滴能流至导向浅槽3内,并经过导向浅槽3的出口31将油滴按照设计沿与气流相反的方向导出,如可以导出至风机系统中进而流至油杯中,大大提高了油烟中油脂的分离度。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极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极板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凸包区(1),所述凸包区(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包(2),所述凸包区(1)的外围设置有导向浅槽(3),所述导向浅槽(3)在极板的下部设置有出口(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极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极板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凸包区(1),所述凸包区(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包(2),所述凸包区(1)的外围设置有导向浅槽(3),所述导向浅槽(3)在极板的下部设置有出口(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区(1)内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列有至少两个凸包(2),相邻的凸包(2)之间设置与导向浅槽(3)相连通的连通浅槽(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包(2)上均排列设置有x行y列的凹坑(5),其中x、y均为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区(1)整体凸起形成凸包,并且所述凸包均匀排列设置m行n列的凹坑(5),其中m、n均为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强油脂分离度的静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5)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承杰李斌张晓铁茅忠群诸永定施旭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