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65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属于煤矿防治水技术领域。所述探疏放水孔系呈内外双层环形分布,内环上孔与外环上孔沿环形的同一方向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双层环形探疏放水孔系包括对称轴沿掘进方向第一扇形孔系、对称轴垂直于非工作面侧的第二扇形孔系、对称轴沿与掘进相反方向的第三扇形孔系及对称轴垂直于回采工作面的第四扇形孔系;上述各扇形孔系分别包括至少三组探疏放水孔,每组探疏放水孔包括一内层探疏放水孔及一外层探疏放水孔。上述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疏放导水裂缝带高度范围内顶板水,最大程度的减少顶板水对采掘作业的影响,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富水软岩矿井的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A way of arrangement of exploratory drainage ho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防治水
,尤其涉及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
技术介绍
《煤矿防治水细则》规定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因此探疏放水是煤矿开采前必须进行的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煤矿防治水细则》要求煤矿超前探放水钻孔应采用单层扇形布置方式,此方式适用于煤层顶板岩石条件较好的矿区,较少的探放水孔即能起到探查、疏放的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多为富水软岩,顶底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赋存的透镜体状中砂岩、粗砂岩胶结程度差、较为富水,整体表现为硬度低、易遇水泥化,较小的水量即会造成采掘作业困难加大。此外,煤层顶底板围岩渗透率较低,正常情况下水源补给缓慢。软岩特性的综合影响使得探疏放水孔施工时极易出现塌孔现象,单层扇形布置无法满足此类矿井的防治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疏放水孔系呈内外双层环形分布,内环上孔与外环上孔沿环形的同一半径方向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双层环形探疏放水孔系包括对称轴沿掘进方向的第一扇形孔系、对称轴垂直于非工作面侧的第二扇形孔系、对称轴沿与掘进相反方向的第三扇形孔系及对称轴垂直于回采工作面的第四扇形孔系;所述第一扇形孔系、第二扇形孔系、第三扇形孔系及第四扇形孔系分别包括至少三组探疏放水孔,每组探疏放水孔包括一内层探疏放水孔及一外层探疏放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疏放水孔系呈内外双层环形分布,内环上孔与外环上孔沿环形的同一半径方向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双层环形探疏放水孔系包括对称轴沿掘进方向的第一扇形孔系、对称轴垂直于非工作面侧的第二扇形孔系、对称轴沿与掘进相反方向的第三扇形孔系及对称轴垂直于回采工作面的第四扇形孔系;所述第一扇形孔系、第二扇形孔系、第三扇形孔系及第四扇形孔系分别包括至少三组探疏放水孔,每组探疏放水孔包括一内层探疏放水孔及一外层探疏放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形孔系、第二扇形孔系、第三扇形孔系及第四扇形孔系分别包括三组探疏放水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探疏放水孔中的内层探疏放水孔轴线与外层探疏放水孔轴线间距离为90~110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探疏放水孔的孔径为42~75毫米,孔深为90~100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疏放水孔系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探疏放水孔的孔径为42~75毫米,孔深为120~130米。


6.一种进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探疏放水孔系布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东秀张海亮左海峰王子祥强凯张宗涛刘爽王雁南杨昭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