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灯海专利>正文

折叠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67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餐车。为提供一种便于收藏、储存、运输及降低成本的餐车,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呈冂字形主撑架,主撑架支脚间及底端分别固设数横杆及滚轮,并于各连接处设有朝向两侧的定位片;同侧各定位片与连杆枢接;于各横杆上分别设有组设片;于最上端组设片两端各枢设呈倒L形的次撑架,于次撑架上设有另一端枢设于组设片上的架杆,次撑架底端设有滚轮;数面盘分别枢设于同侧同平面的两定位片上。(*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特种家具,特别是一种折叠餐车。一般餐厅为增加上菜的效率,以减少人力的浪费;或有客房服务时,通常以餐车作为端菜的工具。这种习用的餐车底部通常具滚轮,以利于推移,同时在其支架间设立承盘,供盛托餐盘。这种习用的餐车,虽然在使用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当其在不使用状态时,由于该餐车的结构为固定式设计,无法收折,从而造成在收藏时的不便及占用空间,尤其是对于具有相当多数量餐车的餐厅,更是造成困扰;此外于制造及销售过程中,亦因储存及运输占用较大空间而导致不便及成本增加。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收藏、储存、运输及降低成本的折叠餐车。本技术包括主撑架、复数横杆、数组设片、两组次撑架、数定位片、四连杆及数面盘;主撑架系呈冂字形,其支脚底端设有滚轮,支脚间固设数横杆,并于各连接处上方设有朝向两侧的定位片;同侧各定位片同时与连杆枢接;于各横杆上分别设有组设片;于最上端组设片两端各枢设呈倒L形的次撑架,于次撑架上设有另一端枢设于相对应组设片上的架杆,次撑架底端设有滚轮;数面盘分别枢设于同侧同平面的两定位片上。其中主撑架顶端横架部上设有可供握提的握把。由于本技术包括呈冂字形主撑架、复数横杆、数组设片、两组次撑架、数定位片、四连杆及数面盘;主撑架支脚间及底端分别固设数横杆及滚轮,并于各连接处设有朝向两侧的定位片;同侧各定位片与连杆枢接;于各横杆上分别设有组设片;于最上端组设片两端各枢设呈倒L形的次撑架,于次撑架上设有另一端枢设于组设片上的架杆,次撑架底端设有滚轮;数面盘分别枢设于同侧同平面的两定位片上。使用时,次撑架的架杆则恰抵于面盘的下端面,以支撑并限制面盘的开展状态,使物品可被平稳地放置于面盘上;不使用时,依序将两侧最上方面盘向上扳掀,藉由连杆的连接动关系,使同侧各面盘同时往上向内靠合;然后依序将两侧次撑架以相反方向往旁侧推移收折,使其平贴于同侧面盘的一端,便可本技术的收折,藉由主撑架及两次撑架的平均支撑,平稳站立于地面上,便于收藏、储存、运输及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一侧面盘折叠动作时)。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另一侧面盘折叠动作时)。图6、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图(两侧面盘折叠状态)。图7、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一侧次撑架折叠状态)。图8、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图(一侧次撑架折叠状态)。图9、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另一侧次撑架折叠状态)。图10、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图(另一侧次撑架折叠状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主撑架1、复数横杆2、数组设片3、两组次撑架4、数定位片5、四连杆6及数面盘7。主撑架1系呈冂字形,于其顶端的横架部11上设有可供握提的握把12,而在主撑架1两侧支脚13的底端处分别设有滚轮14。横杆2系为圆棒状杆体,其两端分别固设于主撑架1的两支脚13上。组设片3为长形片体,组设片3以与横杆2呈垂直相交状态固设于横杆2中段处。次撑架4包括呈倒L字形的主杆41、滚轮42及两架杆43,主杆41弯折而出的末端与最上方组设片3的一端枢接,滚轮组42设于主杆41底端,两架杆43一端分别枢设于主杆41中、下端,两架杆43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组设片3枢接。定位片5为呈L形截面的片体,其呈垂直竖立状的竖壁51的一端与主撑架1的支脚13枢接,其另一端则枢接于连杆6上。连杆6为一细薄的长条片体,供位于同侧同边的各定位片5枢接组立。面盘7为呈长形板体,于其外周边设有构成下凹内盘面72的浅凸缘71,面盘7的两侧靠置于定位片5呈水平状的横壁52上,且与其相互锁掣固设。于展开使用状态时,次撑架4的主杆41及架杆43则恰抵于面盘7的下端面,以支撑并限制面盘7的开展状态,使物品可被平稳地放置于面盘7上。若不使用时,便可将本技术收折,以减少所占空间,且利于收藏。收折时,如图4所示,首先自位于其中一侧最上方的面盘7处,对面盘7施力向上扳掀,由于位于同一侧的各面盘7均连接于该侧连杆6,而具有连动关系,故于该侧各面盘7同时往上向内靠合;如图5、图6所示,接着再将另一侧最上方的面盘7往上扳掀,使该侧各面盘7亦在连杆6的连动下,同时往上向内靠合;如图7、图8所示,继续将一侧次撑架4往旁侧推移收折,使其平贴于该侧面盘7的一端;如图9、图10所示,最后,将另一侧次撑架4往与先前折合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旁侧推移收折,使其平贴于该侧面盘7的一端,便完成本技术的收折动作。收折后的本技术藉由主撑架1及两次撑架4的平均支撑,平稳站立于地面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因具有可折合的功能,因此,当本技术在不使用时,便可将其收折,以减少占用的空间,同时并可藉由特性减少储存、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储存、运输成本。2、本技术的折合结构简单可减少组立时间,且折合动作亦相当容易、简便,易于操作。3、本技术在折合后,藉由其主撑架的两支脚及两次撑架,仍可稳固地支撑,使其得以平稳站立。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餐车,它包括主撑架及数面盘;主撑架底端设有滚轮;其特征在于在主撑架系呈冂字形,其支脚间固设数横杆,并于各连接处上方设有朝向两侧的定位片;同侧各定位片同时与连杆枢接;于各横杆上分别设有组设片;于最上端组设片两端各枢设呈倒L形的次撑架,于次撑架上设有另一端枢设于相对应组设片上的架杆,次撑架底端设有滚轮;数面盘分别枢设于同侧同平面的两定位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撑架顶端横架部上设有可供握提的握把。专利摘要一种折叠餐车。为提供一种便于收藏、储存、运输及降低成本的餐车,提出本技术,它包括呈冂字形主撑架,主撑架支脚间及底端分别固设数横杆及滚轮,并于各连接处设有朝向两侧的定位片;同侧各定位片与连杆枢接;于各横杆上分别设有组设片;于最上端组设片两端各枢设呈倒L形的次撑架,于次撑架上设有另一端枢设于组设片上的架杆,次撑架底端设有滚轮;数面盘分别枢设于同侧同平面的两定位片上。文档编号A47B31/00GK2397797SQ9924881公开日2000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廖灯海 申请人:廖灯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餐车,它包括主撑架及数面盘;主撑架底端设有滚轮;其特征在于在主撑架系呈冂字形,其支脚间固设数横杆,并于各连接处上方设有朝向两侧的定位片;同侧各定位片同时与连杆枢接;于各横杆上分别设有组设片;于最上端组设片两端各枢设呈倒L形的次撑架,于次撑架上设有另一端枢设于相对应组设片上的架杆,次撑架底端设有滚轮;数面盘分别枢设于同侧同平面的两定位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灯海
申请(专利权)人:廖灯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