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322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包括驱动车体,所述驱动车体的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播种斗,且播种斗的下侧设置有下料管,并且下料管的上端檐口处通过中心轴安装有分流辊,所述分流辊上设置第一齿盘,所述驱动车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所述驱动车体的驱动轮上同心安装有第三齿盘,所述下料管的内部通过转动轴固定套设有挡板,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转动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耕地和种坑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使得播种更加精准,同时,通过设置有分流辊,可以进行匀播,另外,匀播完成后,可自动进行种坑覆土,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A Chenopodium seeder for vege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播种机
,具体为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
技术介绍
藜麦在进行播种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手动播种,劳动强度高,且工作效率低,一种是采用机械化播种,大型的菜用藜麦播种机,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且不适用于小型化播种,小型的菜用藜麦播种机结构和功能都较为单一,只能做到简单的播种,且播种时,控量较为麻烦,导致种子播种不均匀,同时,目前的菜用藜麦播种机也无法根据耕地的种坑深度进行调节,导致在播种上,种子易洒到坑外,严重影响种子的生长,另外,现有的小型菜用藜麦播种机在播种完成后,还需要人工进行覆土,十分麻烦,因此,针对以上提问,提出一种具有覆土功能,且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的菜用藜麦播种机,无法进行均匀播种,同时无法根据耕地的种坑深度进行调节,另外播种完成后不能进行自动覆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包括驱动车体,所述驱动车体的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播种斗,且播种斗的下侧设置有下料管,并且下料管的上端檐口处通过中心轴安装有分流辊,所述分流辊上设置第一齿盘,所述驱动车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所述驱动车体的驱动轮上同心安装有第三齿盘,所述下料管的内部通过转动轴固定套设有挡板,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转动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下料管的下端插设有播种管,所述下料管的下端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驱动车体的左端下侧固定焊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上套接有滑动套,并且滑动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滑动套的左侧固定焊接有覆土板。优选的,所述分流辊的外侧尺寸与下料管的上端内侧尺寸相同,所述分流辊的侧面同心安装有第一齿盘,且第一齿盘通过链条与第二齿盘相连接,并且第二齿盘通过链条与第三齿盘相连接,所述第三齿盘与驱动车体的驱动轮同心安装,所述分流辊通过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以及第三齿盘与驱动车体的驱动轮构成联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外侧尺寸与下料管的内侧尺寸相同,所述挡板通过转动轴安装在下料管的内部,所述挡板通过旋钮和转动轴设置为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播种管的上端外侧尺寸与下料管的下端内侧尺寸相同,所述播种管设置为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覆土板包括曲形架、覆土刀,所述曲形架的下端固定焊接有覆土刀。优选的,所述覆土板通过滑动套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滑动套的内侧尺寸与支撑架的外侧尺寸相同,所述覆土板通过滑动套设置为升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通过设置有分流辊,且分流辊通过齿盘和链条与驱动轮相连接,当驱动轮转动时,可带动分流辊转动,此时,播种斗里的种子通过分流辊和下料管之间的间隙掉落至播种管,并通过播种管滚落至种坑,通过驱动车轮的匀速转动,进行用菜用藜麦中的匀播;通过在下料管中设置有旋钮转动的挡板,通过旋钮将挡板转动不同的角度,并通过固定螺母进行角度锁定,可以控制下料管中种子的下料数量,使得播种更加精准;通过设置有升降结构的播种管,将播种管沿着下料管进行伸缩,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进行锁定,可根据耕地种坑的不同深度,进行播种管的调节,避免播种管与种坑接触的间距过大或者过小,导致种子浪费的情况;通过设置有升降结构的覆土板,将覆土板通过滑动套沿着支撑架进行高度调节,并通过第二螺栓进行高度锁定,当播种管将种子匀播到种坑后,驱动车体继续前移,并带动覆土板移动,此时,覆土刀将带动泥土将种坑进行掩埋,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覆土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覆土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1、驱动车体;2、播种斗;3、下料管;4、分流辊;5、第一齿盘;6、第二齿盘;7、第三齿盘;8、转动轴;9、挡板;10、固定螺母;11、旋钮;12、播种管;13、第一固定螺栓;14、支撑架;15、滑动套;16、第二固定螺栓;17、覆土板;171、曲形架;172、覆土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包括驱动车体1,驱动车体1的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播种斗2,且播种斗2的下侧设置有下料管3,并且下料管3的上端檐口处通过中心轴安装有分流辊4,分流辊4上设置第一齿盘5,驱动车体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6,驱动车体1的驱动轮上同心安装有第三齿盘7,分流辊4的外侧尺寸与下料管3的上端内侧尺寸相同,分流辊4的侧面同心安装有第一齿盘5,且第一齿盘5通过链条与第二齿盘6相连接,并且第二齿盘6通过链条与第三齿盘7相连接,第三齿盘7与驱动车体1的驱动轮同心安装,分流辊4通过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以及第三齿盘7与驱动车体1的驱动轮构成联动结构,分流辊4由转动辊和六组分流板组成,六组分流板等距呈圆形阵列结构分布在转动辊上,驱动车体1沿着耕地进行移动,驱动车体1上的驱动轮转动,并通过第三齿盘7、第二齿盘6和第一齿盘5带动分流辊4转动,分流辊4在转动的过程中,播种斗2中的种子沿着分流辊4上的分流板之间的缝隙中均量掉落至播种管12,并由播种管12导流至种坑中。下料管3的内部通过转动轴8固定套设有挡板9,转动轴8上设置有固定螺母10,转动轴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1,挡板9的外侧尺寸与下料管3的内侧尺寸相同,挡板9通过转动轴8安装在下料管3的内部,挡板9通过旋钮11和转动轴8设置为转动结构,通转动旋钮11,通过转动轴8带动挡板9转动,并通过固定螺母10进行锁定,可以控制下料管3中种子的下料速度和数量,以便于更加精准的播种。下料管3的下端插设有播种管12,下料管3的下端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13,播种管12的上端外侧尺寸与下料管3的下端内侧尺寸相同,播种管12设置为升降结构,将播种管12沿着下料管3进行伸缩,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3进行高度锁定,以便于根据种坑的深度,对播种管12与种坑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驱动车体1的左端下侧固定焊接有支撑架14,且支撑架14上套接有滑动套15,并且滑动套1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6,滑动套15的左侧固定焊接有覆土板17,覆土板17包括曲形架171、覆土刀172和凸块173,曲形架171的下端固定焊接有覆土刀172,且覆土刀172的上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凸块173,覆土板17通过滑动套15与支撑架14相连接,滑动套15的内侧尺寸与支撑架14的外侧尺寸相同,覆土板17通过滑动套15设置为升降结构,可根据耕地的具有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包括驱动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车体(1)的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播种斗(2),且播种斗(2)的下侧设置有下料管(3),并且下料管(3)的上端檐口处通过中心轴安装有分流辊(4),所述分流辊(4)上设置第一齿盘(5),所述驱动车体(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6),所述驱动车体(1)的驱动轮上同心安装有第三齿盘(7),所述下料管(3)的内部通过转动轴(8)固定套设有挡板(9),所述转动轴(8)上设置有固定螺母(10),所述转动轴(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1),所述下料管(3)的下端插设有播种管(12),所述下料管(3)的下端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13),所述驱动车体(1)的左端下侧固定焊接有支撑架(14),且支撑架(14)上套接有滑动套(15),并且滑动套(1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6),所述滑动套(15)的左侧固定焊接有覆土板(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包括驱动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车体(1)的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播种斗(2),且播种斗(2)的下侧设置有下料管(3),并且下料管(3)的上端檐口处通过中心轴安装有分流辊(4),所述分流辊(4)上设置第一齿盘(5),所述驱动车体(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6),所述驱动车体(1)的驱动轮上同心安装有第三齿盘(7),所述下料管(3)的内部通过转动轴(8)固定套设有挡板(9),所述转动轴(8)上设置有固定螺母(10),所述转动轴(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1),所述下料管(3)的下端插设有播种管(12),所述下料管(3)的下端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13),所述驱动车体(1)的左端下侧固定焊接有支撑架(14),且支撑架(14)上套接有滑动套(15),并且滑动套(1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6),所述滑动套(15)的左侧固定焊接有覆土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匀播的菜用藜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辊(4)的外侧尺寸与下料管(3)的上端内侧尺寸相同,所述分流辊(4)的侧面同心安装有第一齿盘(5),且第一齿盘(5)通过链条与第二齿盘(6)相连接,并且第二齿盘(6)通过链条与第三齿盘(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敏吕玮齐长征庞建光杨云肖金同新赵宇白玉辰杨洪升王世平王海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石家庄梦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