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13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调节螺钉,调节螺钉包括螺钉本体,螺钉本体包括形成在其上部的第一螺纹段和形成在其下部的第二螺纹段,和调整部件,调整部件形成有与第一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和形成在调整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其中,内螺纹的螺距与外螺纹的螺距不同,第一螺纹段的顶端形成有用于旋拧螺钉本体的第一操作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能够调整人体相邻骨之间的间距,并实现二者稳定的固定。

A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spacing between adjacent bo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骨科手术中,为了确保相邻骨骼能够共同实现更稳定的功能,保证相邻骨骼相互之间的间距以及稳定的固定至关重要。以骶髂关节疾病为例,其手术治疗难点在于如何调整人体骶骨与人体髂骨间的最佳间距,并在调整后有效的固定人体骶骨与人体髂骨,以确保骶髂关节的术后功能。目前,在骶髂关节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对于人体骶骨与人体髂骨的连接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后背开创口,将多个螺钉设置在用于连接骶髂关节的基部上以固定人体骶骨与髂骨。这种治疗方式需要切开的手术创口大,且手术创口形成在后背,对于骶髂关节的疾病针对性不强,术后恢复慢,而且只能固定人体骶骨与人体髂骨而不能调整二者之间的间距;另一种是利用两个或者三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固定连接部件,分别钉入人体的骶骨和髂骨以固定连接人体骶骨与人体髂骨,同第一种方式相比,虽然该方式的针对性强,手术的创口较小,术后恢复快,但是仍然只能固定人体骶骨与人体髂骨而不能调整二者之间的间距,且该固定连接部件与人体骨质的融合性和稳定性较差,致使患者术后恢复慢。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寻求一种能够调整人体相邻骨之间的间距,并实现二者稳定的固定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调整人体相邻骨之间的间距,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能够调整人体骶骨与人体髂骨间的间距,并实现二者稳定的固定,至少一个调节螺钉,调节螺钉包括螺钉本体,螺钉本体包括形成在其上部的第一螺纹段和形成在其下部的第二螺纹段,和调整部件,调整部件形成有与第一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和形成在调整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其中,内螺纹的螺距与外螺纹的螺距不同,第一螺纹段的顶端形成有用于旋拧螺钉本体的第一操作孔。优选地,第一操作孔为六角形状。进一步地,螺钉本体还包括与第一操作孔连通的轴向通孔。进一步地,螺钉本体还包括连接第一螺纹段与第二螺纹段的中间段,中间段和/或第二螺纹段上形成有与轴向通孔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孔。优选地,开孔的位置设置在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末端和/或螺纹中部位置。进一步地,第二螺纹段的底端形成有第一槽口和/或调整部件的顶端形成有第二槽口。进一步地,调整部件的外径尺寸与第二螺纹段的外径尺寸相等。优选地,当相邻骨为骶骨与髂骨时,调节螺钉的外径范围为10-20mm,进一步优选为12.5mm;长度范围为:30mm-100mm,进一步优选为60mm。进一步地,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螺钉,固定螺钉包括螺钉段和可拆卸地连接在螺钉段的顶端的外周壁的钉帽段,螺钉段的顶端形成有用于旋拧螺钉段的第二操作孔。优选地,第二操作孔为六角形状。进一步地,钉帽段的顶端形成有至少一个与钉帽段的外边缘连通的涨紧槽。优选地,钉帽段的底面为收径的圆台状。进一步地,钉帽段的底面上形成有凸起。进一步地,螺钉段包括钉本体,钉帽段可拆卸地连接在钉本体的顶部,钉本体的远离钉帽段的一端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外部螺纹。优选地,固定螺钉的外径范围为6-12mm,进一步优选为7mm;长度范围为:30mm-100mm,优选为60mm。进一步地,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包括两个调节螺钉和一个固定螺钉。优选地,调节螺钉与固定螺钉由钛合金材料制造,并且外表面覆盖有纯钛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螺钉本体与调整部件螺纹配合连接,以及调整部件内外螺纹的螺距设置为不同使得与调节螺钉连接的人体骨和与调节部件连接的相邻人体骨可实现相对运动,以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2)通过在调节螺钉的螺钉本体上设置轴向通孔,使得调节螺钉上具有容纳植骨材料的空间,进而提高了螺钉与人体骨的融合效果。3)通过在螺钉本体的第二螺纹段、中间段设置与轴向通孔相通的开孔,使得轴向通孔内的植骨材料形成可多方位与人体骨融合的通路,大大地增强了螺钉本体与人体骨骼的融合作用,提高了螺钉本体与人体骨骼的固定的稳定性,进而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4)通过设置固定螺钉使得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在利用调节螺钉实现调节相邻骨的作用后,还能实现更好的固定作用,避免相邻骨之间的间距在调节之后固定不稳定的现象的发生。5)通过在钉帽段的底面上有设置凸起,使得通过该设置有助于避免钉帽段与人体骨在固定连接后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使钉帽段与人体骨之间的固定连接更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调节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调节螺钉的仰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螺钉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螺钉本体的主视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螺钉本体的仰视图;图7为图2所示的调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固定螺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固定螺钉的左视图;图10为图8所示的螺钉段的主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螺钉段的剖视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螺钉段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100的安装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调节螺钉1,调节螺钉1包括螺钉本体11,螺钉本体11(如图4所示)包括形成在其上部的第一螺纹段111和形成在其下部的第二螺纹段112,和调整部件12(如图7所示),调整部件12形成有与第一螺纹段111配合的内螺纹122和形成在调整部件12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123。其中,内螺纹122的螺距与外螺纹123的螺距不同,第一螺纹段111的顶端形成有用于旋拧螺钉本体11的第一操作孔111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100在使用时,调节螺钉1钉入人体的相邻骨中,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骶骨和髂骨为例,首先在骶骨和髂骨的连接方向上打孔以形成植骨孔,即植骨孔同时通过骶骨和髂骨,然后将调节螺钉1旋入孔中,此时调节螺钉1的螺钉本体11的下部位于人体的骶骨中并与人体的骶骨螺纹连接,同时,与螺钉本体11上部的第一螺纹段111螺纹配合的调整部件12位于人体的髂骨中,形成在调整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包括:/n螺钉本体,所述螺钉本体包括形成在其上部的第一螺纹段和形成在其下部的第二螺纹段,和/n调整部件,所述调整部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和形成在所述调整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n其中,所述内螺纹的螺距与所述外螺纹的螺距不同,所述第一螺纹段的顶端形成有用于旋拧所述螺钉本体的第一操作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包括:
螺钉本体,所述螺钉本体包括形成在其上部的第一螺纹段和形成在其下部的第二螺纹段,和
调整部件,所述调整部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和形成在所述调整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
其中,所述内螺纹的螺距与所述外螺纹的螺距不同,所述第一螺纹段的顶端形成有用于旋拧所述螺钉本体的第一操作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孔连通的轴向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本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中间段,所述中间段和/或所述第二螺纹段上形成有与所述轴向通孔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底端形成有第一槽口和/或所述调整部件的顶端形成有第二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相邻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宝曹凯刘亚革卢洪磊王建超刘建国卢东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