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腹腔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515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腹腔穿刺针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根自动收缩管,特殊设计的活塞,针头固定器和普通针头、针筒和橡胶导管,在针头尾部和活塞尾部各安装一根自动收缩管,再将两根长导管嵌套在自动收缩管外壁,依次连接起针头‑针筒‑活塞‑积液收集袋,在推入和拉出活塞时实现不间断地将腹腔积液从腹腔抽取到针筒最终收集到积液袋的目的。此新型腹腔穿刺针可以实现患者腹部积液的不间断抽取,极好地实现了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医源性污染,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腹腔穿刺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腹腔穿刺针是用来收集患者腹部积液的医疗工具,通过向病人腹部刺入针头来抽取积液,做生化或细胞学检查检验。但是传统临床腹腔穿刺针收集及抽取积液操作麻烦,必须间断抽取,易被污染,而且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套经全面改进和设计出的新型腹腔穿刺针。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腹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设计概括为:设计出特殊的活塞装置6,采用普通针头1、针筒5、橡胶导管4、两根自动收缩管3和积液收集袋7;在针头1尾部和活塞装置6尾部各安装一根自动收缩管3,再将两根长的橡胶导管4嵌套在自动收缩管3外壁;依次连接起针头-针筒-活塞装置-积液收集袋7,在针筒5中推入和拉出活塞装置6时实现不间断地将腹腔积液从腹部抽取到针筒5最终收集到积液收集袋7的目的。此新型腹腔穿刺针可以实现患者腹部积液的不间断抽取,极好地实现了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医源性污染,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目的。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系统还可以设置有一个针头固定器2,所述固定器2设计为:包括卡扣21、两叶开合式圆盘23,所述两叶开合式圆盘23构成整圆,整圆轴心设有通孔22。带有卡扣21的且中心带有直径与被固定对象外管壁直径等大的通孔22的两叶开合式圆盘23,具体示意图见图2。进一步的,所述活塞装置6具体设计为:包括活塞端部61、活塞通孔62、活塞柄63、活塞尾部64;所述活塞端部61为软性塑性材料,其外壁紧密塞入针筒5内壁,所述活塞端部61的中心设有与针筒5端部通孔直径相对应的圆形活塞通孔62;所述活塞柄63为硬质的中空直圆管,其头部设置有限位结构埋设于软性的活塞端部61内,该中空直圆管的尾部形成外凸起结构方便拉推操作,即为活塞尾部64;所述活塞尾部64的通孔与自动收缩管3(B管)连接。具体示意图见图3。以上技术方案实现了可以不间断抽取腹腔积液。本新型腹腔穿刺针采用两根自动收缩管和带有中心通孔和中空柄的活塞,在拉出和推进活塞时,将腹腔内的积液不间断地抽取到积液袋中;以实现注射器不用离开穿刺针即可完成放腹水操作的目的,同时,本技术操作简便,检验快捷,也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操作时间,有效避免医源性感染,增加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套装置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腹腔穿刺针中的针头固定器2示意图(闭合、打开)。图3为本技术腹腔穿刺针中的活塞6示意图(外观、轴向剖)。附图标记说明1-针头;2-固定器,21-卡扣、22-通孔、23-两叶开合式的圆;3-自动收缩管,4-橡胶导管,5-针管;6-活塞,61-活塞端部、62-活塞通孔、63-活塞柄,64-活塞尾部;7-积液收集袋,8-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腹腔穿刺针作进一步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清楚。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腹腔穿刺针,产品共包括七部分:针头,针头固定器,自动收缩管,导管,针管,活塞以及积液袋。其中,各个部分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如下:1.针头结构:普通针头,刺穿腹部,抽取积液。2.针头固定器:设计为带有卡扣21的中心有直径与所述针头1直径相等的圆形通孔22的两叶开合式的圆盘23。在针头刺入后,圆盘23紧贴病人腹部放置,使针头1穿过通孔22,待针进入人体腹部适当深度后,将开合式圆盘上的卡扣21合紧,即可防止针头径向晃动,起到固定作用。3.自动收缩管:一端开口(开放,为入口)一端蜷紧(封闭,为出口)的圆管,开口直径略大于针头直径,长度短于针头长度,自然状态下呈收缩状态。本产品中使用到两根自动收缩管,第一根自动收缩管(A管)位于针头尾部,开口一头紧紧套在针头尾部,A管嵌套于第一根橡胶导管(Ⅰ管)中。其作用是在拉动活塞时,积液冲开蜷紧的尾部,使其成为畅通的管道;停止抽动时可自主收缩;推动活塞时,由于尾部已自动回复为蜷紧状态,则可防止积液回流到针头进入腹腔。第二根自动收缩管(B管)位于与活塞尾端部相连的导管之中,开口一端嵌在活塞尾端部,B管嵌套于第二根橡胶导管(Ⅱ管)中。其作用是在拉动活塞时,由于尾部自然蜷紧,与针管活塞共同构造一个密闭的真空环境,使得腹腔里的积液在压力作用下冲开A管蜷紧的一端,进入到针管中;在推动活塞时,因为A管尾部回复为蜷紧状态,积液无法回流,只能冲开B管蜷紧的一端,进入导管,再经过导管流至积液袋。4.橡胶导管:两端均为开口状态的圆管,与自主收缩管一端相连的橡胶导管直径略大于自动收缩管开口一端的直径。本产品中也用到两根导管。第一根导管(Ⅰ管)一端紧紧套在第一根自动收缩管蜷紧的一端,另一端紧紧套在针管安装针头的位置上,在拉动活塞时将针头里的积液导流到针管里。第二根导管(Ⅱ管)一端与活塞尾端部中心的通孔紧密贴合,另一端紧套在积液袋的入口处,在推动活塞时将针管里的积液导流到积液袋。5.针筒:普通针管。其与活塞,自动收缩管B管构成密闭空间,拉动活塞时储存积液,推动活塞时放出积液。6.活塞:活塞端部61外壁与针管内壁紧密贴合,活塞端部中心开有与针管头部孔直径大小相等的活塞通孔62,活塞柄为一根贯通的中空圆管63,直径与活塞端部中心通孔相等。活塞另一端64、自动收缩管入口端、橡胶导管4(II管)入口端,三者焊接在一起,紧密连接。7.积液收集袋:带有刻度和阀门的普通积液收集袋。作用是收集积液并且可以随时打开阀门放出积液。本技术腹腔穿刺针可以提供一种一体化方案达到不间断抽取积液的目的。其中,针头作为穿刺和抽取积液工具,自动伸缩管和导管作为输送积液的通路,针管和活塞以及自动收缩管构成封闭空间,在拉动和推进活塞时起到储存积液和释放积液的作用;积液收集袋则最终储存积液,阀门可随时打开释放积液。进一步,本技术腹腔穿刺针的安装及工作方式如下:各组成部分的安装步骤:S1.将针头固定器2固定在针头1的中间部位;S2.将自动收缩管3(A管)嵌套于橡胶导管4(Ⅰ管)内部,并将两者嵌套的一端与针头1尾部紧密连接;S3.将导管4(I管)另一端与针管5一端的凸出通孔紧密连接;S4.将活塞6放入针筒5中,端部61紧贴针筒一端通孔;S4.将活塞柄63的另一端64与嵌套了自动收缩管3(B管)的橡胶导管4(Ⅱ管)的一端紧密连接;S5.将导管4(Ⅱ管)的另一端与积液收集袋7入口处紧密连接;S6.关上积液收集袋阀门8,准备穿刺患者腹部抽取积液;本技术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极好地实现了不间断抽取积液的目的。上述描述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是对本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的任何变更或修饰均应当视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腹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设计概括为:设计出的活塞装置(6),采用普通针头(1)、针筒(5)、橡胶导管(4)、两根自动收缩管(3)和积液收集袋(7);在针头(1)尾部和活塞装置(6)尾部各安装一根自动收缩管(3),再将两根长的橡胶导管(4)嵌套在自动收缩管(3)外壁;依次连接起针头-针筒-活塞装置-积液收集袋(7),在针筒(5)中推入和拉出活塞装置(6)时实现不间断地将腹腔积液从腹部抽取到针筒(5)最终收集到积液收集袋(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腹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设计概括为:设计出的活塞装置(6),采用普通针头(1)、针筒(5)、橡胶导管(4)、两根自动收缩管(3)和积液收集袋(7);在针头(1)尾部和活塞装置(6)尾部各安装一根自动收缩管(3),再将两根长的橡胶导管(4)嵌套在自动收缩管(3)外壁;依次连接起针头-针筒-活塞装置-积液收集袋(7),在针筒(5)中推入和拉出活塞装置(6)时实现不间断地将腹腔积液从腹部抽取到针筒(5)最终收集到积液收集袋(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腹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一个针头固定器(2),所述固定器(2)设计为:包括卡扣(21)、两叶开合式圆盘(23),所述两叶开合式圆盘(23)构成整圆,整圆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