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间变标的子孔径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8396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变标的子孔径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方法,属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建立大斜视SAR成像几何模型;然后在距离频域内进行距离走动校正,在二维频域内进行距离向脉压‑距离弯曲校正‑二次距离脉压;最后在方位时域内引入预失真补偿因子、距离多普勒域内引入非线性变标因子、距离时域引入Deramp去斜因子完成方位脉压,至此实现距离多普勒域内的二维聚焦。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斜平面SAR图像不存在几何畸变,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地面场景信息,从而增加了斜平面图像的可用性;且不增加运算量。

A method of sub aperture wide squint SAR imaging based on time varying sca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时间变标的子孔径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信号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间变标的子孔径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方法,其通过在在方位时域引入预失真补偿因子、距离多普勒域引入非线性变标因子,实现方位时间变标、多普勒中心空变校正和方位向聚焦。可用于机载、弹载平台SAR成像。
技术介绍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主动的微波成像雷达,通过雷达发射大时宽带宽积的脉冲信号实现距离维高分辨,通过平台不断运动形成虚拟的天线孔径,实现方位维的高分辨,这一特性在军事上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随着雷达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雷达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具有提前观测功能的大斜视SAR受到越来广泛的关注。由于大斜视成像模式会导致距离和方位维的深度耦合,需要在预处理中引入斜视最小化处理消除大部分的耦合,但这会使成像坐标系发生旋转,引起多普勒调频率和高次多普勒系数随目标方位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常规SAR成像方法直接应用于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时存在较大近似,严重时造成成像结果的散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时间变标的子孔径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建立俯冲大斜视SAR成像几何模型,得到俯冲大斜视SAR到波束覆盖区内目标的斜距表达式;构造基频回波信号ss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时间变标的子孔径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俯冲大斜视SAR成像几何模型,得到俯冲大斜视SAR到波束覆盖区内目标的斜距表达式;构造基频回波信号ss0(tr,tm;R0);
步骤2,对基频回波信号ss0(tr,tm;R0)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后,得到距离频域方位时域内的信号Ss1(fr,tm;R0);引入距离走动校正函数HLRWC(fr,tm)进行距离走动校正,得到距离走动校正后的信号Ss2(fr,tm;R0);对距离走动校正后的信号进行方位向傅里叶变换后,得到二维频域内的信号SS3(fr,fa;R0);引入距离脉压-距离弯曲校正-二次距离脉压函数HRC_RCC_SRC(fr,fa),得到距离脉压和徙动校正后的信号SS4(fr,fa;R0);
步骤3,对距离脉压和徙动校正后的信号SS4(fr,fa;R0)进行距离向逆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多普勒域内的信号sS5(tr,fa;R0);引入高次相位补偿函数Hhigh(fa;R′0),并将其与距离多普勒域内的信号sS5(tr,fa;R0)相乘,得到高次相位补偿后的信号sS6(tr,fa;R′0);
步骤4,对高次相位补偿后的信号sS6(tr,fa;R′0)进行方位向逆傅里叶变换,得到二维时域内的信号ss7(tr,tm;R′0);引入预失真补偿函数Hpre_dist(tm;R′0),并将其与二维时域内的信号ss7(tr,tm;R′0)相乘,得到预失真补偿后的信号ss8(tr,tm;R′0);
步骤5,对预失真补偿后的信号ss8(tr,tm;R′0)进行方位向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多普勒域内的信号sS9(tr,fa;R′0);引入非线性变标函数HFNS(fa;R′0),并将其与距离多普勒域内的信号sS9(tr,fa;R′0)相乘,得到非线性变标后的信号sS10(tr,fa;R′0);
步骤6,对非线性变标后的信号sS10(tr,fa;R′0)进行方位向逆傅里叶变换,得到二维时域内的信号ss11(tr,tm;R′0);引入方位Deramp去斜和残余高次相位补偿函数Hderamp(tm;R′0),并与二维时域内的信号ss11(tr,tm;R′0)相乘,得到方位去斜和残余高次相位补偿后的时域信号ss12(tr,tm;R′0);
步骤7,对方位去斜和残余高次相位补偿后的信号ss12(tr,tm;R′0)进行方位向傅里叶变换,得到聚焦在距离多普勒域内的信号sS13(tr,fa;R′0),即为斜平面成像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间变标的子孔径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建立俯冲大斜视SAR成像几何模型,得到俯冲大斜视SAR到波束覆盖区内目标的斜距表达式,其具体为:
首先,设定雷达平台沿轨迹X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以平台位于某点B的时刻为方位慢时间的中间时刻,即方位零时刻,此时波束中心线与地平面相交于P点,B点到P点的距离为R0,h为方位零时刻的平台高度;
然后,设定有一点目标P′,其与P点处于同一地面距离单元、不同方位单元,将其相对于OP的偏移记为方位位置xn,则雷达到该目标的瞬时斜距表示为:



上式中,tm为方位慢时间,θ0为斜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间变标的子孔径大斜视SAR成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按以下子步骤进行:
(2.1)对基频回波信号ss0(tr,tm;R0)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频域方位时域的信号Ss1(fr,tm;R0):



上式中,j为虚数单位,wa(·)为方位窗函数的时域形式,fc为载频,c为光速,γ为距离调频率,tr为距离快时间,tm为方位慢时间;fr为距离频率,Wr(·)为距离窗函数的频域形式,第一个指数项为距离频域调制项,第二个指数项为方位时域调制项和距离方位耦合项;R(tm;R0)为雷达到目标的瞬时斜距;R0为平台到波束中心线与地平面交点的距离;
(2.2)距离向处理:首先进行斜视最小化处理,即引入距离走动校正和多普勒中心补偿,以减小距离和方位之间的耦合性;斜视最小化处理函数为:



其中,θ0为斜视角,v为雷达的运动速度;
采用斜视最小化处理函数与距离频域方位时域的信号Ss1(fr,tm;R0)相乘,得到走动校正和多普勒中心补偿后的信号Ss2(fr,tm;R0):



Ss2(fr,tm;R0)即为斜视最小化处理后的信号;
(2.3)对斜视最小化处理后的信号做方位向傅里叶变换,得到二维频域内信号:



将上式整理后为:



其中,









其中,fa为方位频率,Wa(·)为方位窗函数的频域形式,xn为方位位置,fdc为多普勒中心频率,fdc=2vsinθ0/λ;λ为载波波长,式中第一个指数项表示距离脉压,第二个指数项表示方位位置,第三个指数项表示距离向的位置,第四个指数项表示方位频率调制,第五个指数项表示距离弯曲,第六个指数项表示二次距离脉压;
(2.4)引入距离脉压-距离弯曲校正-二次距离脉压函数HRC_RCC_SRC(fr,fa):



将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毅梁宇杰秦翰林张罡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