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腐防臭功能的纳米清洁海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49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腐防臭功能的纳米清洁海绵,包括塑料壳和,所述塑料壳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延伸边,所述塑料壳的底部表面与延伸边的连接处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顶部表面等距离设置有二十七个连接细棒,所述连接细棒的底端延伸至海绵块的内部,所述连接细棒的外表面设置有倒钩,所述放置槽的开口边缘处连接有固定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增加了可以灵活安装拆卸的塑料壳,通过塑料壳上的固定框将海绵块顶部固定在放置槽内,并且通过连接细棒插入海绵块内,通过倒钩进一步保证海绵块安装固定,使得海绵块实现灵活拆装,当海绵块使用磨损后,可方便进行更换海绵块,使用更加的方便,节省使用成本。

A kind of nano cleaning sponge with antiseptic and deodorant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腐防臭功能的纳米清洁海绵
本技术属于纳米清洁海绵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腐防臭功能的纳米清洁海绵。
技术介绍
纳米海绵又叫纳米绵,美纳米海绵,蜜胺海绵,去污海绵或神奇海绵,采用新型纳米技术研发的特殊开孔结构泡体,是21世纪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无味、无毒、无害的特性;每个小颗粒比头发丝的万分之一还小。纯白色是“纳米海绵”的主要颜色,与传统清洁海绵的最大区别在于该产品采用纯物理去污机理,依靠海绵内的纳米级毛细管开孔结构,在抹拭过程自动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具有99.9%自然抗菌效果,不含任何化学清洗剂,效力超强、材质细密,不伤皮肤;去除顽渍只用清水,干净环保;适合于清洁凹凸不平面、深藏的顽固污垢,轻松打理、不留刮痕;使用简单方便,无需化学清洁剂,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清洁时只需传统清洁方式的30-40%用水量即可,大大减少污水排放,节约水资源;现有的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在的清洁海绵一般成块状,一般在清洁海绵的顶部都会增加了塑料壳,方便人拿取擦拭,现在的海绵一般都是通过胶与塑料壳粘合在一起,海绵长时间使用出现磨损后会出现无法进行更换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辣椒酱生产加工用接料推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腐防臭功能的纳米清洁海绵,包括塑料壳和海绵块,所述塑料壳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延伸边,所述塑料壳的底部表面与延伸边的连接处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顶部表面等距离设置有二十七个连接细棒,所述连接细棒的底端延伸至海绵块的内部,所述连接细棒的外表面设置有倒钩,所述放置槽的开口边缘处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制卡块,所述固定框的侧表面与限制卡块的一端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与限制卡块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放置槽的两侧表面与限制卡块的另一端连接处设置有限制滑槽,所述限制滑槽的底端延伸至塑料壳的底部并与外部连接,所述限制滑槽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卡孔,所述限制卡块的另一端穿过卡孔延伸至塑料壳的一侧外部。优选的,所述限制滑槽的底部开口尺寸与限制卡块的直径保持一致,所述限制卡块的外侧一端为圆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框为长方形的环装结构,所述固定框的顶部表面边缘处设置有齿状凸起。优选的,所述塑料壳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拉手环,所述拉手环与塑料壳的顶部转动连接。优选的,每个所述连接细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倒钩,两个倒钩交错的分布在连接细棒的外表面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增加了可以灵活安装拆卸的塑料壳,通过塑料壳上的固定框将海绵块顶部固定在放置槽内,并且通过连接细棒插入海绵块内,通过倒钩进一步保证海绵块安装固定,使得海绵块实现灵活拆装,当海绵块使用磨损后,可方便进行更换海绵块,使用更加的方便,节省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B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料壳;2、海绵块;3、固定框;4、限制卡块;5、延伸边;6、放置槽;7、限制滑槽;8、卡孔;9、弹簧;10、伸缩槽;11、倒钩;12、连接细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腐防臭功能的纳米清洁海绵,包括塑料壳1和2海绵块,塑料壳1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块2,海绵块2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延伸边5,为了方便卡合,塑料壳1的底部表面与延伸边5的连接处设置有放置槽6,放置槽6的顶部表面等距离设置有二十七个连接细棒12,连接细棒12的底端延伸至海绵块2的内部,连接细棒12的外表面设置有倒钩11,为了进一步固定海绵块2在放置槽6内的位置,放置槽6的开口边缘处连接有固定框3,为了防止海绵块2脱落,固定框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制卡块4,固定框3的侧表面与限制卡块4的一端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槽10,伸缩槽10与限制卡块4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弹簧9,放置槽6的两侧表面与限制卡块4的另一端连接处设置有限制滑槽7,限制滑槽7的底端延伸至塑料壳1的底部并与外部连接,限制滑槽7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卡孔8,限制卡块4的另一端穿过卡孔8延伸至塑料壳1的一侧外部,为了方便固定框3安装和拆卸,从而方便海绵块2的拆卸。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制滑槽7的底部开口尺寸与限制卡块4的直径保持一致,限制卡块4的外侧一端为圆弧形结构,为了方便限制卡块4从卡孔8内退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框3为长方形的环装结构,固定框3的顶部表面边缘处设置有齿状凸起,为了进一步固定海绵块2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塑料壳1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拉手环,拉手环与塑料壳1的顶部转动连接,为了方便手提,便于携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每个连接细棒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倒钩11,两个倒钩11交错的分布在连接细棒12的外表面两侧,为了保证海绵块2能够安装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出现磨损后,可按动两侧的限制卡块4,使得限制卡块4向卡孔8收缩退至限制滑槽7内,然后向下拉动固定框3使得,固定框3与塑料壳1分离,然后抽拉海绵块2,使得海绵块2的顶部与连接细棒12上的倒钩11分离,将新的海绵块2带有延伸边5的一端对准放置槽6,并且卡进放置槽6内,使得连接细棒12从海绵块2的顶部插入,倒钩11与海绵块2的内部钩紧,使得连接细棒12无法轻易从海绵块2内拔出,然后再将固定框3对准海绵块2,使得海绵块2穿过固定框3,然后按动两侧的限制卡块4,使得限制卡块4向伸缩槽10内收缩,挤压弹簧9,使得限制卡块4顺利滑进限制滑槽7内,然后继续推动固定框3,直到限制卡块4运动到限制滑槽7顶端位置处,并且固定框3与延伸边5紧密贴合,限制卡块4在弹簧9的作用下弹出,并卡进卡孔8内即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腐防臭功能的纳米清洁海绵,包括塑料壳(1)和海绵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壳(1)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块(2),所述海绵块(2)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延伸边(5),所述塑料壳(1)的底部表面与延伸边(5)的连接处设置有放置槽(6),所述放置槽(6)的顶部表面等距离设置有二十七个连接细棒(12),所述连接细棒(12)的底端延伸至海绵块(2)的内部,所述连接细棒(12)的外表面设置有倒钩(11),所述放置槽(6)的开口边缘处连接有固定框(3),所述固定框(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制卡块(4),所述固定框(3)的侧表面与限制卡块(4)的一端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槽(10),所述伸缩槽(10)与限制卡块(4)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弹簧(9),所述放置槽(6)的两侧表面与限制卡块(4)的另一端连接处设置有限制滑槽(7),所述限制滑槽(7)的底端延伸至塑料壳(1)的底部并与外部连接,所述限制滑槽(7)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卡孔(8),所述限制卡块(4)的另一端穿过卡孔(8)延伸至塑料壳(1)的一侧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腐防臭功能的纳米清洁海绵,包括塑料壳(1)和海绵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壳(1)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块(2),所述海绵块(2)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延伸边(5),所述塑料壳(1)的底部表面与延伸边(5)的连接处设置有放置槽(6),所述放置槽(6)的顶部表面等距离设置有二十七个连接细棒(12),所述连接细棒(12)的底端延伸至海绵块(2)的内部,所述连接细棒(12)的外表面设置有倒钩(11),所述放置槽(6)的开口边缘处连接有固定框(3),所述固定框(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制卡块(4),所述固定框(3)的侧表面与限制卡块(4)的一端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槽(10),所述伸缩槽(10)与限制卡块(4)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弹簧(9),所述放置槽(6)的两侧表面与限制卡块(4)的另一端连接处设置有限制滑槽(7),所述限制滑槽(7)的底端延伸至塑料壳(1)的底部并与外部连接,所述限制滑槽(7)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卡孔(8),所述限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云生许丽芬
申请(专利权)人:创品生活坊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