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溶气气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87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平流式溶气气浮机,其通过带动多组搅动板转动,从而使高压溶气水与污水得到充分混合,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顺时针转动的多组搅动板搅动污水进行流动,漂浮在污水水面上的杂质跟随水流向右流动,从而方便对杂质进行聚集和收拢,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净化箱、进水管、出水管、曝气装置、生成装置、刮除装置和排料装置,净化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通口,净化箱的顶端左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

Horizontal flow dissolved air floatatio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流式溶气气浮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平流式溶气气浮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可使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为保证水资源能够循环利用,需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用于污水处理的溶气气浮机在现有环保设备中拥有非常大的使用量,溶气气浮机的主要原理是将溶于高压水中的微细气泡曝入污水中,使微小气泡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作用,利用气泡的上浮作用,使悬浮物上浮至污水表面,再将漂浮至污水表面的悬浮物打捞出来,从而达到污水的净化效果。现有的溶气气浮机在使用时,曝入污水中的微小气泡上浮速度较快,气泡与污水混合均匀性较差,气泡对污水中的杂质吸附效果较差,导致污水净化效果较差,同时杂质均匀漂浮在污水水面上,杂质在水面上的流动性较差,不易对漂浮的杂质进行聚集和打捞,导致水面残留杂质较多,杂质长期漂浮在水面上,当气泡破裂时,水面的杂质容易沉入污水中,导致杂质对污水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净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带动多组搅动板转动,从而使高压溶气水与污水得到充分混合,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顺时针转动的多组搅动板搅动污水进行流动,漂浮在污水水面上的杂质跟随水流向右流动,从而方便对杂质进行聚集和收拢,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平流式溶气气浮机。本专利技术的平流式溶气气浮机,包括净化箱、进水管、出水管、曝气装置、生成装置、刮除装置和排料装置,净化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通口,净化箱的顶端左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进水管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上侧,进水管的后侧输出端位于通口的顶端左前侧,出水管的左侧输入端与第一腔体右端下侧连通,出水管的右端连通设置有出水阀,曝气装置安装在第一腔体内部左侧,生成装置的右端安装在净化箱的左端上侧,生成装置与曝气装置连通,刮除装置安装在通口的顶端右侧,排料装置安装在净化箱的右端上侧;曝气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单输出轴减速器、第二转轴、联轴器和曝气轴,净化箱的前端左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右侧与第一电机的底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左端与第一转轴的右端连接,第一转轴的左端与单输出轴减速器的右端连接,单输出轴减速器的底端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左侧,单输出轴减速器的后端与第二转轴的前端连接,第一腔体前端左侧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转轴的后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内部,第二转轴的外部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后端与联轴器的前端连接,联轴器的后端与曝气轴的前端连接,曝气轴的后端与第一腔体后端可转动连接,曝气轴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曝气轴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组搅动板,多组搅动板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二腔体的内壁均与多组第三腔体的内端连通,多组第三腔体的侧壁均匀连通设置有多组曝气孔,净化箱的后侧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的右侧输出端穿过净化箱的后端和曝气轴的后端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内部,第二腔体后端与导流管的右侧输出端可转动密封连通,导流管的左侧输入端与生成装置连通,导流管的中部连通设置有曝气阀;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带动单输出轴减速器运行,单输出轴减速器通过第二转轴和联轴器带动曝气轴和多组搅动板顺时针旋转,转动状态的多组搅动板对污水进行搅动,生成装置内产生的高压溶气水送入导流管内,曝气阀对导流管内的高压溶气水进行泄压曝气处理,导流管内的高压溶气水排入第二腔体内,第二腔体内的高压溶气水排入多组第三腔体内并通过多组曝气孔旋转排入第一腔体内的污水中,高压溶气水中高端气体压力降低,气体在污水中形成微小气泡,微小气泡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处理并带动悬浮物上浮至污水水面上,通过带动多组搅动板转动,从而使多组搅动板对微小气泡与污水进行混合搅动,多组曝气孔排出的高压溶气水与污水得到充分混合,有效提高微小气泡对污水中漂浮物的吸附量,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顺时针转动的多组搅动板搅动污水进行流动,从而使第一腔体上侧的污水向右流动,漂浮在污水水面上的杂质跟随水流向右流动,从而方便对杂质进行聚集和收拢,方便刮除装置对聚集的杂质进行及时排除,减少杂质残留,有效防止杂质长期残留在水面上,杂质中的气泡发生破裂,导致残留的杂质重新融入污水中并对污水造成二次污染,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外界污水通过进水管和通口排入第一腔体内部,打开生成装置,生成装置产生的高压溶气水排入曝气装置内部,打开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对第一腔体内的污水进行曝气搅动处理,曝气装置排出的微小气泡对污水进行气浮作用,污水中的杂质上浮至污水水面上并向右流动,打开刮除装置,刮除装置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杂质推送入排料装置内,从而使污水与杂质得到分离,污水得到净化,打开排料装置,排料装置对杂质进行聚拢和排出工作,打开出水阀,第一腔体内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通过出水管排出至外界。本专利技术的平流式溶气气浮机,刮除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三转轴、双输出轴减速器、两组刮料轴和传送带,净化箱的前端右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顶端左侧与第二电机的底端连接,第二电机的右端与第三转轴的左端连接,第三转轴的右端与双输出轴减速器的左端下侧连接,双输出轴减速器的底端安装在第三支撑板的顶端右侧,净化箱的顶端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四支撑板,两组刮料轴分别位于第一腔体右上侧和两组第四支撑板之间,两组刮料轴的后端分别与第一腔体后端和后侧第四支撑板的前端上侧可转动连接,左侧刮料轴的前端与第三腔体前端可转动连接,前侧第四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通孔,右侧刮料轴的前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出至前侧第四支撑板的前方,右侧刮料轴的前侧外壁与第二通孔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右侧刮料轴的前端与双输出轴减速器的后端上侧连接,两组刮料轴的外壁均与传送带的内壁接触并通过传送带可同步转动,传送带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组刮板,多组刮板的外端形状均为方向相同的弧形结构,第一腔体右上侧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的右端与净化箱的顶端右侧连接,导料板的左端形状设置为弧形,导料板的左端位于右端的左下方,导料板的顶端均与下侧多组刮板的底端接触;污水水面漂浮的杂质移动至导料板的左侧,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三转轴带动双输出轴减速器运行,双输出轴减速器带动右侧刮料轴转动,右侧刮料轴通过传送带带动多组刮板转动,转动状态的多组刮板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杂质进行刮取并延导料板的顶端推入排料装置内,通过设置刮除装置,可方便将经过气浮处理的杂质进行收集和打捞,方便使杂质与污水进行分离,通过将多组刮板的外端设置为弧形,可方便杂质的刮除工作,提高杂质排出效果,减少杂质残留,通过将导料板的左端设置为弧形,可有效防止转动状态的刮板底端与导料板的左端发生直接碰撞,方便刮板和导料板进行缓冲接触,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平流式溶气气浮机,排料装置包括排料仓、排料轴和螺旋叶片,排料仓的左端安装在净化箱的右端上侧,排料仓的顶端与净化箱的顶端平齐,排料仓的顶端中部纵向连通设置有排料槽,排料槽的前端中部连通设置有第三通孔,排料轴位于排料槽内,排料轴的后端与排料槽的后端可转动连接,排料轴的前端穿过第三通孔并伸出至排料仓的前方,排料轴的前侧外壁与第三通孔的内壁密封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平流式溶气气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箱(1)、进水管(2)、出水管(3)、曝气装置、生成装置、刮除装置和排料装置,净化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通口,净化箱(1)的顶端左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进水管(2)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上侧,进水管(2)的后侧输出端位于通口的顶端左前侧,出水管(3)的左侧输入端与第一腔体右端下侧连通,出水管(3)的右端连通设置有出水阀,曝气装置安装在第一腔体内部左侧,生成装置的右端安装在净化箱(1)的左端上侧,生成装置与曝气装置连通,刮除装置安装在通口的顶端右侧,排料装置安装在净化箱(1)的右端上侧;/n曝气装置包括第一电机(4)、第一转轴(5)、单输出轴减速器(6)、第二转轴(7)、联轴器(8)和曝气轴(9),净化箱(1)的前端左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右侧与第一电机(4)的底端连接,第一电机(4)的左端与第一转轴(5)的右端连接,第一转轴(5)的左端与单输出轴减速器(6)的右端连接,单输出轴减速器(6)的底端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左侧,单输出轴减速器(6)的后端与第二转轴(7)的前端连接,第一腔体前端左侧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转轴(7)的后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内部,第二转轴(7)的外部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7)的后端与联轴器(8)的前端连接,联轴器(8)的后端与曝气轴(9)的前端连接,曝气轴(9)的后端与第一腔体后端可转动连接,曝气轴(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曝气轴(9)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组搅动板(10),多组搅动板(10)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二腔体的内壁均与多组第三腔体的内端连通,多组第三腔体的侧壁均匀连通设置有多组曝气孔,净化箱(1)的后侧设置有导流管(11),导流管(11)的右侧输出端穿过净化箱(1)的后端和曝气轴(9)的后端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内部,第二腔体后端与导流管(11)的右侧输出端可转动密封连通,导流管(11)的左侧输入端与生成装置连通,导流管(11)的中部连通设置有曝气阀(12)。/n...

【技术特征摘要】
1.平流式溶气气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箱(1)、进水管(2)、出水管(3)、曝气装置、生成装置、刮除装置和排料装置,净化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通口,净化箱(1)的顶端左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进水管(2)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上侧,进水管(2)的后侧输出端位于通口的顶端左前侧,出水管(3)的左侧输入端与第一腔体右端下侧连通,出水管(3)的右端连通设置有出水阀,曝气装置安装在第一腔体内部左侧,生成装置的右端安装在净化箱(1)的左端上侧,生成装置与曝气装置连通,刮除装置安装在通口的顶端右侧,排料装置安装在净化箱(1)的右端上侧;
曝气装置包括第一电机(4)、第一转轴(5)、单输出轴减速器(6)、第二转轴(7)、联轴器(8)和曝气轴(9),净化箱(1)的前端左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右侧与第一电机(4)的底端连接,第一电机(4)的左端与第一转轴(5)的右端连接,第一转轴(5)的左端与单输出轴减速器(6)的右端连接,单输出轴减速器(6)的底端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左侧,单输出轴减速器(6)的后端与第二转轴(7)的前端连接,第一腔体前端左侧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转轴(7)的后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内部,第二转轴(7)的外部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7)的后端与联轴器(8)的前端连接,联轴器(8)的后端与曝气轴(9)的前端连接,曝气轴(9)的后端与第一腔体后端可转动连接,曝气轴(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曝气轴(9)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组搅动板(10),多组搅动板(10)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二腔体的内壁均与多组第三腔体的内端连通,多组第三腔体的侧壁均匀连通设置有多组曝气孔,净化箱(1)的后侧设置有导流管(11),导流管(11)的右侧输出端穿过净化箱(1)的后端和曝气轴(9)的后端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内部,第二腔体后端与导流管(11)的右侧输出端可转动密封连通,导流管(11)的左侧输入端与生成装置连通,导流管(11)的中部连通设置有曝气阀(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溶气气浮机,其特征在于,刮除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3)、第三转轴(14)、双输出轴减速器(15)、两组刮料轴(16)和传送带(17),净化箱(1)的前端右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顶端左侧与第二电机(13)的底端连接,第二电机(13)的右端与第三转轴(14)的左端连接,第三转轴(14)的右端与双输出轴减速器(15)的左端下侧连接,双输出轴减速器(15)的底端安装在第三支撑板的顶端右侧,净化箱(1)的顶端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四支撑板,两组刮料轴(16)分别位于第一腔体右上侧和两组第四支撑板之间,两组刮料轴(16)的后端分别与第一腔体后端和后侧第四支撑板的前端上侧可转动连接,左侧刮料轴(16)的前端与第三腔体前端可转动连接,前侧第四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二通孔,右侧刮料轴(16)的前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出至前侧第四支撑板的前方,右侧刮料轴(16)的前侧外壁与第二通孔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右侧刮料轴(16)的前端与双输出轴减速器(15)的后端上侧连接,两组刮料轴(16)的外壁均与传送带(17)的内壁接触并通过传送带(17)可同步转动,传送带(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华刘玉华玄夕同钟丽娜郑盼盼李淑娴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市工程技师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