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45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包括若干单元枕和一个哺乳枕;每个单元枕和哺乳枕均为横卧的长条状,单元枕两端和哺乳枕两端均沿纵向分别设有拉链链牙且一个拉链链牙上设有拉链拉头;单元枕和哺乳枕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魔术贴绒面和魔术贴钩面;哺乳枕中间设有哺乳用开合门,哺乳用开合门与哺乳枕端部完全分离的一端为开合端,开合端与所对应的哺乳枕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安全卡扣;若干单元枕和哺乳枕首尾相接、通过所述拉链链牙和拉链拉头拉和相接围成一个闭环。所述围枕防止看护者不在附近时婴幼儿从床上摔下,通过调整围枕长度和高度,实现婴幼儿从开始大动作活动到整个爱爬行的年龄段的保护,围枕上的哺乳枕方便哺乳者母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
本技术属于婴幼儿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
技术介绍
婴幼儿到了3个月左右开始翻身,到了半岁左右开始爬行,稍不留神就容易从床上摔下去,特别是放在床上睡觉时候,家长有时候暂时离开,婴幼儿自己醒来爬行摔下,防不胜防;特别是为了方便喂奶而将婴幼儿与自己同床睡的家长,经常面临稍不留神,小孩坠下床的问题,但是为了去洗手间等类似这种短暂的离开,将婴幼儿抱到有围栏的婴幼床上去,又很麻烦,还容易惊醒婴幼儿,购置与大人的床匹配的围栏是防婴幼儿坠床摔下的一个常用方式,但是这种围栏同时也限制家长的活动,家长上下床非常麻烦;同时,家长与婴幼儿同床,还有家长睡熟后压到婴幼儿,造成这种窒息的危险,而这种围栏也不能防止家长睡熟时压到婴幼儿,另外,一般这种围栏都是硬质材料,不小心撞到会对婴幼儿娇嫩的肌肤造成损伤;婴幼儿在3个月开始大动作的活动,特别是半岁到两岁间都是爬行活跃期,这个期间婴幼儿不断长高,围栏高度也需要调整,而现有的围栏并不能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所述围枕置于床上,婴幼儿可以置于围枕中被保护起来,防止看护者不在附近时婴幼儿从床上摔下,同时可以根据婴幼儿的身高和年龄大小,行动和攀爬能力,调整围枕长度和高度,实现婴幼儿整个爱爬行的年龄段的保护,围枕上的哺乳枕方便哺乳者随时母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单元枕和哺乳枕;每个所述单元枕和哺乳枕均为横卧的长条状,所述单元枕两端和哺乳一个枕两端均沿纵向分别设有拉链链牙,两所述拉链链牙位于单元枕或哺乳枕的同一侧面、且一个拉链链牙上设有拉链拉头;所述单元枕和哺乳枕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魔术贴绒面和魔术贴钩面;所述哺乳枕中间设有切开的活动段,所述活动段为哺乳用开合门,所述哺乳用开合门一端与所述哺乳枕端部完全分离、另一端与所述哺乳枕另一端部相连;所述哺乳用开合门与所述哺乳枕另一端部相连的部位位于所述哺乳枕上背离拉链链牙所在面的侧面;所述哺乳用开合门与所述哺乳枕端部完全分离的一端为开合端,所述开合端与所对应的哺乳枕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安全卡扣;所述若干单元枕和一个哺乳枕首尾相接、通过所述拉链链牙和拉链拉头拉和相接围成一个闭环。所述哺乳枕的长度大于所述单元枕。所述单元枕与单元枕之间的连接面、单元枕和哺乳枕的连接面位于所述闭环内侧面。所述单元枕和哺乳枕水平方向上均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单元枕和哺乳枕均为双层结构,包括枕芯和枕套,所述拉链链牙、魔术贴绒面、魔术贴钩面均位于所述枕套上。所述围枕由若干个所述闭环构成,若干个所述闭环通过所述魔术贴绒面和魔术贴钩面相互粘合纵向上叠加。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所述围枕由若干长条状的单元枕和哺乳枕构成,所述单元枕和哺乳枕首尾通过拉链相接成一个闭环状的围枕,所述围枕置于床上,婴幼儿可以置于围枕中被保护起来,防止看护者不在附近时婴幼儿从床上摔下,同时可以根据婴幼儿的身高和年龄大小,行动和攀爬能力,调整单元枕的个数,从而调整围枕围绕而成的闭环的大小;单元枕和哺乳枕顶面和底面的魔术贴,可以通过单元枕底面和顶面之间的粘合和哺乳枕底面和顶面之间的粘合,实现多个闭环的堆叠,调整整个围枕的高度,实现婴幼儿整个从开始大动作活动到爱爬行的年龄段的保护。单元枕和哺乳枕上设有通气孔,保证围枕中空气流通,利于婴幼儿成长;哺乳枕上设有哺乳用开合门,方便随时按压安全卡扣,打开哺乳用开合门,方便哺乳。同时,魔术贴绒面位于单元枕和哺乳枕的顶面,质感柔软,呵护婴幼儿肌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切开后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单元枕1、哺乳枕2、魔术贴绒面3、魔术贴钩面4、拉链链牙5、拉链拉头6、哺乳用开合门7、安全卡扣8、通气孔9、枕芯10、枕套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7所示,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包括若干8单元枕1和1个哺乳枕2;每个单元枕1和哺乳枕(2)均为横卧的长条状的长方体,单元枕1长40cm、宽25cm、高35cm;哺乳枕2长80cm、宽25cm、高35cm;单元枕1两端和哺乳枕2两端均沿纵向分别设有拉链链牙5,两拉链链牙5位于单元枕1或哺乳枕2的同一侧面、且一个拉链链牙5上设有拉链拉头6;单元枕1和哺乳枕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魔术贴绒面3和魔术贴钩面4;哺乳枕2中间设有切开的活动段,活动段为哺乳用开合门7,哺乳用开合门7一端与哺乳枕2端部完全分离、另一端与哺乳枕2另一端部相连;哺乳用开合门7与哺乳枕2另一端部相连的部位位于哺乳枕2上背离拉链链牙5所在面的侧面,打开哺乳用开合门7时向哺乳者所在方向打开即可;哺乳用开合门7与哺乳枕2端部完全分离的一端为开合端,开合端与所对应的邻近的哺乳枕2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安全卡扣8,安全卡扣的结构与汽车上的安全带所用安全卡扣结构一样,插入式连接,按压式开启;7个单元枕1和一个哺乳枕2首尾相接、通过拉链链牙5和拉链拉头6形成的拉链组合拉和相接围成一个闭环状的围枕,其中两个单元枕1为宽边,三个单元枕1为一个长边,另外一个长边由一个单元枕1和一个哺乳枕2构成。单元枕1与单元枕1、单元枕1和哺乳枕2的连接面位于所述闭环内侧面。单元枕1和哺乳枕2水平方向上均设有若干通气孔9,便于空气流通。单元枕1和哺乳枕2均为双层结构,包括枕芯10和枕套11,枕芯10可以用海绵或者珍珠棉等材料;拉链链牙5位于枕套11两端、魔术贴绒面3和魔术贴钩面4分别位于被枕芯10撑起后的枕套11顶面和底面,与前述位置一致。如图8所示,如果需要围枕的高度高一些,那么将单元枕1和哺乳枕2形成的闭环进行堆砌,利用单元枕1和哺乳枕2各自顶面和底面对应的魔术贴绒面3和魔术贴钩面4相互贴合,即可形成稳定的较高的围枕,防止较高一些的小孩爬起摔下床;图8中是两层的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还可继续叠加,达到有效的防摔放翻越的高度。如图9所示,如果才3个月的婴儿刚开始翻身动作,或者半岁的婴幼儿,刚刚开始爬,爬行能力不强,且身体相对较矮,可以减少单元枕1的数量,如图9所示,6个单元枕1和一个哺乳枕组成了一个方形的围枕,方便放置较小的婴幼儿,且不占位置。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设计更小的单元枕1和合适尺寸的哺乳枕2,更多的单元枕1和一个哺乳枕2通过拉链连接,使得整个围枕可以摆出更多的造型,比如葫芦形、心形和爱心形等,本技术实施例是最节省空间的一种摆放方式。哺乳枕2位置上可以画上奶瓶等标识性图案,单元枕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单元枕(1)和一个哺乳枕(2);/n每个所述单元枕(1)和哺乳枕(2)均为横卧的长条状,所述单元枕(1)两端和哺乳枕(2)两端均沿纵向分别设有拉链链牙(5),两所述拉链链牙(5)位于单元枕(1)或哺乳枕(2)的同一侧面、且一个拉链链牙(5)上设有拉链拉头(6);/n所述单元枕(1)和哺乳枕(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魔术贴绒面(3)和魔术贴钩面(4);/n所述哺乳枕(2)中间设有切开的活动段,所述活动段为哺乳用开合门(7),所述哺乳用开合门(7)一端与所述哺乳枕(2)端部完全分离、另一端与所述哺乳枕(2)另一端部相连;所述哺乳用开合门(7)与所述哺乳枕(2)另一端部相连的部位位于所述哺乳枕(2)上背离拉链链牙(5)所在面的侧面;/n所述哺乳用开合门(7)与所述哺乳枕(2)端部完全分离的一端为开合端,所述开合端与所对应的哺乳枕(2)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安全卡扣(8);/n所述若干单元枕(1)和一个哺乳枕(2)首尾相接、通过所述拉链链牙(5)和拉链拉头(6)拉和相接围成一个闭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防摔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单元枕(1)和一个哺乳枕(2);
每个所述单元枕(1)和哺乳枕(2)均为横卧的长条状,所述单元枕(1)两端和哺乳枕(2)两端均沿纵向分别设有拉链链牙(5),两所述拉链链牙(5)位于单元枕(1)或哺乳枕(2)的同一侧面、且一个拉链链牙(5)上设有拉链拉头(6);
所述单元枕(1)和哺乳枕(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魔术贴绒面(3)和魔术贴钩面(4);
所述哺乳枕(2)中间设有切开的活动段,所述活动段为哺乳用开合门(7),所述哺乳用开合门(7)一端与所述哺乳枕(2)端部完全分离、另一端与所述哺乳枕(2)另一端部相连;所述哺乳用开合门(7)与所述哺乳枕(2)另一端部相连的部位位于所述哺乳枕(2)上背离拉链链牙(5)所在面的侧面;
所述哺乳用开合门(7)与所述哺乳枕(2)端部完全分离的一端为开合端,所述开合端与所对应的哺乳枕(2)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安全卡扣(8);
所述若干单元枕(1)和一个哺乳枕(2)首尾相接、通过所述拉链链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丽娟芦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