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针加药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180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针加药接头,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锁定连接件、压缩密封环和外壳,锁定连接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鲁尔接头、定位凹槽和锥形管,定位凹槽的槽口朝下设置;锥形管的下端开口包括两个分散口,且两个分散口沿所述锥形管的轴线对称设置;压缩密封环套在所述锥形管上,压缩密封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尾部、齿形部和头部;头部的底端密封;外壳的内腔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外壳套在所述压缩密封环的外部,外壳的上部套接在所述定位凹槽的外部;所述外壳的下部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锁定螺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免针加药接头,结构简单,使用顺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无回液堵液现象。

A needle free dosing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针加药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针加药接头,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静脉输液急速的发展,无针密闭输液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无针输液指的是不需要穿刺可以反复向输液管路输送或者抽取液体的一类器械,采用无针输液接头为输液提供流道和注射口。目前无针输液接头大多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同时密闭性较差,以及无法消除接头内回液堵液和残余药液,给患者带来在输液过程中指数级受感染的几率。市场上大多规格免针加药接头是旁通式液道,输液中遇侧口前档壁会有激流现象,极有可能会产生气泡,同时旁通式流道在输液中,总会时不时的会被压缩密封环堵住侧口,使输液过程终止;另外也伴有接头内剩余残余药液在接头内部。影响输液过程稳定性、安全性,从而影响患者输液。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免针加药接头,消除旁通式结构带来的影响,和用完后残余药液在接头残留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免针加药接头,结构简单,使用顺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无回液堵液现象。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针加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针加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锁定连接件、压缩密封环和外壳,其中:/n所述锁定连接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鲁尔接头、定位凹槽和锥形管,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鲁尔接头的中部和定位凹槽的槽底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且所述鲁尔接头的通孔、定位凹槽的通孔和锥形管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直通输液流道,所述锥形管的下端开口包括两个分散口,且所述两个分散口沿所述锥形管的轴线对称设置;/n所述压缩密封环套在所述锥形管上,所述压缩密封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尾部、齿形部和头部,所述尾部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内,且所述尾部的上端面抵触在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n所述外壳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针加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锁定连接件、压缩密封环和外壳,其中:
所述锁定连接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鲁尔接头、定位凹槽和锥形管,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鲁尔接头的中部和定位凹槽的槽底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且所述鲁尔接头的通孔、定位凹槽的通孔和锥形管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直通输液流道,所述锥形管的下端开口包括两个分散口,且所述两个分散口沿所述锥形管的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压缩密封环套在所述锥形管上,所述压缩密封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尾部、齿形部和头部,所述尾部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内,且所述尾部的上端面抵触在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
所述外壳的内腔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外壳套在所述压缩密封环的外部,所述外壳的上部套接在所述定位凹槽的外部;所述外壳的下部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锁定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针加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连接件的锥形管的拔模锥度为3°±1°,所述外壳的内腔的锥形结构的拔模锥度为8°±1°,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与所述锥形管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压缩密封环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针加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密封环的齿形部由6个外齿和5个内齿组成,所述外齿和内齿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外齿的最大外径为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东贺星黄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