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052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伸缩机构,壳体右侧壁连接有右杆,右杆的前端连接有顶杆,顶杆上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顶杆的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壳体左侧壁连接有左杆,左杆左端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右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钉,转动杆右端圆柱体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转动杆左部连接有量角器,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长杆,长杆上连接有第三锁紧螺钉,长杆后端连接有指针,长杆前端滑动连接有套杆,套杆后端的左侧壁上连接有第四锁紧螺钉,套杆前端连接有导向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用磨钻安全的沿椎弓根中心轴进入椎体,避免损伤血管及脊髓,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cervical pedicle screw ori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颈椎骨折脱位是严重的脊柱创伤,由于外伤导致颈椎前后方完全损伤导致严重的不稳定,临床上需要前后路联合固定颈椎,前路固定的方法较为固定和统一,颈椎后方由于颈椎椎弓根平均直径远远小于胸椎及腰椎,且椎弓根外侧存在椎动脉,内侧毗邻脊髓,存在极大的植钉风险和难度,因此临床上往往选择较为安全的侧块螺钉固定。当颈椎侧块因外伤导致骨折及破损,或植入侧块螺钉导致侧块骨折,此时只能选择颈椎椎弓根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但颈椎椎弓根外侧存在椎动脉,内侧毗邻脊髓,尤其是颈3-颈5椎弓根,往往直径小于4.5mm,多种教材及文献均建议应避免在颈3-颈5椎弓根进行椎弓根螺钉的尝试。目前临床上进行颈椎弓根螺钉植钉时,往往需要切开椎板,探查椎弓根内壁后,用磨钻磨进椎弓根后植钉,或用磨砖小心进入,用探子探查内壁、外壁的完整性,边探查边磨入,均靠自我经验及手感体会,存在较高的失败率及并发症率,因此,急需一种可以能够较为安全进行椎弓根螺钉的工具解决上述临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可使用磨钻安全的沿椎弓根中心轴进入椎体,避免损伤血管及脊髓,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伸缩机构,所述壳体右侧壁滑动连接有右杆,所述右杆为断面呈圆形的L形杆状结构,所述右杆的左端与伸缩机构连接,所述右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上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所述顶杆通过第一锁紧螺钉实现与右杆之间转动角度的固定,所述顶杆的后端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壳体左侧壁滑动连接有左杆,所述左杆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左杆的右端与伸缩机构连接,所述左杆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右部为圆柱体结构且左部为矩形条状结构,所述转动杆右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钉,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二锁紧螺钉实现与左杆之间转动角度的固定,所述转动杆右端圆柱体结构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转动杆左部连接有量角器,所述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为矩形条状结构,所述长杆上连接有第三锁紧螺钉,所述长杆通过第三锁紧螺钉实现与转动杆之间夹角的固定,所述长杆后端连接有指针,所述长杆前端滑动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套在长杆上,所述套杆后端的左侧壁上连接有第四锁紧螺钉,所述套杆前端连接有导向套筒。进一步限定,所述伸缩机构又包括齿轮,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齿轮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位于壳体外部,所述齿轮连接有左齿条和右齿条,所述左齿条与左杆的右端连接,所述右齿条与右杆的左端连接。通过转动调节螺母,齿轮带动左杆与右杆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从而调节左杆与右杆的总长度,调节方便快捷。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螺母上开设有十字形凹槽。使用时,由于该辅助装置安装在人体骨肉之间,操作空间有限,所以在调节螺母上开设十字形凹槽,通过改锥即可转动调节螺母,使得操作更加方便。进一步限定,所述长杆位于转动杆左端的前侧,所述量角器位于转动杆左端的后侧。这样量角器的刻度不会被长杆遮挡,使得观察更加方便。进一步限定,所述顶杆前端为尖形结构,这样方便顶杆顶在颈椎的棘突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手术前,转动右杆到合适的角度,接着转动转动杆到合适的角度,再转动长杆,通过指针确定长杆转到合适角度后,通过三个锁紧螺钉使角度固定;手术时,将顶杆顶在棘突上,然后转动调节螺母,调节螺母通过齿轮带动左杆与右杆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使导向套筒指向进钉点,再拉长套杆,使导向套筒顶在进钉点上,拧紧第四锁紧螺钉,完成辅助装置的安装;然后使用磨钻穿过导向套筒的内部,沿椎弓根中心轴安全的钻入椎体,最后植入椎弓根螺钉即可。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壳体1、右杆2、顶杆21、第一锁紧螺钉22、左杆3、转动杆41、第二锁紧螺钉42、量角器43、长杆44、指针45、第三锁紧螺钉46、套杆47、第四锁紧螺钉48、导向套筒49、齿轮51、调节螺母52、左齿条53、右齿条5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到图5所示,本技术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右侧壁滑动连接有右杆2,右杆2为断面呈圆形的L形杆状结构,右杆2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尖形的顶杆21,尖形结构顶在棘突上,能够防止顶杆21滑动。顶杆21上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22,顶杆21通过第一锁紧螺钉22实现与右杆2之间转动角度的固定,通过转动右杆2,即可实现该装置在XZ平面内的转动本实施例中,以右杆2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以顶杆21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以垂直于量角器43的平面的方向为Z轴方向。顶杆21的后端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该刻度线,即可较为精确地调节右杆2转动的角度。壳体1左侧壁滑动连接有左杆3,左杆3为圆柱体结构,左杆3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1,为了方便转动杆41与左杆3和量角器43的连接,转动杆41右部为圆柱体结构且左部为矩形条状结构,左杆3与转动杆41右部的圆柱体结构连接,转动杆41右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钉42,转动杆41通过第二锁紧螺钉42实现与左杆3之间转动角度的固定,通过转动转动杆41,即可实现该装置在YZ平面内的转动。转动杆41右端圆柱体结构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该刻度线,即可较为精确地调节转动杆41转动的角度。量角器43与转动杆41左部的矩形条状结构连接,转动杆41上转动连接有长杆44,长杆44为矩形条状结构,长杆44位于转动杆41左端的前侧,量角器43位于转动杆41左端的后侧,长杆44后端连接有指针45。这样使得宽度较宽的长杆44不会遮挡住量角器43上的刻度,方便调节时观察刻度线,提高角度调节的准确性。长杆44上连接有第三锁紧螺钉46,长杆44通过第三锁紧螺钉46实现与转动杆41之间夹角的固定,通过转动长杆44,即可实现该装置在XY平面内的转动。通过上述三个角度的调节,即可实现该装置六个自由度的调节,从而使其在三维空间内能调节到任意角度,达到使用的目的。手术前,利用CT的精确成像,在CT上测量标准固定进钉点通过椎弓根中心线的角度,确定安全角度后,转动右杆2到合适的角度,然后拧紧第一锁紧螺钉22,接着转动转动杆41到合适的角度,然后拧紧第二锁紧螺钉42,再转动长杆44,通过指针45确定长杆44转到合适角度后,拧紧第三锁紧螺钉46,从而使该辅助装置的角度与CT测量安全角度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伸缩机构,所述壳体(1)右侧壁滑动连接有右杆(2),所述右杆(2)为断面呈圆形的L形杆状结构,所述右杆(2)的左端与伸缩机构连接,所述右杆(2)的前端转动连接有顶杆(21),所述顶杆(21)上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22),所述顶杆(21)通过第一锁紧螺钉(22)实现与右杆(2)之间转动角度的固定,所述顶杆(21)的后端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壳体(1)左侧壁滑动连接有左杆(3),所述左杆(3)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左杆(3)的右端与伸缩机构连接,所述左杆(3)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1),所述转动杆(41)右部为圆柱体结构且左部为矩形条状结构,所述转动杆(41)右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钉(42),所述转动杆(41)通过第二锁紧螺钉(42)实现与左杆(3)之间转动角度的固定,所述转动杆(41)右端圆柱体结构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转动杆(41)左部连接有量角器(43),所述转动杆(41)上转动连接有长杆(44),所述长杆(44)为矩形条状结构,所述长杆(44)上连接有第三锁紧螺钉(46),所述长杆(44)通过第三锁紧螺钉(46)实现与转动杆(41)之间夹角的固定,所述长杆(44)后端连接有指针(45),所述长杆(44)前端滑动连接有套杆(47),所述套杆(47)套在长杆(44)上,所述套杆(47)后端的左侧壁上连接有第四锁紧螺钉(48),所述套杆(47)前端连接有导向套筒(49)。/n...

【技术特征摘要】
1.颈椎椎弓根螺钉定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伸缩机构,所述壳体(1)右侧壁滑动连接有右杆(2),所述右杆(2)为断面呈圆形的L形杆状结构,所述右杆(2)的左端与伸缩机构连接,所述右杆(2)的前端转动连接有顶杆(21),所述顶杆(21)上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22),所述顶杆(21)通过第一锁紧螺钉(22)实现与右杆(2)之间转动角度的固定,所述顶杆(21)的后端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壳体(1)左侧壁滑动连接有左杆(3),所述左杆(3)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左杆(3)的右端与伸缩机构连接,所述左杆(3)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1),所述转动杆(41)右部为圆柱体结构且左部为矩形条状结构,所述转动杆(41)右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钉(42),所述转动杆(41)通过第二锁紧螺钉(42)实现与左杆(3)之间转动角度的固定,所述转动杆(41)右端圆柱体结构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转动杆(41)左部连接有量角器(43),所述转动杆(41)上转动连接有长杆(44),所述长杆(44)为矩形条状结构,所述长杆(44)上连接有第三锁紧螺钉(46),所述长杆(44)通过第三锁紧螺钉(46)实现与转动杆(4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颖博刘瑶瑶刘鹏赵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