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锦恒专利>正文

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18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包括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2)和冲洗管(4);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构成吸水管,吸水管内形成吸水腔体(3),第二管段包括挡板(21)和撑板(22),若干块挡板沿第一管段的管壁周向布置,相邻挡板间留有引流间隙(23);挡板和撑板连接呈T型并周向布置在吸水腔体上,形成轮式引流管,挡板与吸水腔体间形成若干个引流腔体(24),引流腔体通过引流间隙与外界连通;吸水腔体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31)并与引流腔体连通;冲洗管插入在引流腔体内并延伸到第一管段的管壁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通过双腔结构同时实现引流和冲洗功能,并利用轮式结构对身体组织进行支撑,确保快速且顺畅的引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胸腹腔镜等外科手术的冲洗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胸腔镜、腹腔镜等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手术工具,用于将胸膜腔和腹膜腔内积聚的脓、血、渗液等积液导引至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包括单腔引流管、双腔引流管和三腔引流管,单腔引流管外接吸引器在管道内形成负压达到引流的目的,但单腔引流管的引流孔较小且没有防护结构,身体组织由于负压贴合在管壁上而堵塞引流孔,或者被积液内沉积物堵塞,引流效果十分不理想,且没有冲洗功能,无法满足手术需求。双腔引流管采用同轴套置的两根管道构成,内管连接冲洗器后可实现冲洗,再由连接吸引器的外管经引流孔进行引流,但外管的引流孔与单腔引流管相同,很容易被堵塞,无法顺畅引流,影响手术的进行。三腔引流管在双腔引流管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将引流管外置在双腔引流管的管壁上并外接冲洗器实现冲洗,双腔引流管通过内外管的引流孔进行引流,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引流孔被堵塞的情况,但由于引流孔的孔径有限,且在胸腹腔的狭小空间内容易与身体组织贴合而无法实现负压引流,使用效果仍不理想。为了满足胸腹腔镜的手术需求,市场上还有一些Y形、T形等异形引流管,但其引流端的结构与单/双/三腔引流管的结构和原理相同或类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引流孔容易被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能通过双腔结构同时实现引流和冲洗功能,并利用轮式结构对身体组织进行支撑,确保快速且顺畅的引流。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冲洗管;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构成吸水管,吸水管内形成吸水腔体,第二管段包括挡板和撑板,若干块弧面结构的挡板沿第一管段的管壁周向布置在第一管段的一端,且相邻两块挡板之间留有引流间隙;挡板和撑板连接呈T型结构并周向布置在吸水腔体上,形成轮式引流管并外接吸引器,若干块挡板与吸水腔体之间形成若干个引流腔体,相邻引流腔体由撑板分隔,且引流腔体通过引流间隙与外界连通;吸水腔体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且引流孔与引流腔体连通;冲洗管的一端插入在引流腔体内并设置在吸水管的内壁与吸水腔体的外壁之间。所述的冲洗管包括外置冲洗管、冲洗通道和内置冲洗管;冲洗通道设置在第一管段的管壁内,外置冲洗管的一端插入第一管段的管壁并与冲洗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置冲洗管的另一端外接冲洗器;内置冲洗管设置在其中一块撑板上,内置冲洗管的一端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引流腔体连通的冲洗孔,内置冲洗管的另一端与冲洗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管段的管壁厚度大于冲洗通道的直径。所述的撑板的宽度大于内置冲洗管的外径,挡板覆盖在冲洗管的外侧。所述的外置冲洗管的另一端设有活动盖。所述的第二管段的长度为5-15cm。所述的轮式引流管的长度为40-50cm。相邻两个所述的引流孔的间距为3-5mm,引流孔的孔径为1-2mm。所述的吸水管和冲洗管为乳胶材质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吸水管和吸水腔体同轴设置,冲洗管平行于吸水腔体的轴向设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轮式结构的第二管段,能形成长条状的引流间隙和引流腔体,相比现有技术的引流孔具有更大的流通空间和更好的流通能力,确保顺畅引流,减少堵塞的情况发生。2、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轮式结构的第二管段,能利用撑板和挡板对身体组织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身体组织因负压与管壁的完全贴合而堵塞引流间隙,进一步确保了引流的顺畅,同时减少负压等操作对身体组织的二次伤害。3、本专利技术由于将冲洗腔体内置于外管与吸水腔体之间的腔体内,不改变双腔结构,能同时实现现有技术中三腔结构的冲洗和引流操作,体积小,易于操作。4、本专利技术能采用乳胶材质经模具一体成型,安全性高,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将冲洗腔体内置于引流腔体和吸水管的管壁中,通过双腔结构即可实现现有技术中三腔结构的引流和冲洗功能,且便于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同时利用第二管段的轮式结构对身体组织进行支撑,并形成引流间隙和引流腔体,配合引流孔实现双腔引流,有效避免引流通道的堵塞,实现快速且顺畅的引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面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面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中吸水腔体的主视图。图中,1第一管段,2第二管段,21挡板,22撑板,23引流间隙,24引流腔体,3吸水腔体,31引流孔,4冲洗管,41外置冲洗管,411活动盖,42冲洗通道,43内置冲洗管,44冲洗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一种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包括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2和冲洗管4;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构成吸水管,吸水管内形成用于吸水的吸水腔体3。请参见附图2,第二管段2包括挡板21和撑板22,若干块弧面结构的挡板21沿第一管段1的管壁周向布置在第一管段1的一端端面上,且相邻两块挡板21之间留有引流间隙23;挡板21和撑板22连接呈T型结构并周向布置在吸水腔体3上,形成轮式引流管并外接吸引器,若干块挡板21与吸水腔体3之间形成若干个引流腔体24,相邻引流腔体24由撑板22分隔,且引流腔体24通过引流间隙23与外界连通;请参见附图4,吸水腔体3的一端间隔设置若干个引流孔31,且引流孔31与引流腔体24连通,同时能经引流间隙23与外界连通;冲洗管4的一端插入在引流腔体24内并延伸到第一管段1的管壁内。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述的冲洗管4包括外置冲洗管41、冲洗通道42和内置冲洗管43;冲洗通道42设置在第一管段1的管壁内,外置冲洗管41的一端插入第一管段1的管壁并与冲洗通道42的一端连通,外置冲洗管41的另一端外接冲洗器;内置冲洗管43设置在其中一块撑板22上,内置冲洗管43的一端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引流腔体24连通的冲洗孔44,可增加冲洗液的流量,内置冲洗管43的另一端与冲洗通道42的另一端连通。冲洗管4采用内置在双腔结构内的方式安装,更方便操作,且减少占用空间,冲洗和引流互不干涉。为了提高内置冲洗管43的稳定性且便于加工,安装内置冲洗管43的撑板22的厚度可略大于内置冲洗管43的外径,撑板22的厚度不遮盖引流孔31即可。所述的第一管段1的管壁厚度大于冲洗通道42的直径,确保冲洗通道与引流通道隔离开,互不干涉。所述的撑板22的宽度大于内置冲洗管43的外径,挡板21覆盖在冲洗管43上,确保冲洗管4在吸水腔体3与挡板21之间的稳定设置,避免冲洗和引流对冲,便于冲洗操作。所述的外置冲洗管41的另一端设有活动盖411,干净卫生,取下活动盖411后即可连接冲洗器。所述的第二管段2的长度为5-15cm,以满足胸腹腔镜等外科手术中置入的引流管段长度要求。所述的轮式引流管的长度为40-50cm,轮式引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2)冲洗管(4);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构成吸水管,吸水管内形成吸水腔体(3),第二管段(2)包括挡板(21)和撑板(22),若干块弧面结构的挡板(21)沿第一管段(1)的管壁周向布置在第一管段(1)的一端,且相邻两块挡板(21)之间留有引流间隙(23);挡板(21)和撑板(22)连接呈T型结构并周向布置在吸水腔体(3)上,形成轮式引流管并外接吸引器,若干块挡板(21)与吸水腔体(3)之间形成若干个引流腔体(24),相邻引流腔体(24)由撑板(22)分隔,且引流腔体(24)通过引流间隙(23)与外界连通;吸水腔体(3)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31),且引流孔(31)与引流腔体(24)连通;冲洗管(4)的一端插入在引流腔体(24)内并延伸到第一管段(1)的管壁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2)冲洗管(4);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构成吸水管,吸水管内形成吸水腔体(3),第二管段(2)包括挡板(21)和撑板(22),若干块弧面结构的挡板(21)沿第一管段(1)的管壁周向布置在第一管段(1)的一端,且相邻两块挡板(21)之间留有引流间隙(23);挡板(21)和撑板(22)连接呈T型结构并周向布置在吸水腔体(3)上,形成轮式引流管并外接吸引器,若干块挡板(21)与吸水腔体(3)之间形成若干个引流腔体(24),相邻引流腔体(24)由撑板(22)分隔,且引流腔体(24)通过引流间隙(23)与外界连通;吸水腔体(3)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31),且引流孔(31)与引流腔体(24)连通;冲洗管(4)的一端插入在引流腔体(24)内并延伸到第一管段(1)的管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双腔可冲洗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冲洗管(4)包括外置冲洗管(41)、冲洗通道(42)和内置冲洗管(43);冲洗通道(42)设置在第一管段(1)的管壁内,外置冲洗管(41)的一端插入第一管段(1)的管壁并与冲洗通道(42)的一端连通,外置冲洗管(41)的另一端外接冲洗器;内置冲洗管(43)设置在其中一块撑板(22)上,内置冲洗管(43)的一端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引流腔体(24)连通的冲洗孔(44),内置冲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恒
申请(专利权)人:李锦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