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963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防盗门,且安装框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锁芯,所述安装框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所述防盗门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接收器,且防盗门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纹锁,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盗门窗技术领域。该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指纹锁通过指纹记录模块,可以将多次不符的指纹记录下来,可以防止恶意破解,且指纹锁内部的压力感应模块,可以在指纹锁被暴力破坏时,及时发出信号,并且在非正常解锁直接将门窗打开时,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信号断开,同样会及时传递信号给用户。

An intelligent anti-theft home windows and door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盗门窗
,具体为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
技术介绍
防盗门配有防盗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抵抗一定条件下非正常开启,具有一定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相应防盗安全级别的门,兼备防盗和安全的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盗门窗也更加的智能化,其中包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的各类电子防盗锁,如指纹、密码、IC卡锁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安全门除了用智能锁具代替传统的机械锁具外,还将与具有安防、家电控制、老人小孩看护等功能的智能家居系统结合。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智能门窗报警系统(公开号:CN206378945U),包括门窗和设于门窗的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安装在门窗的背面,报警系统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触动开关、GSM模块、控制开关、电源、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GSM模块无线连接有一无线终端,触动开关包括一开关与一弹簧,门窗的背面设有一暗格,报警系统安装在暗格内,暗格内设有一摄像头,摄像头串联安装在报警系统的电路中,摄像头通过数据线连接一电脑主机。现有的防盗门窗在使用电气零件时,需要对其进行供电,但是,在出现断电的情况后,防盗门窗的内部的电气零件无法正常工作,并且目前的防盗门窗的防盗系统单一,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识别,在遭受到盗窃时,窃贼通常使用暴力破坏或者撬锁将防盗门打开,所以需要防盗门能够在非正常打开时将信息传递出去,以及时提醒住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防盗门窗在使用电气零件时,需要对其进行供电,但是,在出现断电的情况后,防盗门窗的内部的电气零件无法正常工作,并且目前的防盗门窗的防盗系统单一,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识别,在遭受到盗窃时,窃贼通常使用暴力破坏或者撬锁将防盗门打开,所以需要防盗门能够在非正常打开时将信息传递出去,以及时提醒住户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防盗门,且安装框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锁芯,所述安装框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所述防盗门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接收器,且防盗门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纹锁,所述防盗门后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防盗门后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源箱。优选的,所述防盗门后表面位于控制器的上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通风窗,且收纳槽内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远离收纳槽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远离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通风窗转动连接,所述收纳槽内部靠近通风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滤板。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分别位于通风窗的两侧,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收纳槽和第二传动杆与第一传动杆之间的摩擦力均大于通风窗重力对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作用力。优选的,所述红外接收器在防盗门关闭时与红外发射器处于同一竖直方向。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系统,所述控制器的输入段与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器的输入端与红外发射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指纹锁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控制器与备用电源箱之间通过电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GSM模块,所述GSM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第一信息发射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GSM模块的输入端与信息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指纹锁的输入端与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记录模块、第二信息发射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通过安装框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防盗门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接收器,且防盗门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纹锁,防盗门后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段与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红外接收器的输入端与红外发射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指纹锁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指纹锁的输入端与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记录模块、第二信息发射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指纹锁通过指纹记录模块,可以将多次不符的指纹记录下来,可以防止恶意破解,且指纹锁内部的压力感应模块,可以在指纹锁被暴力破坏时,及时发出信号,并且在非正常解锁直接将门窗打开时,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信号断开,同样会及时传递信号给用户。(2)、该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通过防盗门后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防盗门后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源箱,防盗门后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防盗门后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源箱,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分别位于通风窗的两侧,第一传动杆与收纳槽和第二传动杆与第一传动杆之间的摩擦力均大于通风窗重力对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作用力,防盗门的内部设置有备用电源箱,可以在停电时为电气零件提供电量,可以避免电气零件停止工作的问题,并且防盗门的顶端开设有通风窗,可以在需要时打开对房间进行通风,并且通风窗体积小,不会影响防盗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防盗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控制器的组成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指纹锁的组成示意。图中:1、安装框;2、防盗门;3、把手;4、锁芯;5、红外发射器;6、红外接收器;7、控制器;8、指纹锁;9、备用电源箱;10、收纳槽;11、通风窗;12、滤板;13、第一传动杆;14、第二传动杆;15、显示模块;16、GSM模块;17、第一信息发射模块;18、信息接收模块;19、开关电源模块;20、供电模块;21、指纹识别模块;22、指纹记录模块;23、第二信息发射模块;24、压力感应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防盗门2,防盗门2后表面位于控制器7的上侧开设有收纳槽10,收纳槽10内部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通风窗11,且收纳槽10内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3,第一传动杆13远离收纳槽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4,第二传动杆14远离第一传动杆13的一端与通风窗11转动连接,收纳槽10内部靠近通风窗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滤板12,滤板12可采用活性炭等材质的构件,以对空气进行过滤,第一传动杆1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包括安装框(1),所述安装框(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防盗门(2),且安装框(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安装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锁芯(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5),所述防盗门(2)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接收器(6),且防盗门(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纹锁(8),所述防盗门(2)后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控制器(7),且防盗门(2)后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源箱(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包括安装框(1),所述安装框(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防盗门(2),且安装框(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安装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锁芯(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5),所述防盗门(2)后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接收器(6),且防盗门(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纹锁(8),所述防盗门(2)后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控制器(7),且防盗门(2)后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源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2)后表面位于控制器(7)的上侧开设有收纳槽(10),所述收纳槽(10)内部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通风窗(11),且收纳槽(10)内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3),所述第一传动杆(13)远离收纳槽(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4),所述第二传动杆(14)远离第一传动杆(13)的一端与通风窗(11)转动连接,所述收纳槽(10)内部靠近通风窗(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滤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性家用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13)和第二传动杆(14)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传动杆(13)和第二传动杆(14)分别位于通风窗(11)的两侧,所述第一传动杆(13)与收纳槽(10)和第二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兵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四周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