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36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包括轴承套、单向轴承、第一双向轴承和第二双向轴承;轴承套包括端板和套管;端板中央设置有第一套接腔,端板边缘设置有侧盖连接螺孔;套管内设置有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接腔;第二套接腔内壁设置有第一防滑转键;第二套接腔内壁与第三套接腔内壁之间设置有阻环;第一双向轴承套接于第一套接腔内,第一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第一防滑转键;第二双向轴承套接于第三套接腔内,第二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阻环;单向轴承套接于第二套接腔内,单向轴承的外环与第二套接腔内壁键连接;单向轴承的内环为可从单向轴承内滑动抽出的内环管;内环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和第二双向轴承的内环抵接。

Driving shaft sleeve of side cover of fishing line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线轮侧盖,特别涉及一种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
技术介绍
渔线轮一般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连接摇臂,从动轴连接线轮、刹车片和刹车臂。主动轴和从动轴均通过轴承安装在渔线轮侧盖,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然而由于主动轴受摇臂驱动转动和线轮放线时带动转动,受力较大,主动轴轴套内的轴承磨损较大,容易损坏,导致主动轴转动不灵活、渔线轮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长和损坏更少的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包括轴承套、单向轴承、第一双向轴承和第二双向轴承;所述轴承套包括端板和垂直连接于端板端部的套管;所述端板中央设置有第一套接腔,所述端板边缘设置有侧盖连接螺孔;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接腔;所述第一套接腔、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套接腔同轴心并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套接腔内壁设置有第一防滑转键;所述第二套接腔内壁与第三套接腔内壁之间设置有阻环;所述第一双向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一套接腔内,所述第一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所述第二套接腔内的第一防滑转键;所述第二双向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三套接腔内,所述第二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所述第三套接腔与第二套接腔之间的阻环;所述单向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二套接腔内,所述单向轴承的外环与第二套接腔内壁键连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内环为可从单向轴承内滑动抽出的内环管;所述内环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和第二双向轴承的内环抵接;所述内环管内壁设置有对应所配主动轴的第二防滑转键。所述单向轴承包括串联的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内环管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环管相抵接。所述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口径大于所述内环管的口径,所述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口径与所配主动轴分段的横截面直径相等。采用本技术的结构,由于单向轴承的内环为可抽出式的内环管,并且内环管两端分别抵接主动轴轴套两端的双向轴承的内环,使得主动轴轴套两端的双向轴承受到的轴向压力可以传导分化,避免双向轴承单独受力,可以减少轴承损坏。第一防滑转键可以阻止第一双向轴承挤压单向轴承一端,阻环可以阻止第二双向轴承挤压单向轴承另一端,可以减少双向轴承的损坏。主动轴轴套两端均设置有双向轴承,对主动轴的支点更多,使得主动轴转动更平稳,减少因主动轴歪斜摆动而对双向轴承的损坏。在主动轴轴套内设置单向轴承,可以减少主动轴被线轮放线时带动反转,减少主动轴无效转动,进而减少主动轴轴套内轴承的磨损。单向轴承的内环可滑动抽出的特性,可以减少单向轴承受到轴向压力,进而可以减少单向轴承的损坏。设置两个单向轴承,使得单向轴承的承受强度更大,可以减少单向轴承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双向轴承,2-内环管,3-第一单向轴承,4-内环管,5-第二单向轴承,6-轴承套,7-第二双向轴承,61-端板,62-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包括轴承套、单向轴承、第一双向轴承和第二双向轴承。轴承套包括端板和垂直连接于端板端部的套管。端板中央设置有第一套接腔,用于套接第一双向轴承。端板边缘设置有侧盖连接螺孔,用于通过螺钉锁紧连接到侧盖。套管内设置有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接腔,分别用于套接单向轴承和第二双向轴承。第一套接腔、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套接腔同轴心并且依次连通。第二套接腔内壁设置有第一防滑转键,第一防滑转键凸出于第二套接腔内壁,使得第二套接腔内壁为不光滑内壁,避免单向轴承外环与第二套接腔内壁之间打滑。第二套接腔内壁与第三套接腔内壁之间设置有阻环,阻环可以阻止单向轴承向第三套接腔移动,可以阻止第二双向轴承向第二套接腔移动。第一双向轴承套接于第一套接腔内,第一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第二套接腔内的第一防滑转键。第二双向轴承套接于第三套接腔内,第二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第三套接腔与第二套接腔之间的阻环。第一双向轴承和第二双向轴承在主动轴轴套两端通过两个支撑位置支撑主动轴,使得主动轴转动更平稳,可以减少主动轴对轴承的损坏。单向轴承套接于第二套接腔内,单向轴承的外环与第二套接腔内壁键连接。单向轴承的外环设置有与第一防滑转键向适配的键槽。键连接可以避免单向轴承的外环与第二套接腔内壁之间打滑。单向轴承的内环为可从单向轴承内滑动抽出的内环管,内环管在单向轴承内可以自由地轴向滑动。内环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和第二双向轴承的内环抵接。当第二双向轴承的内环受到摇臂的挤压时,其压力通过内环管传导到第一双向轴承,进而传导到传动齿轮等,可以减少单向轴承和双向轴承的损坏。内环管内壁设置有对应所配主动轴的第二防滑转键,设置第二防滑转键可以使单向轴承的内环与主动轴之间键连接而避免滑转。如图1所示,单向轴承包括串联的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第一单向轴承的内环管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环管相抵接。设置两个单向轴承可以提供更大的单向阻转力,同时对主动轴提供更多支撑点,减少主动轴歪斜和轴承损坏,进而提高主动轴轴套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口径大于内环管的口径,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口径与所配主动轴分段的横截面直径相等。所配主动轴分段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其他主动轴分段的横截面直径。当所配主动轴分段套接到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后,可以抵接单向轴承的内环管,从而为内环管的轴向压力提供支点,减少第一轴承内环受到的轴向压力,进而减少轴承损坏,提高主动轴轴套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套、单向轴承、第一双向轴承和第二双向轴承;/n所述轴承套包括端板和垂直连接于端板端部的套管;所述端板中央设置有第一套接腔,所述端板边缘设置有侧盖连接螺孔;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接腔;所述第一套接腔、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套接腔同轴心并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套接腔内壁设置有第一防滑转键;所述第二套接腔内壁与第三套接腔内壁之间设置有阻环;/n所述第一双向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一套接腔内,所述第一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所述第二套接腔内的第一防滑转键;所述第二双向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三套接腔内,所述第二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所述第三套接腔与第二套接腔之间的阻环;/n所述单向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二套接腔内,所述单向轴承的外环与第二套接腔内壁键连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内环为可从单向轴承内滑动抽出的内环管;所述内环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双向轴承的内环和第二双向轴承的内环抵接;所述内环管内壁设置有对应所配主动轴的第二防滑转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线轮侧盖的主动轴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套、单向轴承、第一双向轴承和第二双向轴承;
所述轴承套包括端板和垂直连接于端板端部的套管;所述端板中央设置有第一套接腔,所述端板边缘设置有侧盖连接螺孔;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接腔;所述第一套接腔、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套接腔同轴心并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套接腔内壁设置有第一防滑转键;所述第二套接腔内壁与第三套接腔内壁之间设置有阻环;
所述第一双向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一套接腔内,所述第一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所述第二套接腔内的第一防滑转键;所述第二双向轴承套接于所述第三套接腔内,所述第二双向轴承的外环抵接所述第三套接腔与第二套接腔之间的阻环;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雄文
申请(专利权)人:汝城县阳光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