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344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在滴灌盲管上的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包括筒状外套、螺旋式流道杆与弹性调压胶套;螺旋式流道杆螺纹连接安装于筒状外套内,筒状外套内壁与螺旋式流道杆之间安装弹性调压胶套;筒状外套内端面与螺旋式流道杆的出水端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具有结构简单、流道压力补偿、流量均匀、运行成本低的特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滴头内部可清洗,实现重复使用。工作时,水流同时进入被弹性调压胶套分割的静水腔和流道腔,流道腔有流速,静水腔无流速,流道腔水压低于静水腔,弹性调压胶套的壁向流道内凹,在流速和流道断面积平衡过程中达到流量稳定的目的。螺旋式流道杆和筒状外套可分离,实现清洗螺旋流道和弹性调压胶套的目的。

Removable pressure compensated dri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
本技术属于农田灌溉
,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滴灌盲管外部的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
技术介绍
滴灌技术是农田灌溉技术的一次革命,滴头的品质决定着滴灌的成败,同时也决定着灌溉对象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滴头是调节系统压力,保证灌溉均匀度的核心部件,科学家对滴头的结构和原理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目前,滴头从结构和功能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非压力补偿式,另一类为压力补偿式;从安装方式也可分两类,一类为內镶式(在生产过程中按一定距离固定于滴灌管内壁,形成滴灌带产品),另一类为外镶式(滴头单独成件,在田间安装管道时,根据需要确定滴头间距和数量,在盲管上打眼安装)。为了保证灌溉均匀度,目前,多使用压力补偿式滴头。由于压力补偿式滴头结构复杂,市场产品多为密封构造不能拆卸,属堵塞后抛弃的一次性产品,且对灌溉水质处理要求高,降低了滴灌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投资成本。另外,更换堵塞滴头会造成安装孔松动,势必需要更换整个滴灌带,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设计和研制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具有适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防止堵塞、能够自动调节流道压力、保证流量均匀、安装在滴灌盲管外部的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其特征在于:该滴头包括筒状外套、螺旋式流道杆与弹性调压胶套;螺旋式流道杆螺纹连接安装于筒状外套内,筒状外套内壁与螺旋式流道杆之间安装弹性调压胶套;筒状外套内端面与螺旋式流道杆的出水端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垫。螺旋式流道杆包括流道杆,流道杆为杆状圆柱体,流道杆外表面设有螺旋流道,流道杆一端设有上托、另一端设有底托;上托中轴线上设有斜台进水嘴,进水嘴设有进水口;筒状外套内壁与流道杆外表面之间安装弹性调压胶套,筒状外套内壁与弹性调压胶套外壁之间构成静水腔,流道杆外表面与弹性调压胶套内壁之间构成流道腔,进水口与静水腔、流道腔分别连通;底托设有出水孔,出水孔与螺旋流道相连通;上托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筒状外套敞口端设有的内螺纹连接。筒状外套一端设有敞口,筒状外套敞口端设有内螺纹,筒状外套另一端设有筒底,筒底设有出水口,筒底与底托后端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密封垫设有通水孔,出水孔、通水孔与出水口三者位置相对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流道压力补偿、流量均匀、运行成本低的特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滴头内部可清洗,实现重复使用。本技术安装在滴灌管道系统的毛管上,安装时先在毛管上打孔,孔径与滴头斜台进水嘴的直径紧密配合,滴头的斜台进水嘴安装在打好的孔内,保证密封不漏水。当灌溉时,高压水流通过管道系统进入毛管,然后进入滴头的进水口,而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筒状外套内壁与弹性调压胶套外壁之间构成的静水腔,形成无出口压力水腔;另一路进入流道杆外表面与弹性调压胶套内壁之间构成的流道腔,即螺旋流道,流道腔内的水通过底托设有的出水孔流出,对农田进行灌溉。在这过程中根据伯努利原理,弹性调压胶套外侧的静态水压力大于弹性调压胶套内侧螺旋流道的压力,因此弹性调压胶套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螺旋流道内凹陷,从而减小流道断面积增加流道阻力,起到调节灌溉流量的作用。当滴头内有水垢沉积或异物堵塞,可通过螺旋分离螺旋式流道杆和筒状外套,清洗螺旋流道和弹性调压胶套,安装后可重复使用。本技术具有自动调节流道水压,保证流量均衡的功能;同时,当流道异物堵塞或碱垢沉积,可拆卸清洗后重复使用,从而解决灌溉水质处理困难和滴头堵塞的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外农田滴灌系统使用的滴头均为內镶式或管上式固封滴头,滴头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水垢沉积或异物堵塞,需要经常更换滴头或滴灌带,提高了灌溉成本,影响了灌溉质量,增加了田间维护管理难度。本技术流道杆与筒状外套采用螺纹式连接,筒状外套可以从流道杆拆卸,满足滴头内部异物清洗;采用杆上螺旋流道与弹性调压胶套相配合的原理,达到流速稳定的目标,实现了滴头重复长期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螺旋式流道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右视图;图5是筒状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5的右视图;图8是弹性调压胶套的结构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密封垫的正视结构图。图中:1—流道杆,2—螺旋流道,3—底托,4—胶套下密封环,5—出水孔,6—上托,7—胶套上密封环,8—斜台进水嘴,9—进水口,10—分水道,11—外螺纹,12—筒状外套,13—敞口,14—筒底,15—内螺纹,16—弹性调压胶套,17—密封垫,18—通水孔,19—出水口,20—静水腔,21—流道腔,22—分水道进口,23—分水道出口,24—径向出水孔,25—径向进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该滴头包括筒状外套12、螺旋式流道杆与弹性调压胶套16;螺旋式流道杆螺纹连接安装于筒状外套12内,筒状外套12内壁与螺旋式流道杆之间安装弹性调压胶套16,筒状外套12内端面与螺旋式流道杆的出水端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垫17。参见图5、图6与图7:筒状外套12一端(进水端)设有敞口13,筒状外套敞口端设有内螺纹15,筒状外套12另一端(出水端)设有筒底14,筒底14设有出水口19,筒底14与底托3的后端面之间安装密封垫17;参见图10;密封垫17设有通水孔18,出水孔5的出水端、通水孔18与出水口19三者位置相对应。参见图2、图3与图4:螺旋式流道杆包括流道杆1,流道杆1为杆状圆柱体,流道杆1外表面设有螺旋流道2,流道杆1一端(进水端)设有上托6、另一端(出水端)设有底托3;上托6中轴线上设有斜台进水嘴8,斜台进水嘴8设有进水口9;筒状外套12内壁与流道杆1外表面之间安装弹性调压胶套16,筒状外套12内壁与弹性调压胶套16外壁之间构成静水腔20,流道杆1外表面与弹性调压胶套16内壁之间构成流道腔21,进水口9与静水腔20、流道腔21分别连通;底托3设有出水孔5,出水孔5与螺旋流道2相连通,即出水孔5与流道腔21相连通;上托6设有外螺纹11,外螺纹11与筒状外套敞口端设有的内螺纹15连接;旋紧保持密封,因是螺旋接口,流道堵塞时,易拆卸和清污。参见图2、图3:上托6设有分水道10,分水道进口22与进水口9相贯通,分水道出口23与静水腔20相连通,近于上托6的螺旋流道2上设有径向出水孔24,径向出水孔24与进水口9相贯通;参见图4,近于底托3的螺旋流道2上设有径向进水孔25,径向进水孔25与出水孔5相贯通。参见图8与图9:弹性调压胶套16为两端敞口的薄壁圆筒状胶套,由弹性材料制作;参见图1与图2:螺旋流道2与底托3之间安装有胶套下密封环4,螺旋流道2与上托6之间安装有胶套上密封环7,弹性调压胶套16的两端敞口与胶套下密封环4、胶套上密封环7分别密封安装。螺旋流道2为半圆形螺旋流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其特征在于:该滴头包括筒状外套(12)、螺旋式流道杆与弹性调压胶套(16);螺旋式流道杆螺纹连接安装于筒状外套(12)内,筒状外套(12)内壁与螺旋式流道杆之间安装弹性调压胶套(16);筒状外套(12)内端面与螺旋式流道杆的出水端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垫(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其特征在于:该滴头包括筒状外套(12)、螺旋式流道杆与弹性调压胶套(16);螺旋式流道杆螺纹连接安装于筒状外套(12)内,筒状外套(12)内壁与螺旋式流道杆之间安装弹性调压胶套(16);筒状外套(12)内端面与螺旋式流道杆的出水端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垫(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其特征在于:筒状外套(12)一端设有敞口(13),筒状外套敞口端设有内螺纹(15),筒状外套(12)另一端设有筒底(14),筒底(14)设有出水口(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压力补偿式滴头,其特征在于:螺旋式流道杆包括流道杆(1),流道杆(1)为杆状圆柱体,流道杆(1)外表面设有螺旋流道(2),流道杆(1)一端设有上托(6)、另一端设有底托(3);上托(6)中轴线上设有斜台进水嘴(8),斜台进水嘴(8)设有进水口(9);筒状外套(12)内壁与流道杆(1)外表面之间安装弹性调压胶套(16),筒状外套(12)内壁与弹性调压胶套(16)外壁之间构成静水腔(20),流道杆(1)外表面与弹性调压胶套(16)内壁之间构成流道腔(21),进水口(9)与静水腔(20)、流道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姜成英吴文俊戚建莉马超陈炜青马玮赵梦炯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