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89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CCD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四电阻的另一端接有D线,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在A线上,集电极分别接有第五电阻和B线,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在D线上,在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A线连接,A线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有C线和第六电阻,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D线接高电平,在B线的另一端接有继电器,继电器的输出端接有第九电阻,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C线连接,继电器的触点输入端接高电平,输出端接有电路板。该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达到快速准确驱动电路板的效果。

A multi tap output CCD driving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
本技术涉及CCD
,具体为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
技术介绍
CCD是指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CD的应用场合越来越广,用CCD驱动电路板是一种常见的驱动电路板的方式。现存的CCD驱动电路板存在抽头数量少,导致灵活性差的缺点,造成CCD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采集电路难以集成在同一套装置上,灵活性差,难以满足用户需要。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专利技术者提出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具备多抽头使用,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控制电路板有叫较高精确度的优点,难以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具备多抽头使用,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控制电路板有叫较高精确度的优点,解决了抽头数量少,导致灵活性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多抽头使用,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控制电路板有叫较高精确度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模块,在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接有采集模块,在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多个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荷耦合器件,在电荷耦合器件的输出端接有电路板。电荷耦合器件的上输出端分别接有第一电阻和第三电阻,在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有A线和第二电阻,在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有第八电阻,且与电荷耦合器件的下输出端连接,在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四电阻和第一三极管,在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有D线,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在A线上,集电极分别接有第五电阻和B线,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在D线上,在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A线连接,A线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有C线和第六电阻,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D线接高电平,在B线的另一端接有继电器,继电器的输出端接有第九电阻,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C线连接,继电器的触点输入端接高电平,输出端接有电路板。优选的,多个所述信息处理器均与电荷耦合器件的不同抽头连接,使得装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场合,提高装置的灵活性。优选的,所述B线与D线不连接,C线中部不与其他电路连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避免电路损坏。优选的,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接入电路,保证电荷耦合器件能够有效驱动电路板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一样,保证管耗一样,使得电路有较好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五电阻的电阻值等于第六电阻的电阻值,为了使得电路对称,有利于对电信号的放大。优选的,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等于第七电阻的阻值,为了使电信号经过放大后有更好的稳定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通过多个信息处理器的使用,由于多个信息处理器都能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再将信号送给电荷耦合器件,然后电荷耦合器件驱动电路板,使得装置可以使用于不同的场合,从而达到提高该装置的灵活性的效果。2、该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通过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配合使用,有效将电荷耦合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再配合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使用,使得电路对称,共模抑制比将会被消除,防止放大信号的漂移,从而达到快速准确驱动电路板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流程示意图;图2为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的电路图。图中:1-上位机、2-驱动模块、3-采集模块、4-信息处理模块、5-电荷耦合器件、6-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包括上位机1,用于控制驱动模块2,用来启动采集模块3,上位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模块2,在驱动模块2的输出端接有采集模块3,在采集模块3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多个信息处理器4,多个信息处理器4均与电荷耦合器件5的不同抽头连接,使得装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场合,提高装置的灵活性,信息处理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电荷耦合器件5,在电荷耦合器件5的输出端接有电路板6。电荷耦合器件CCD的上输出端分别接有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在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接有A线和第二电阻R2,在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有第八电阻R8,且与电荷耦合器件CCD的下输出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四电阻R4和第一三极管T1,在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有D线,B线与D线不连接,C线中部不与其他电路连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避免电路损坏,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在A线上,集电极分别接有第五电阻R5和B线,第五电阻R5的电阻值等于第六电阻R6的电阻值,为了使得电路对称,有利于对电信号的放大,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在D线上,在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R7和第二三极管T2,第四电阻R4的阻值等于第七电阻R7的阻值,为了使电信号经过放大后有更好的稳定性,第一三极管T1与第二三极管T2的型号一样,保证管耗一样,使得电路有较好的稳定性,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A线连接,A线接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分别接有C线和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D线接高电平VCC,在B线的另一端接有继电器KA,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接入电路,保证电荷耦合器件CCD能够有效驱动电路板PCB的效果,继电器KA的输出端接有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C线连接,继电器KA的触点输入端接高电平VCC,输出端接有电路板PCB。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时,上位机1使驱动模块2的运行,驱动采集模块3进行信息采集,采集到的信息送给信息处理模块4,信息处理模块4对信息进行预处理送给电荷耦合器5,电荷耦合器5接收到触发信号就会驱动电路板6。电荷耦合器CCD发出的信号,经过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组成的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再配合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的使用,使得电路成为对称电路,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将会被消除,防止放大信号漂移,继电器KA会得电,常开触点将会闭合,驱动电路板PCB。综上所述,该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通过多个信息处理器4的使用,由于多个信息处理器4都能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再将信号送给电荷耦合器件5,然后电荷耦合器件5驱动电路板6,使得装置可以使用于不同的场合,从而达到提高该装置的灵活性的效果。该多抽头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包括上位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模块(2),在驱动模块(2)的输出端接有采集模块(3),在采集模块(3)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多个信息处理器(4),信息处理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电荷耦合器件(5),在电荷耦合器件(5)的输出端接有电路板(6);/n电荷耦合器件(5)的上输出端分别接有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在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接有A线和第二电阻(R2),在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有第八电阻(R8),且与电荷耦合器件(5)的下输出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四电阻(R4)和第一三极管(T1),在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有D线,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在A线上,集电极分别接有第五电阻(R5)和B线,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在D线上,在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R7)和第二三极管(T2),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A线连接,A线接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分别接有C线和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D线接高电平(VCC),在B线的另一端接有继电器(KA),继电器(KA)的输出端接有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C线连接,继电器(KA)的触点输入端接高电平(VCC),输出端接有电路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抽头输出CCD驱动电路板,包括上位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模块(2),在驱动模块(2)的输出端接有采集模块(3),在采集模块(3)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多个信息处理器(4),信息处理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电荷耦合器件(5),在电荷耦合器件(5)的输出端接有电路板(6);
电荷耦合器件(5)的上输出端分别接有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在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接有A线和第二电阻(R2),在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有第八电阻(R8),且与电荷耦合器件(5)的下输出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四电阻(R4)和第一三极管(T1),在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有D线,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在A线上,集电极分别接有第五电阻(R5)和B线,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在D线上,在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R7)和第二三极管(T2),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A线连接,A线接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分别接有C线和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D线连接,D线接高电平(VCC),在B线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胜同铂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