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骨干骨折反向皮肤牵引架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骨干骨折反向皮肤牵引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儿童天性好动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加之目前交通意外事故频发等多种因素,导致儿童极易发生骨折。有文献统计报道,在16岁之前,约1/2男孩,1/4女孩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的骨折,其中四肢骨干骨折占比率最高。针对儿童骨干骨折治疗的器具研究具有较大社会及经济价值。儿童肌肉力量较小,一般通过牵引可以获得复位,最终达到骨性愈合。目前常用的“无创”治疗方法是:1、持续皮肤牵引,骨痂形成后再石膏外固定,一方面,该治疗时间较长(20~30天卧床时间),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压疮等风险;另一方面,也可因陪护人员、儿童父母精力匮乏,患儿长时间缺课等,导致一些社会性问题;2:医务人员纯人力牵引,复位后即刻行石膏等外固定来维持复位,直到骨折愈合,但是纯人力牵引施加的牵引力不可控,且力量大小受操作者臂力影响,有时可能复位困难;并且牵引复位只能凭借感觉,无法做到精准有效的复位,更不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骨干骨折反向皮肤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第一伸缩杆(3);/n第一伸缩杆(3)两端分别固连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和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第一伸缩杆(3)具有锁紧功能;/n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绑带(4),绑带(4)一端固连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绑带(4)另一端可调节的连接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n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内同轴设有转动环(5),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转动连接转动环(5),转动环(5)内设设有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皮肤牵引装置,远侧干骺端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骨干骨折反向皮肤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第一伸缩杆(3);
第一伸缩杆(3)两端分别固连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和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第一伸缩杆(3)具有锁紧功能;
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绑带(4),绑带(4)一端固连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绑带(4)另一端可调节的连接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
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内同轴设有转动环(5),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转动连接转动环(5),转动环(5)内设设有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皮肤牵引装置,远侧干骺端固定环(2)和转动环(5)之间设置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骨折反向皮肤牵引架,其特征在于:第一伸缩杆(3)共有四个,四个第一伸缩杆(3)沿周向等间隔的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骨折反向皮肤牵引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夹持装置,多个夹持装置等间隔的设在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内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5)、夹持爪(6),第一连接杆(5)两端分别连接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和夹持爪(6),第一连接杆(5)沿近侧干骺端固定环(1)径向设置,夹持装置具备调节功能,夹持爪(6)朝向人体的面为弧形,夹持爪(6)朝向人体的面为粗糙表面,夹持爪(6)与第一连接杆(5)通过万向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骨折反向皮肤牵引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5)由多根不同直径空心杆套装组成,第一连接杆(5)具有锁紧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骨折反向皮肤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多个皮肤牵引装置等间隔的设在转动环(5)的内周,皮肤牵引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7)、牵引爪(8),第二连接杆(7)两端分别连接转动环(5)和牵引爪(8),第二连接杆(7)沿转动环(5)的径向设置,皮肤牵引装置具有调节功能,牵引爪(8)朝向人体的面为弧形,牵引爪(8)朝向人体的面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东,唐学阳,刘利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