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水瑛专利>正文

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66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后车架(2)上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前撑杆(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手推杆(4)上并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前撑杆(3)上端铰接;后撑杆(5)上端与手推杆(4)下端铰接,后撑杆(5)下端与后车架(2)铰接,并且后撑杆(5)上还设有后连杆(6);前连杆(7)前端铰接在前车架(1)上,前连杆(7)后端与后连杆(6)铰接;滑套(8)铰接在前撑杆(3)上,滑套(8)内设有能在其内滑行的滑动杆(9),滑动杆(9)包括平直段(91)和弯折段(92),弯折段(92)的下端与后撑杆(5)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婴儿车已成为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市场上的婴儿车骨架一般都能进行折叠或展开,但是现有婴儿车骨架的骨架结构十分复杂,造成婴儿车骨架笨重,人们在折叠时非常费力,操作不方便,而且折叠后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并且所述的后车架2上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前撑杆3,所述的前撑杆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手推杆4,所述的手推杆4上并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前撑杆3上端铰接;后撑杆5,所述的后撑杆5上端与手推杆4下端铰接,所述的后撑杆5下端与后车架2铰接,并且所述的后撑杆5上还设有相对其弯折并向前车架1延伸的后连杆6;前连杆7,所述的前连杆7前端铰接在前车架1上,所述的前连杆7后端与后连杆6铰接;滑套8,所述的滑套8铰接在前撑杆3上,所述的滑套8内设有能在其内滑行的滑动杆9,所述的滑动杆9包括平直段91和相对平直段91向下弯折的弯折段92,所述的弯折段92的下端与后撑杆5铰接。如上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婴儿车骨架还包括扶手组件10,所述的扶手组件10包括铰接在前撑杆3上的联动杆101,所述的联动杆101的上端铰接有扶手杆102,所述的扶手杆102下端与设在弯折段92上并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03铰接,所述的扶手杆102上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U形扶手104。如上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部103为开口向后的V形杆,V形杆的一侧与弯折段92固定连接,V形杆的另一侧与扶手杆102下端铰接。如上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婴儿车骨架的锁定装置设在前撑杆3与手推杆4之间。如上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设在前撑杆3上端的左壳体111和设在手推杆4上并能相对左壳体111转动的右壳体112,所述的左壳体111与右壳体112围成有空腔,所述的右壳体112上圆周阵列有多个具有斜面的斜槽113,所述的空腔内设有能在其内转动和横向移动的转动块114,所述的转动块114上设有多个能与斜槽113配合的斜凸台115,所述的转动块114与左壳体111之间设有在转动块111转动时能被转动块111推动而横向移动的花键116,所述的左壳体111与右壳体112上设有能与花键116同时卡合的卡槽117,所述的左壳体111与花键116之间还设有弹簧118,所述的手推杆4内设有用于拉动转动块114转动拉索119。如上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直段的前端还连接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腿部支撑杆12。如上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推杆4上设有可拆卸的杯套13。如上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推杆4上设有可转动的锁钩14,所述的后车架2上设有在婴儿车骨架折叠时与锁钩14配合而保持婴儿车骨架折叠状态的锁销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婴儿车骨架在折叠时,向前推动手推杆并对手推杆施加向下作用力,因此,手推杆的下端向后下方运动,带动前撑杆上端和后撑杆的上端向下运动而逐渐向后车架靠拢,后撑杆上端和前撑杆上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杆就在滑套内向后滑动,在后撑杆上端向下运动时,后撑杆绕其与后车架的铰接位置转动,所以,设在后撑杆上并相对后撑杆弯折的后连杆的前端就向上翘起,在翘起的过程中拉动前连杆,从而通过前连杆牵引前车架向后车架靠拢,进而完成整个婴儿车骨架的折叠,整个过程通过连杆机构的配合,折叠顺畅,而且折叠完成后体积小,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之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之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部件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包括: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并且所述的后车架2上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前撑杆3,所述的前撑杆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手推杆4,所述的手推杆4上并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前撑杆3上端铰接;后撑杆5,所述的后撑杆5上端与手推杆4下端铰接,所述的后撑杆5下端与后车架2铰接,并且所述的后撑杆5上还设有相对其弯折并向前车架1延伸的后连杆6;前连杆7,所述的前连杆7前端铰接在前车架1上,所述的前连杆7后端与后连杆6铰接;滑套8,所述的滑套8铰接在前撑杆3上,所述的滑套8内设有能在其内滑行的滑动杆9,婴儿车骨架的座位可以设置在滑动杆9上,所述的滑动杆9包括平直段91和相对平直段91向下弯折的弯折段92,所述的弯折段92的下端与后撑杆5铰接。如图2至图5所示,婴儿车骨架在折叠时,向前推动手推杆4并对手推杆4施加向下作用力,因此,手推杆4的下端向后下方运动,带动前撑杆3上端和后撑杆5的上端向下运动而逐渐向后车架2靠拢,后撑杆5上端和前撑杆3上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杆9就在滑套8内向后滑动,在后撑杆5上端向下运动时,后撑杆5绕其与后车架2的铰接位置转动,所以,设在后撑杆5上并相对后撑杆5弯折的后连杆6的前端就向上翘起,在翘起的过程中拉动前连杆7,从而通过前连杆7牵引前车架1向后车架2靠拢,进而完成整个婴儿车骨架的折叠,整个过程通过连杆机构的配合,折叠顺畅,而且折叠完成后体积小,便于携带。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婴儿车骨架还包括扶手组件10,所述的扶手组件10包括铰接在前撑杆3上的联动杆101,所述的联动杆101的上端铰接有扶手杆102,所述的扶手杆102下端与设在弯折段92上并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03铰接,所述的扶手杆102上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U形扶手104。由于滑动杆9在滑套8内可以向后滑动,所以在婴儿车骨架折叠时,扶手杆102和联动杆101可以相对转动而出现联动,这样扶手组件10就能跟随车架折叠。在婴儿车骨架折叠时不再需要拆卸U形扶手104,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的延伸部103为开口向后的V形杆,V形杆的一侧与弯折段92固定连接,V形杆的另一侧与扶手杆102下端铰接。因此,V形杆的一侧可以通过至少两个铆钉与弯折段92连接,确保连接牢固,而且使得婴儿车骨架的外形也比较美观。如图6所示,所述的婴儿车骨架的锁定装置设在前撑杆3与手推杆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n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并且所述的后车架(2)上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n前撑杆(3),所述的前撑杆(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n手推杆(4),所述的手推杆(4)上并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前撑杆(3)上端铰接;/n后撑杆(5),所述的后撑杆(5)上端与手推杆(4)下端铰接,所述的后撑杆(5)下端与后车架(2)铰接,并且所述的后撑杆(5)上还设有相对其弯折并向前车架(1)延伸的后连杆(6);/n前连杆(7),所述的前连杆(7)前端铰接在前车架(1)上,所述的前连杆(7)后端与后连杆(6)铰接;/n滑套(8),所述的滑套(8)铰接在前撑杆(3)上,所述的滑套(8)内设有能在其内滑行的滑动杆(9),所述的滑动杆(9)包括平直段(91)和相对平直段(91)向下弯折的弯折段(92),所述的弯折段(92)的下端与后撑杆(5)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
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并且所述的后车架(2)上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
前撑杆(3),所述的前撑杆(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
手推杆(4),所述的手推杆(4)上并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前撑杆(3)上端铰接;
后撑杆(5),所述的后撑杆(5)上端与手推杆(4)下端铰接,所述的后撑杆(5)下端与后车架(2)铰接,并且所述的后撑杆(5)上还设有相对其弯折并向前车架(1)延伸的后连杆(6);
前连杆(7),所述的前连杆(7)前端铰接在前车架(1)上,所述的前连杆(7)后端与后连杆(6)铰接;
滑套(8),所述的滑套(8)铰接在前撑杆(3)上,所述的滑套(8)内设有能在其内滑行的滑动杆(9),所述的滑动杆(9)包括平直段(91)和相对平直段(91)向下弯折的弯折段(92),所述的弯折段(92)的下端与后撑杆(5)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推车还包括扶手组件(10),所述的扶手组件(10)包括铰接在前撑杆(3)上的联动杆(101),所述的联动杆(101)的上端铰接有扶手杆(102),所述的扶手杆(102)下端与设在弯折段(92)上并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03)铰接,所述的扶手杆(102)上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U形扶手(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骨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部(103)为开口向后的V形杆,V形杆的一侧与弯折段(92)固定连接,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水瑛
申请(专利权)人:梁水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