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空调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余热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空调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空调是改善生活和和改善工作环境的必要措施,纺织厂传统的空调技术是,用大功率的风机把热空气一部分一部分地抽进空调室,再用大功率水泵抽取深井水或用人工制冷得到低温水喷淋热空气,让热空气和温度较低的深井水在空调室发生热湿交换,以降低空气的温度,最后把这部分空气送回车间。而一般而言,纺纱生产线分为清钢车间、前纺车间、细纱车间、筒捻车间,每个车间空调系统独立,各车间空调送排风系统基本特点是:清钢车间:常年大量尘凤外排,导致室外风进入,车间内冬季温度偏低,夏季湿度偏大。前纺梳并粗车间和筒捻车间:因设备少发热量小,车间内冬季温度偏低且春、秋季节加湿困难。细纱车间:因设备多发热量大,夏季车间内温度偏高,需用大量地下水和制冷水降温去湿,冬季仍有大量余热排出。筒捻车间:因设备少发热量小,车间内冬季温度偏低且春、秋季节加湿耗费能源较多。由于余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空调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细纱空调出风室(1),细纱空调出风室(1)与细纱混风室(2)通过细纱空调口(102)相连通,细纱混风室(2)与第一出风室机构(3)和第二出风室机构(4)相连通,第二出风室机构(3)一侧设置有热风风道机构(5),第二出风室机构(4)通过热风风道机构(5)与前纺混风室(6)相连通,前纺混风室(6)一侧设有第五过滤网(601),前纺混风室(6)另一侧上部通过前纺混风开口(602)与前纺空调室(7)相连通;/n第一出风室机构(3)设置于细纱混风室(2)一侧,其包括第一出风主腔(301)、第一过滤网(305)、第一出风侧腔(302)、第二出风侧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空调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细纱空调出风室(1),细纱空调出风室(1)与细纱混风室(2)通过细纱空调口(102)相连通,细纱混风室(2)与第一出风室机构(3)和第二出风室机构(4)相连通,第二出风室机构(3)一侧设置有热风风道机构(5),第二出风室机构(4)通过热风风道机构(5)与前纺混风室(6)相连通,前纺混风室(6)一侧设有第五过滤网(601),前纺混风室(6)另一侧上部通过前纺混风开口(602)与前纺空调室(7)相连通;
第一出风室机构(3)设置于细纱混风室(2)一侧,其包括第一出风主腔(301)、第一过滤网(305)、第一出风侧腔(302)、第二出风侧腔(303)、第一出风侧腔开口(307)、第二出风侧腔开口(308)、第一吸风机(304)和第二过滤网(306),第一出风主腔(301)一侧设置第一过滤网(305),第一出风主腔(301)通过第一过滤网(305)与细纱混风室(2)相连通,第一出风主腔(301)底部设有第一吸风机(304),第一吸风机(304)底部设有第二过滤网(306),第一吸风机(304)和第二过滤网(306)之间设置第一出风侧腔(302);
第一出风侧腔(302)一侧设有第一出风侧腔开口(307),第一出风侧腔(302)通过第一出风侧腔开口(307)与细纱混风室(2)相连通,第二过滤网(306)下部设有第二出风侧腔(303),第二出风侧腔(303)一侧通过第二出风侧腔开口(308)与细纱混风室(2)相连通;
第二出风室机构(4)设置于第一出风室系统(3)一侧,其包括第二出风主腔(401)、第三出风侧腔(402)、第四出风侧腔(403)、第三过滤网(406)、第三出风侧腔开口(407)、第四出风侧腔开口(408)、第二吸风机(404)和第四过滤网(405),第二出风主腔(401)一侧设置第三过滤网(406),第二出风主腔(401)通过第三过滤网(406)与第一出风主腔(301)相连通,第二出风主腔(401)底部设有第二吸风机(404),第二吸风机(404)底部设有第四过滤网(405),第二吸风机(404)和第四过滤网(405)之间设置第三出风侧腔(402),第三出风侧腔(402)一侧设有第三出风侧腔开口(407),第三出风侧腔(402)通过第三出风侧腔开口(407)与第一出风侧腔(30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旺,孙丽业,吴勤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