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板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中的压紧块,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与墙壁连接的安装面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压紧块和所述隔板的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两斜面,使得,所述安装槽沿从所述安装面到所述安装槽开口处方向槽口逐渐变大,所述压紧块包括压紧面、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所述安装底座在所述安装槽开口处设置同样开口方向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用于抵在所述第二接触面上,通过调节顶杆使压紧块沿安装槽的斜面滑动,进而改变所述压紧面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隔板。
A fixed structure of diaphra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板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家居装修领域,尤其是一种隔板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现在城市生活中生活空间有限,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间,很多家庭中会在墙上设置隔板用来放置一些轻型物品,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在设置隔板时,惯用的手段就是在隔板上开孔或者开槽,固定支架通过孔或槽将隔板固定,而固定支架的安装通常采用螺钉固定在墙面上,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在拆卸更换的时候,不大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板固定结构,在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拆卸更换方便,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隔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隔板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中的压紧块,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与墙壁连接的安装面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压紧块和所述隔板的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两斜面,使得所述安装槽沿从所述安装面到所述安装槽开口处方向槽口逐渐变大,所述压紧块包括压紧面、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所述安装底座在所述安装槽开口处设置同样开口方向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用于抵在所述第二接触面上,通过调节顶杆使压紧块沿安装槽的斜面滑动,进而改变所述压紧面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隔板。进一步,所述安装底座为沿长度方向轴对称的结构。进一步,所述安装槽沿从所述安装面到所述安装槽开口处方向设置有两个斜面。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斜面向配合。进一步,所述压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软胶垫。进一步,所述软胶垫上设置有防滑纹路。进一步,所述顶杆包括螺母和螺杆,所述螺母为正六边形螺母。进一步,所述凹槽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凸起,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条形凸起与凹槽底壁之间。进一步,所述安装底座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墙面上。进一步,所述安装底座为长条形结构。本技术一种隔板固定结构,在安装底座安装槽内设置压紧块,通过顶杆改变压紧块在安装槽中的位置进而改变压紧面之间的距离,最终配合固定隔板,实现适应不同隔板的功能;本技术在安装底座中设置压紧块、顶杆以及安装槽的配合结构,能适应不同厚度的隔板,而且通过压紧块之间的挤压对隔板进行固定,增加了连接强度,同时不需要在隔板上打孔,进行隔板替换时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技术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二。附图说明:安装底座1,安装槽1-1,斜面1-2,凹槽1-3,条形凸起1-3-1,压紧块2,压紧面2-1,卡槽2-1-1,软胶垫2-2,第一接触面2-3,第二接触面2-4,隔板3,装饰条4,螺母5-1,螺杆5-2,自攻螺丝6。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3所示的示例中,本技术一种隔板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底座1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1中的压紧块2,所述安装底座1包括与墙壁连接的安装面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压紧块2和所述隔板3的安装槽1-1,在所述安装槽1-1内设置两斜面,使得,所述安装槽1-1沿从所述安装面到所述安装槽1-1开口处方向槽口逐渐变大,所述压紧块2包括压紧面2-1、第一接触面2-3以及第二接触面2-4,所述安装底座1在所述安装槽1-1开口处设置同样开口方向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用于抵在所述第二接触面2-4上,通过调节顶杆使压紧块2沿安装槽1-1的斜面滑动,进而改变所述压紧面2-1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隔板3。上述示例中,本技术一种隔板固定结构,在安装底座1的安装槽1-1内设置压紧块2,通过顶杆改变压紧块2在安装槽1-1中的位置进而改变压紧面2-1之间的距离,最终配合固定隔板3,实现适应不同隔板3的功能;本技术在安装底座1中设置压紧块2、顶杆以及安装槽1-1的配合结构,能适应不同厚度的隔板3,而且通过压紧块2之间的挤压对隔板3进行固定,增加了连接强度,同时不需要在隔板3上打孔,进行隔板3替换时非常方便。如图1、图3所示的示例中,安装底座1是一个长条形内部设置有凹槽的结构,该安装底座1整体以长度方向为轴线轴对称结构,两个压紧块2均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形空心结构,在安装底座1中,安装槽1-1沿从安装面到安装槽1-1开口处方向设置有两个斜面1-2,这两个斜面1-2与安装底座1的外壳围成三棱柱体,压紧块2的第一接触面2-3与斜面1-2配合。压紧块2的压紧面2-1上沿压紧块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横截面为T形的卡槽2-1-1,在上下两个压紧块2的压紧面2-1上都对应设置有该卡槽2-1-1。在卡槽2-1-1中设置有条形的软胶垫2-2,该软胶垫2-2与卡槽2-1-1连接的一端的形状对应卡槽2-1-1的形状,软胶垫2-2另一端设置有防滑条纹。上述示例中,设置压紧块2与安装底座1内部相对配合滑动的结构,可以灵活调整两个压紧块2之间的距离,进而配合不同厚度的隔板3;在压紧面2-1上设置有软胶垫2-2,软胶垫2-2与隔板3连接面设置有防滑条纹,可以增加压紧块2与隔板3的连接强度,同时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压坏隔板3的表面,这样既拆装方便而且保护了隔板3。参见图1,顶杆包括螺母5-1和螺杆5-2,如图3、4所示,在安装底座1安装槽1-1的开口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同样开口方向的凹槽1-3,在凹槽1-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条形凸起1-3-1,螺母5-1安装固定在条形凸起1-3-1与凹槽1-3的底壁围成的空腔之中,螺母5-1的形状大小与该处空腔适配,参见图4在凹槽1-3底壁上设置有通孔,螺杆5-2与螺母5-1安装后穿过该通孔,螺杆5-2末端抵在压紧块2的第二接触面2-4上,可以通过旋转螺杆5-2改变第二接触面2-4与上述通孔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改变压紧面2-1之间的距离,具体参见图4、图5。参见图4、图5,安装底座1在安装面设置有通孔,自攻螺丝6穿过通孔将安装底座1固定在墙面上。在凹槽1-3上设置有装饰条4,装饰条4通过胶水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上,装饰条4内侧表面设置有条形纹路,可以增强粘合力。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给出的具体示例之外,其中的一些结构可有不同选择。如,安装底座1不一定是长条形的结构,也可以是分段式的结构,通过2个或者多个部分的安装结构同样可以固定隔板3;压紧块2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第一接触面2-3和压紧面2-1满足上述情形即可;安装底座1也可以不是轴对称结构,如,上部分的斜面1-2的倾斜角度与下部分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同样可以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中的压紧块,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与墙壁连接的安装面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压紧块和所述隔板的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两斜面,使得所述安装槽沿从所述安装面到所述安装槽开口处方向槽口逐渐变大,所述压紧块包括压紧面、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所述安装底座在所述安装槽开口处设置同样开口方向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用于抵在所述第二接触面上,通过调节顶杆使压紧块沿安装槽的斜面滑动,进而改变所述压紧面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隔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底座中的压紧块,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与墙壁连接的安装面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压紧块和所述隔板的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两斜面,使得所述安装槽沿从所述安装面到所述安装槽开口处方向槽口逐渐变大,所述压紧块包括压紧面、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所述安装底座在所述安装槽开口处设置同样开口方向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用于抵在所述第二接触面上,通过调节顶杆使压紧块沿安装槽的斜面滑动,进而改变所述压紧面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隔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为沿长度方向轴对称的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高华,夏适,卢嘉健,封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