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754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包括供气站,燃气管道,电磁阀,流量检测装置,入户管道,检测信息传输机构,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PC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磁阀的设置,在需要关闭燃气管道的时候,单片机下达指令,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电磁阀的关闭,实现了远程操控作业,节省了大量的救援时间;流量检测装置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对燃气管道的气体监控,每个月末利用流量检测装置的量减去该区域各户叠加总量,再减去损耗量,即可算出该区域燃气管道是否存在泄漏,每月计算一次,能够更好的保证用户用气安全;检测信息传输机构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燃气管道流量远程检测的效果,提高了设备智能化程度。

A remote detection system of regional gas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用气量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高,在供气站与用户之间往往采用管道进行气体传输。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对天然气进行远程检测的系统,无法得知天然气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存泄漏的情况,如果用户家中出现火灾需要紧急关闭总管道时,还需要人工现场操作,不能实现远距离控制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对天然气进行远程检测的系统,无法得知天然气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存泄漏的情况,如果用户家中出现火灾需要紧急关闭总管道时,还需要人工现场操作,不能实现远距离控制的问题。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包括供气站,燃气管道,电磁阀,流量检测装置,入户管道,检测信息传输机构,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PC机,所述燃气管道与供气站连接;所述电磁阀和流量检测装置均串接在燃气管道上,并与检测信息传输机构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入户管道通过管接头与燃气管道连接;所述检测信息传输机构与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PC机通过讯号传输线连接。所述流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导流体,叶轮,压紧环,磁电转换器和计数器,所述导流体采用2个,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位于叶轮的两侧;所述叶轮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压紧环采用2个,嵌装在壳体两端的内部;所述磁电转换器嵌装在壳体的顶部,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计数器与叶轮同轴设置,并通过导线与磁电转换器连接。所述检测信息传输机构包括蓄电池,单片机,A/D转换模块,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磁电转换器和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通过导线与单片机连接,并与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无线连接;所述驱动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单片机和电磁阀连接。所述单片机采用STM32F407VET6型;所述A/D转换模块具体采用FX2N-2AD型;所述驱动模块具体采用L298N型;在需要关闭燃气管道的时候,单片机下达指令,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电磁阀的关闭,实现了远程操控作业,节省了大量的救援时间。所述电磁阀具体采用HT160-15型电磁阀;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均采用RCF-33A型远距离无线收发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电磁阀的设置,在需要关闭燃气管道的时候,单片机下达指令,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电磁阀的关闭,实现了远程操控作业,节省了大量的救援时间。2.本技术流量检测装置的设置,当气体从燃气管道进入壳体后,首先经过导流体,并开始加速,在导流体的作用下,叶轮与流体流向成一定的角度,此时叶轮产生转动力矩,叶轮转动角速度与流量成线性关系,同轴的计数器旋转计数,并将信号传输至磁电转换器,形成了一个频率与流体体积流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有效的实现了对燃气管道的气体监控,每个月末利用流量检测装置的量减去该区域各户叠加总量,再减去损耗量,即可算出该区域燃气管道是否存在泄漏,每月计算一次,能够更好的保证用户用气安全。3.本技术检测信息传输机构的设置,A/D转换模块将流量检测装置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单片机,然后利用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将检测信息传输至PC机,有效的实现了燃气管道流量远程检测的效果,提高了设备智能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流量检测装置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检测信息传输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供气站,2-燃气管道,3-电磁阀,4-流量检测装置,41-壳体,42-导流体,43-叶轮,44-压紧环,45-磁电转换器,46-计数器,5-入户管道,6-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1-蓄电池,62-单片机,63-A/D转换模块,64-第一无线传输模块,65-驱动模块,7-第二无线传输模块,8-PC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包括供气站1,燃气管道2,电磁阀3,流量检测装置4,入户管道5,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和PC机8,所述燃气管道2与供气站1连接;所述电磁阀3和流量检测装置4均串接在燃气管道2上,并与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入户管道5通过管接头与燃气管道2连接;所述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与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和PC机8通过讯号传输线连接。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包括壳体41,导流体42,叶轮43,压紧环44,磁电转换器45和计数器46,所述导流体42采用2个,设置在壳体41的内部,并位于叶轮43的两侧;所述叶轮43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壳体41内部;所述压紧环44采用2个,嵌装在壳体41两端的内部;所述磁电转换器45嵌装在壳体41的顶部,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计数器46与叶轮43同轴设置,并通过导线与磁电转换器45连接。所述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包括蓄电池61,单片机62,A/D转换模块63,第一无线传输模块64和驱动模块65,所述单片机6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61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63通过导线分别与磁电转换器45和单片机62连接;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64通过导线与单片机62连接,并与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无线连接;所述驱动模块65通过导线分别与单片机62和电磁阀3连接。所述单片机62采用STM32F407VET6型;所述A/D转换模块63具体采用FX2N-2AD型;所述驱动模块65具体采用L298N型;在需要关闭燃气管道2的时候,单片机62下达指令,通过驱动模块65控制电磁阀3的关闭,实现了远程操控作业,节省了大量的救援时间。所述电磁阀3具体采用HT160-15型电磁阀;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64均采用RCF-33A型远距离无线收发模块。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当气体从燃气管道2进入壳体41后,首先经过导流体42,并开始加速,在导流体42的作用下,叶轮43与流体流向成一定的角度,此时叶轮43产生转动力矩,叶轮43转动角速度与流量成线性关系,同轴的计数器46旋转计数,并将信号传输至磁电转换器45,形成了一个频率与流体体积流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A/D转换模块63将流量检测装置4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单片机62,然后利用第一无线传输模块64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将检测信息传输至PC机8,有效的实现了燃气管道2流量远程检测的效果,提高了设备智能化程度,在需要关闭燃气管道2的时候,单片机62下达指令,通过驱动模块65控制电磁阀3的关闭,实现了远程操控作业,节省了大量的救援时间。利用本技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站(1),燃气管道(2),电磁阀(3),流量检测装置(4),入户管道(5),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和PC机(8),所述燃气管道(2)与供气站(1)连接;所述电磁阀(3)和流量检测装置(4)均串接在燃气管道(2)上,并与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入户管道(5)通过管接头与燃气管道(2)连接;所述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与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和PC机(8)通过讯号传输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站(1),燃气管道(2),电磁阀(3),流量检测装置(4),入户管道(5),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和PC机(8),所述燃气管道(2)与供气站(1)连接;所述电磁阀(3)和流量检测装置(4)均串接在燃气管道(2)上,并与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入户管道(5)通过管接头与燃气管道(2)连接;所述检测信息传输机构(6)与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7)和PC机(8)通过讯号传输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内用气量远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包括壳体(41),导流体(42),叶轮(43),压紧环(44),磁电转换器(45)和计数器(46),所述导流体(42)采用2个,设置在壳体(41)的内部,并位于叶轮(43)的两侧;所述叶轮(43)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壳体(41)内部;所述压紧环(44)采用2个,嵌装在壳体(41)两端的内部;所述磁电转换器(45)嵌装在壳体(41)的顶部,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计数器(46)与叶轮(43)同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鹭张嬿符蓉曹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裕民燃气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