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017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发送方对隐蔽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获得二进制隐蔽数据;从LTE协议中自选取一种从属协议作为隐信道载体协议;根据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对二进制隐蔽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将信道编码结果嵌入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中进行传输。接收方接收数据包,并提取传输过程中的隐信道信息;根据发送方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提取隐信道的数据;对提取的数据进行BCH信道解码;对BCH信道解码结果进行二进制译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鲁棒性,针对一般的信道波动,能够完成隐信道信息错误的修正,适合正常环境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空间对抗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隐蔽通信手段用于信息窃取和情报联通工作。网络空间是信息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信息环境,是所有信息系统的合集,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各国纷纷出台网络空间国家战略,网络空间国家级对抗成为常态。网络攻防对抗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政府、大型企业、重要机构、工业设施等重要的网络空间设施,其背后往往蕴藏着政治和地缘冲突,或设计巨大的经济利益。世界上主要大国在网络空间中的竞争将成为未来的常态。尽管近几年4G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关于LTE协议隐信道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国内暂无对该方面的研究,而在国外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Rezaei等提出一种基于LTE-A网络无线数据链路层协议的隐信道,其具体是将隐蔽信息、嵌入在PDCP,RLC和MAC等协议的冗余保留、序列号和报尾填充等字域。但该隐信道在实际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会受到天气、信道干扰、环境噪声等原因出现丢包、错包和包序错误等情况,隐信道的稳定性与抗干扰性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鲁棒性强、抗干扰性高的LTE协议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步骤1、发送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嵌入;步骤2、接收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提取。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发送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嵌入,具体为:步骤1-1、发送方对隐蔽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获得二进制隐蔽数据;步骤1-2、从LTE协议中自选取一种从属协议作为隐信道载体协议;步骤1-3、根据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对步骤1-1中的二进制隐蔽数据进行信道编码;步骤1-4、将步骤1-3信道编码结果嵌入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中进行传输。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接收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提取,具体为:步骤2-1、接收方接收数据包,并提取传输过程中的隐信道信息;步骤2-2、根据发送方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提取隐信道的数据;步骤2-3、对步骤2-2提取的数据进行BCH信道解码;步骤2-4、对BCH信道解码结果进行二进制译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弥补了国内对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研究的空缺;2)采用复合帧的方法,使得现有技术难以利用的LTE从属协议被加以利用,拓宽了LTE网络隐信道的传输渠道;3)采用BCH编码,使得信道环境在受到天气、障碍物等影响而变得较差时,也能够进行稳点的传输,增强了隐信道传输的稳定性及抗干扰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更适合在真实环境中进行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送方进行秘密信息嵌入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接收方进行秘密信息的提取流程图。图3为用于DRB的PDCP数据PDU格式示意图。图4为用于SRB的PDCP数据PDU格式示意图。图5为PDCP数据PDU格式示意图。图6为SN为10位,RLCUM的PDU头格式示意图。图7为LI为奇数,RLCUM的PDU头格式示意图。图8为MAC层子报头格式示意图。图9为MAC头,MAC控制单元,MACSDU以及填充的MACPDU格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步骤1、发送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嵌入;步骤2、接收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提取。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步骤1中发送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嵌入,具体为:步骤1-1、发送方对隐蔽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获得二进制隐蔽数据;步骤1-2、从LTE协议中自选取一种从属协议作为隐信道载体协议;步骤1-3、根据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对步骤1-1中的二进制隐蔽数据进行信道编码;步骤1-4、将步骤1-3信道编码结果嵌入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中进行传输。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2中从属协议包括PDCP保留位、RLCUM模式保留位、RLCUM模式填充位、MAC保留位、MAC填充域。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3中对步骤1-1中的二进制隐蔽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具体为:针对PDCP保留位、RLCUM模式保留位,采用BCH信道编码;针对RLCUM模式填充位、MAC保留位、MAC填充域,采用BCH和复合帧信道编码。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4所述将步骤1-3信道编码结果嵌入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中进行传输,具体包括:针对PDCP保留位、RLCUM模式保留位,由图3至图6可知,两者的协议报头中存在3位保留位,将步骤1-3信道编码结果依次嵌入至按顺序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PDCP保留位或RLCUM模式保留位的3位保留位中;针对RLCUM模式填充位、MAC保留位、MAC填充域,由图7至图9所示,三者的协议头中协议本身不存在序列号,所以需要在BCH编码的基础上进行复合帧的选取,因此将每一个数据包的RLCUM模式填充位或MAC保留位或MAC填充域作为一个复合子帧,按照数据包传输的顺序排列n个复合子帧构成一个复合帧,针对每个复合子帧的RLCUM模式填充位或MAC保留位或MAC填充域,将第一位作为该复合子帧的帧头,剩余位作为复合子帧的信息位;令第一个复合子帧的帧头为1,其余复合子帧的帧头为0,之后将步骤1-3信道编码结果依次嵌入至n个复合子帧的信息位。进一步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n=10。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步骤2中接收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提取,具体为:步骤2-1、接收方接收数据包,并提取传输过程中的隐信道信息;步骤2-2、根据发送方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提取隐信道的数据;步骤2-3、对步骤2-2提取的数据进行BCH信道解码;步骤2-4、对BCH信道解码结果进行二进制译码。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2所述根据发送方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提取出隐信道的数据,包括:针对PDCP保留位、RLCUM模式保留位,两者的协议报头中存在3位保留位,直接依次提取按顺序传输的每个数据包中所述3位保留位所对应位置的数据;针对RLCUM模式填充位、MAC保留位、MAC填充域,依次提取每个数据包中RLCUM模式填充位或MAC保留位或MAC填充域的第一位,统计第一个1与下一个1之间0的个数,若0的个数为n-1,则依次保存每个数据包中RLCUM模式填充位或MAC保留位或MAC填充域剩余位置的数据;反之,将n个数据包中RLCUM模式填充位或MAC保留位或MAC填充域剩余位置的数据置为0并保存。进一步地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n步骤1、发送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嵌入;/n步骤2、接收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提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1、发送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嵌入;
步骤2、接收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提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发送方基于LTE协议进行秘密信息的嵌入,具体为:
步骤1-1、发送方对隐蔽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获得二进制隐蔽数据;
步骤1-2、从LTE协议中自选取一种从属协议作为隐信道载体协议;
步骤1-3、根据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对步骤1-1中的二进制隐蔽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步骤1-4、将步骤1-3信道编码结果嵌入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中进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所述从属协议包括PDCP保留位、RLCUM模式保留位、RLCUM模式填充位、MAC保留位、MAC填充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所述对步骤1-1中的二进制隐蔽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具体为:
针对PDCP保留位、RLCUM模式保留位,采用BCH信道编码;
针对RLCUM模式填充位、MAC保留位、MAC填充域,采用BCH和复合帧信道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LTE协议的网络隐信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所述将步骤1-3信道编码结果嵌入选取的隐信道载体协议中进行传输,具体包括:
针对PDCP保留位、RLCUM模式保留位,两者的协议报头中存在3位保留位,将步骤1-3信道编码结果依次嵌入至按顺序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PDCP保留位或RLCUM模式保留位的3位保留位中;
针对RLCUM模式填充位、MAC保留位、MAC填充域,将每一个数据包的RLCUM模式填充位或MAC保留位或MAC填充域作为一个复合子帧,按照数据包传输的顺序排列n个复合子帧构成一个复合帧,针对每个复合子帧的RLCUM模式填充位或MAC保留位或MAC填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明刘伟伟刘员都刘光杰戴跃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