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属于桥墩隔水体系的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桩底、核心立柱和隔水膜,核心立柱上设有密封装置,有效地避免核心立柱和隔水膜间的缝隙漏水的问题;隔水膜底部还设有锁边装置,可适应不同河岸环境隔水需求,杜绝因施工误差导致的隔水体系漏水的现象;核心立柱间还设有中间立柱,加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隔水装置的隔水性能。
Anti leakage combined water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属于桥墩隔水体系的施工
技术介绍
在水利、水运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需修建的临时性隔水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进入施工现场。目前,对于位于水位较深,且水位升降幅度大的大承台轮廓的桥墩,主要采用的是双壁钢隔水体系、钢板桩隔水体系等形式来进行隔水施工。然而,双壁钢和钢板桩等硬质隔水体系回收十分困难,因而采用柔性材料作为隔水体系的隔水材料,但由于柔性材料本身的特性,如何解决柔性材料和连接柱间的密封性成为目前主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杜绝因柔性材料和连接柱间的密封问题而导致隔水体系漏水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包括至少三个桩底、竖直方向设置的至少三个核心立柱、至少三个隔水膜;一个所述核心立柱的底部与一个所述桩底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核心立柱的数量与所述隔水膜的数量相同;一个所述隔水膜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一个所述核心立柱,所述核心立柱与所述隔水膜之间围合形成一个空腔;所述核心立柱的柱身上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预留缝隙;所述预留缝隙从所述核心立柱的顶端直线延伸至所述核心立柱的底端;所述核心立柱包括至少一个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预留缝隙的两侧壁上;所述隔水膜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密封装置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条;所述隔水膜可活动地紧贴设置在所述密封条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所述隔水膜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锁边装置;所述锁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隔水膜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锁边装置的另一端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隔水膜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所述锁边装置包括锁边囊袋、囊袋固定装置、填充入口和填充出口;所述锁边囊袋呈袋状,所述锁边囊袋的下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隔水膜的底端,所述锁边囊袋的上端部通过所述囊袋固定装置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隔水膜上;所述填充入口和所述填充出口均固定设置于所述锁边囊袋上,所述填充入口和所述填充出口均与所述锁边囊袋连通,所述填充入口位于所述填充出口的上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所述桩底包括桩尖和桩身;所述桩尖固定设置于所述桩身的底面上;所述桩身呈顶端开口的中空筒状;所述桩身的顶端开口上覆盖可形变的密封片;所述密封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密封片的外圈与所述桩身的顶端开口固定连接;所述桩身内竖直方向设置有升降密封柱,所述升降密封柱的柱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密封片的通孔中;所述密封片的内圈与所述升降密封柱的柱身紧贴;所述核心立柱底部设有连接桩;所述连接桩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桩身内;当所述连接桩与所述桩身连接时,所述连接桩与所述密封片紧贴设置,所述升降密封柱被挤压至所述桩身的底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所述核心立柱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轴线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与所述桩底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隔水膜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核心立柱的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所述组合式隔水装置还包括转轴固定柱,所述转轴固定柱呈柱状;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上同轴设置有齿轮状制动盘;所述齿轮状制动盘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底端;所述转轴固定柱可分离地卡合在所述齿轮状制动盘的齿槽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所述核心立柱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底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同轴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核心立柱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若干个竖直方向设置的中间立柱;一个所述中间立柱与一个所述桩底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中间立柱与所述隔水膜紧贴设置;所述中间立柱设置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优选地,若干个所述中间立柱间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固定装置;一个所述定位固定装置至少能够与两个所述中间立柱可拆卸地连接。本技术方案具有的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与传统的双壁钢和钢板桩等硬质隔水体系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隔水膜柔性材料作为阻水的主体,对隔水膜施加预应力提高其强度,并起到抵抗水压力的作用,底部柔性隔水囊袋可适应不同河岸环境隔水需求,杜绝因施工误差导致的隔水体系漏水。2、连接隔水膜的核心立柱上都设有密封装置,避免了隔水膜和核心立柱间水渗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桩底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密封片与升降密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密封片与升降密封柱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核心立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核心立柱的第一预留缝隙、第二预留缝隙和转轴卡槽的结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转动底盘的矩形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转轴固定柱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隔水膜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中间立柱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定位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固定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水平撑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进一步说明如何实现装置的拆装便捷及可循环使用。实施例1:如图1-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包括至少三个桩底1、竖直方向设置的至少三个核心立柱2、至少三个隔水膜4;一个核心立柱2的底部与一个桩底1可拆卸地连接;核心立柱2的数量与隔水膜4的数量相同;一个隔水膜4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一个核心立柱2,核心立柱2与隔水膜4之间围合形成一个空腔;核心立柱2的柱身上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预留缝隙;预留缝隙从核心立柱2的顶端直线延伸至核心立柱2的底端;核心立柱2包括至少一个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预留缝隙的两侧壁上;隔水膜4可活动地设置在密封装置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采用隔水膜作为阻水的主体,对隔水膜施加预应力提高其强度,并起到抵抗水压力的作用。核心立柱上的预留缝隙两侧设有密封装置,保证了隔水膜和核心立柱间的密封性,解决了目前柔性隔水材料难以和连接柱密封连接的问题。优选地,密封装置为密封条28;隔水膜4可活动地紧贴设置在密封条28之间。密封条使得核心立柱与隔水膜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增强,避免了核心立柱与隔水膜间的漏水现象的发生。优选地,隔水膜4的底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桩底、竖直方向设置的至少三个核心立柱、至少三个隔水膜;一个所述核心立柱的底部与一个所述桩底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核心立柱的数量与所述隔水膜的数量相同;一个所述隔水膜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一个所述核心立柱,所述核心立柱与所述隔水膜之间围合形成一个空腔;所述核心立柱的柱身上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预留缝隙;所述预留缝隙从所述核心立柱的顶端直线延伸至所述核心立柱的底端;所述核心立柱包括至少一个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预留缝隙的两侧壁上;所述隔水膜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密封装置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桩底、竖直方向设置的至少三个核心立柱、至少三个隔水膜;一个所述核心立柱的底部与一个所述桩底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核心立柱的数量与所述隔水膜的数量相同;一个所述隔水膜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一个所述核心立柱,所述核心立柱与所述隔水膜之间围合形成一个空腔;所述核心立柱的柱身上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预留缝隙;所述预留缝隙从所述核心立柱的顶端直线延伸至所述核心立柱的底端;所述核心立柱包括至少一个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预留缝隙的两侧壁上;所述隔水膜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密封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条;所述隔水膜可活动地紧贴设置在所述密封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膜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锁边装置;所述锁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隔水膜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锁边装置的另一端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隔水膜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边装置包括锁边囊袋、囊袋固定装置、填充入口和填充出口;所述锁边囊袋呈袋状,所述锁边囊袋的下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隔水膜的底端,所述锁边囊袋的上端部通过所述囊袋固定装置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隔水膜上;所述填充入口和所述填充出口均固定设置于所述锁边囊袋上,所述填充入口和所述填充出口均与所述锁边囊袋连通,所述填充入口位于所述填充出口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组合式隔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底包括桩尖和桩身;所述桩尖固定设置于所述桩身的底面上;所述桩身呈顶端开口的中空筒状;所述桩身的顶端开口上覆盖可形变的密封片;所述密封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林峰,姜屏,徐正海,李娜,张雪江,王月,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和环境建设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